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糧食作物生產力監測預測機理與方法”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資助

   2020-10-12 南京農業大學537
核心提示: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糧食作物生產力監測預測機理與方
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糧食作物生產力監測預測機理與方法”群體成功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這是我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學科首個獲批立項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實現了學校在國家級創新群體建設上的再次突破。


  “糧食作物生產力監測預測機理與方法”群體源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曹衛星教授組建的作物生態與信息農學研究團隊,經過近30 年的協同創新與融合發展而形成。群體學術帶頭人為朱艷教授,核心成員為曹衛星教授、姜東教授、田永超教授、程濤教授和劉兵副教授。群體依托南京農業大學“作物學”A+學科和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百余年的創新文化積淀和學術環境熏陶,秉持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的理念,將現代信息科技與經典作物學交叉融合,重點面向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智慧農業發展需求,瞄準交叉學科發展趨勢和國際研究前沿,以小麥和水稻作物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圍繞“作物量質協同機理與調控、作物系統模擬與設計、作物生長監測與診斷、作物生產力預測與評估”等方面開展了系統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進展。群體成員在Nature Climate Change、Global Change Biology、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等SCI期刊合作發表論文245篇,中文一級學報論文253篇,出版專著3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8件;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未來將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和國際學科前沿,進一步突破糧食作物生產力監測預測的機理與方法,引領國內外糧食生產力監測預測領域的數字化和精確化發展,為智慧農業理論與技術創新提供關鍵支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設立于2000年,旨在支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團隊圍繞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合作開展創新研究,培養和造就在國際科學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群體,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影響力。該項基金是目前我國所有人才計劃中競爭最激烈、最有力度的項目之一,也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才培養”類基金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




日期:2020-10-12
 
地區: 江蘇 南京市
標簽: 學校 糧食
行業: 糧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