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下元節吃什么食物,下元節的十大傳統食品

?? 2019-03-29 644
核心提示:下元節,在農歷的十月十五,在中國的歷法中,也是一年中*后一個月亮節,人們會進行*重大的祭祖活動,下元節飲食也是有講究的,關于下元節吃什么食物,下面看下下元節的十大傳統食品:下元節吃什么食物,下元節的十大傳統食品1、糍粑客家俗話:“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燒。”下元節這**,有些地方有做糍粑等食俗。糍粑是以上

下元節,在農歷的十月十五,在中國的歷法中,也是一年中*后一個月亮節,人們會進行*重大的祭祖活動,下元節飲食也是有講究的,關于下元節吃什么食物,下面看下下元節的十大傳統食品:


下元節吃什么食物,下元節的十大傳統食品

1、糍粑

客家俗話:“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燒。”下元節這**,有些地方有做糍粑等食俗。糍粑是以上等糯谷蒸糯米飯,放進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糍粑的食用方法很多,佐料也很講究,有炒豆香末、有芝麻香末等。

2、麻腐包

閩西客家地區下元節也稱為“完冬節”。農村常做米果,糍粑,芋子包之類的食品,謂“做完冬”。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據說是紀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貞氣節。麻腐是以麻籽和黃米制成,拌上蘿卜、洋芋、葫蘆為餡,就可以蒸成麻腐包子。

3、豆泥骨朵

北京過下元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紅小豆做的豆沙餡兒,“豆泥骨朵”就是紅豆沙包子。現在這種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紅豆沙包子,在幾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節令食品了。

4、粘豆包

粘豆包,又稱黃豆包或豆包,它是一種源于滿族的豆沙包類食物。下元節這天滿族地區有做黃豆包吃的習俗。


5、芋子包

芋子包是客家人的經典美食之一,農村常在下元節做芋子包。民間有句俗語,“吃上芋子包,包銀包金包發財”。芋子包由芋頭或馬鈴薯作為主料,蒸制而成。芋頭又稱芋艿,味甘,性平,能益脾胃,但每次不宜多食,且腹脹氣滯者不宜食用。

6、墨魚

墨魚剛好是十月份上市。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含蛋白質13克,脂肪僅0.7克,還含有碳水化合物和A、B族維生素及鈣、磷、鐵等人體所必需的物質,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滋補食品。推薦用墨魚、香菇、黑木耳、紫菜等制作的墨魚湯,冬季食用增強免疫力。

7、米果

米果是以大米為主要原料,根據不同工藝和配方制作而成的米類休閑食品。神農氏在潮州被稱為“五谷主”,下元節也是五谷主的生日。潮汕地區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一些象征農具、五谷的“尖擔”、“粟穗”等食品。


8、蓮藕

下元節時,秋燥未盡,冬寒剛起。吃些蓮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時,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血。鮮藕的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煮熟后更容易消化,下元節可搭配蘿卜、玉米等煲一款冬季養生湯。

9、麻糍

麻糍是以糯米、芝麻、糖做成的特色小吃。每當下元節前后,在溫州老城一帶就會出現挑著擔賣麻糍的人。因為麻糍與當地方言‘無事’同音,有平安無事之意,寄托著親人平平安安,事事順心,所以麻糍非常受大家歡迎。

10、山藥

山藥有健脾益胃、滋腎益精、益肺**等多種功效,為四時皆宜的補益蔬菜。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消化吸收;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山藥粥和山藥湯都是非常受歡迎的養生食物。

?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
更多>同類百科
推薦圖文
推薦百科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