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教師曹玲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以共同通訊作者和共同指導作者的身份發表了題為《The Future of Food from the Sea》的長研究論文(Article)。該論文是與美國加州大學圣塔巴巴拉分校的教授Christopher Costello和智利天主教大學的教授Stefan Gelcich等人合作完成。
隨著世界人口的持續增長,人類對食物的需求也一直在增加。通過對2050年人口和收入的預測表明,未來人類每年將需要5億噸的肉類食品,比當前的產量多出38%。由于陸地水和土地資源的限制,未來傳統的農業生產將難以滿足人類對蛋白質的需求。而海洋能在多大程度上緩解這一壓力呢?
該研究的主要發現是通過加強對海洋的可持續管理,可以顯著增加藍色產品(通過養殖或捕撈獲得的魚、蝦、貝類)的產量。到2050年,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的海洋藍色食品有望滿足98億人口對肉類產品需求增量的25%,將對全球糧食和營養安全作出重大貢獻。這一切的關鍵前提是可持續海洋管理,包括改善捕撈管理、養殖政策改革、飼料技術創新等。該研究分析,如果對提升海洋捕撈業的可持續管理,到2050年,捕撈產量將大約增加16%。相反,若不能改善捕撈管理,則可能導致產量大幅減少。若能加快水產飼料魚類原料的替代開發,減少養殖對野生餌料魚類的依賴,推進生態友好型水產養殖,未來海洋養殖魚類的產出也將顯著提升。
圖1. 政策改革和技術創新情景下的藍色食品供應曲線:(a)海洋捕撈;(b)海水魚類養殖;(c)海水貝類養殖
圖2. 海洋藍色食品的供應需求曲線:(a)海洋捕撈;(b)海水魚類養殖;(c)海水貝類養殖
圖3. 三種需求情景下當前和未來海洋食物的構成。其中,a:當前海洋食物的構成;b-d:在當前(b)、未來(c)和極端(d)需求的情況下,未來(2050年)海洋食物的構成。
曹玲,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長聘教軌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涉及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生態綜合管理、生態環境保護及政策研究、環境影響評估等前沿社會與科學問題。迄今為止,已在主流學術期刊上發表30多篇高水平論文,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綜合期刊《Nature》、《Science》和《PNAS》發表文章。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616-y
日期:2020-08-26
隨著世界人口的持續增長,人類對食物的需求也一直在增加。通過對2050年人口和收入的預測表明,未來人類每年將需要5億噸的肉類食品,比當前的產量多出38%。由于陸地水和土地資源的限制,未來傳統的農業生產將難以滿足人類對蛋白質的需求。而海洋能在多大程度上緩解這一壓力呢?
該研究的主要發現是通過加強對海洋的可持續管理,可以顯著增加藍色產品(通過養殖或捕撈獲得的魚、蝦、貝類)的產量。到2050年,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的海洋藍色食品有望滿足98億人口對肉類產品需求增量的25%,將對全球糧食和營養安全作出重大貢獻。這一切的關鍵前提是可持續海洋管理,包括改善捕撈管理、養殖政策改革、飼料技術創新等。該研究分析,如果對提升海洋捕撈業的可持續管理,到2050年,捕撈產量將大約增加16%。相反,若不能改善捕撈管理,則可能導致產量大幅減少。若能加快水產飼料魚類原料的替代開發,減少養殖對野生餌料魚類的依賴,推進生態友好型水產養殖,未來海洋養殖魚類的產出也將顯著提升。
圖1. 政策改革和技術創新情景下的藍色食品供應曲線:(a)海洋捕撈;(b)海水魚類養殖;(c)海水貝類養殖
圖2. 海洋藍色食品的供應需求曲線:(a)海洋捕撈;(b)海水魚類養殖;(c)海水貝類養殖
圖3. 三種需求情景下當前和未來海洋食物的構成。其中,a:當前海洋食物的構成;b-d:在當前(b)、未來(c)和極端(d)需求的情況下,未來(2050年)海洋食物的構成。
曹玲,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長聘教軌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涉及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生態綜合管理、生態環境保護及政策研究、環境影響評估等前沿社會與科學問題。迄今為止,已在主流學術期刊上發表30多篇高水平論文,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綜合期刊《Nature》、《Science》和《PNAS》發表文章。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616-y
日期:20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