五仁月餅是中國傳統糕點之一,屬于廣式月餅的一種,在中秋節各式月餅中*為**。它具有配料考究、皮薄餡多、味美可口、不易破碎、便于攜帶等特點。 這種月餅,呈鼓形,邊稍鼓出,花紋和字跡清晰,形狀端正,不破皮,不露餡,邊角分明;邊緣呈象牙色,底面棕紅色;口味香甜,綿軟帶酥,有多種果仁香味。那么,你知道五仁月餅的由來嗎?下面,中國休閑食品招商網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五仁月餅的由來。
和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五仁并非什么“*傳統月餅口味”也談不上“月餅祖師爺”,由于需要用到的干果必須從多個產地采集。五仁的誕生沒準比大家想像的還要靠后,很高概率到清末才出現。
月餅也派系繁多,但廣式和蘇式兩家*大 可能人人都聽過關于朱元璋靠面餅藏字條聯絡部下**的故事,盡管荒誕,但賞月吃月餅的習俗確實到明代才正式確立。當時月餅的一大特色,就是求大——古人中秋祭月,用的瓜果桃李都喜歡碼放在月餅上,因此月餅既要夠大,*好再能結實點;明末《帝京景物略》里提到過有二尺大的月餅,而清朝土豪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提到當時北京*好的糕餅鋪致美齋,做出來的月餅也是大者尺余。除了貪大,明清時期月餅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死甜,當時主流月餅都是自來紅,自來白(兩種用果仁搭配大量白糖和冰糖翻炒成餡的烤制月餅),棗泥這類。因為那會的人吃月餅,除了八月十五當日以外,還要留一部分到除夕再吃,稱之為“團圓餅”。所以月餅的制作理念就和切糕差不多——用大量的糖來阻止食物變質。
如果想吃不太甜的月餅,往往就是有錢人家準備來節內享用的。比如《紅樓夢》七十六回,賈府過中秋時吃的月餅由做點心的廚子準備,但地位*高的賈母當天吃的月餅——“內造瓜仁油松瓤月餅”卻是皇宮發的。近幾年一些新版“紅樓菜譜”里都有這種月餅的做法,多少有些穿鑿附會的味道,但既然名字叫“瓜仁油松瓤”,那瓜子和松仁是不會少了;無獨有偶,袁枚《隨園食單》中記載的劉方伯月餅,也是以松仁和瓜子仁為主,加上核桃仁碾成細末,再稍微加冰糖和豬油作餡。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果仁月餅,或許就是五仁*早的雛形。
五仁就是“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和瓜子仁”? 五仁就是“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和瓜子仁”?錯!
盡管網上黑的厲害,隨便拉一人問問五仁是哪五仁,大部分人卻未必答得上來,因為五仁其實和“三鮮”一樣,沒有具體的限定。去年各種段子里用的“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和瓜子仁”這個配方,其實只是較為廉價的一種,而什么加了“青紅絲”的五仁月餅,純粹是歷史的錯誤。(青紅絲就是用糖和明礬腌制的橘子,蘿卜和冬瓜的皮切絲,那種鮮艷的顏色來自食用色素,即不提升多少味道,以現代的審美,也不增加美感)
我能查到*早的關于廣式五仁的構成來自冠生園,1939年新成立的昆明冠生園改革了當時市面上的廣式五仁方子,去掉了橄欖仁和瓜子仁,改用“核桃仁、花生米、松子仁、麻仁、芝麻”五仁,此外,還用糖冬瓜(糖漬冬瓜)替換掉了傳統的柑橘餅(糖漬柑橘)??雌饋硇碌呐浞剿坪醭杀镜土瞬簧龠@個暫不討論,我一直好奇的是“麻仁”和“芝麻”一起出現的話是什么意思……可能是當時整理資料的人為了湊出五仁把芝麻寫了兩遍,也可能真的放了**種子(柯震東請不要**……老年間做點心放適量**種子還是蠻常見的)
不過明顯這種搭配也不是多合適,冠生園自己也沒用多久。到2005年之前,冠生園很長時間對外宣傳的經典五仁其實一直是六仁“核桃,杏仁,松子,芝麻,瓜子(葵花子和西瓜子)”當然,考慮到2005年南京冠生園又爆出月餅菌群超標,他們實際上用的餡是什么另說。除了以上出現的材料外,五仁里的??瓦€有:腰果,桃仁,南瓜子,糖冬瓜,白芝麻,豬油和(很遺憾的)青紅絲。
顯而易見,五仁選用不同材料直接會影響到成本,因此貴的如腰果,松子,杏仁沒那么常見,有的五仁甚至連瓜子都缺席。另一方面,松子和瓜子這樣含油特別多的干果,內部脂肪酸**后會產生特別明顯的被稱為“哈喇味”的膩苦辣類刺激味道,如果是陳餡,很容易被嘗出來,因此很多比較雞賊的廠家本就不太愛用,或者是加入重糖來遮蓋。網上盛傳的那種“黑乎乎里邊有紅綠色條”的月餅,與其怪到五仁頭上,不如說是一類獨特的“陳年老餡”月餅。
以上就是中國休閑食品招商網小編為您介紹的關于五仁月餅的由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