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Top頂級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最新刊登了我院陶曉奇副教授課題組發(fā)表的題為“Conjugation of antibodies and aptamers on nanozymes for developing biosensors”論文。該期刊為國際工程科技類頂級期刊,在分析化學領域排名第一(1/86),中科院SCI期刊分區(qū)為一區(qū),最新影響因子為10.257。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開發(fā)可靠的生物傳感器用于監(jiān)控食品中風險因子,能夠極大的保障食品安全。納米酶是具有酶活性的工程化納米材料,與天然酶相比具有高穩(wěn)定性,低成本和易于修飾的獨特優(yōu)勢,因此近幾年在生物傳感應用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對于許多生物傳感器而言,將納米酶與親和配體(例如抗體和適配體)綴合至關重要。在這篇綜述中,陶曉奇副教授課題組總結(jié)了抗體及適配體與納米酶的非共價和共價修飾(圖1);同時,總結(jié)了抗體和適配體標記的納米酶生物傳感器的最新進展,進一步闡明了其綴合方法和實際應用,特別是在食品安全檢測方面的應用;討論了納米酶生物結(jié)合物的開發(fā)和應用前景。
陶曉奇副教授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碩士研究生王鑫為共同第一作者,Juewen Liu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是該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化學系(Juewen Liu教授團隊)為合作完成單位。
此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1672605)與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的資助。
陶曉奇副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向的研究,近年來課題組主要關注免疫傳感器檢測食品中小分子危害物,基于熒光共振能量轉(zhuǎn)移的食源致病菌檢測,以及基于AuNPs等納米酶在檢測方面的機理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Biomolecules,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Analytical Methods等期刊上。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bios.2020.112537
日期:2020-08-25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開發(fā)可靠的生物傳感器用于監(jiān)控食品中風險因子,能夠極大的保障食品安全。納米酶是具有酶活性的工程化納米材料,與天然酶相比具有高穩(wěn)定性,低成本和易于修飾的獨特優(yōu)勢,因此近幾年在生物傳感應用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對于許多生物傳感器而言,將納米酶與親和配體(例如抗體和適配體)綴合至關重要。在這篇綜述中,陶曉奇副教授課題組總結(jié)了抗體及適配體與納米酶的非共價和共價修飾(圖1);同時,總結(jié)了抗體和適配體標記的納米酶生物傳感器的最新進展,進一步闡明了其綴合方法和實際應用,特別是在食品安全檢測方面的應用;討論了納米酶生物結(jié)合物的開發(fā)和應用前景。
陶曉奇副教授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碩士研究生王鑫為共同第一作者,Juewen Liu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是該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化學系(Juewen Liu教授團隊)為合作完成單位。
此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1672605)與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的資助。
陶曉奇副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向的研究,近年來課題組主要關注免疫傳感器檢測食品中小分子危害物,基于熒光共振能量轉(zhuǎn)移的食源致病菌檢測,以及基于AuNPs等納米酶在檢測方面的機理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Biomolecules,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Analytical Methods等期刊上。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bios.2020.112537
日期:20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