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中國農學會組織專家對我校和其他7所單位共同參與完成的“東北春玉米密植高產機械粒收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成果進行評價。評價會在內蒙古農業大學西區書香會議室召開。
評價會專家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石河子大學教授陳學庚擔任組長,內蒙古農牧科學院院長陸戰遠擔任副組長,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趙明,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于卓,內蒙古農牧科學院研究員馮勇,內蒙古國棟農牧科學院研究員宋國棟,內蒙古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馬日亮為成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李少昆從立項背景,研究思路,研究內容及創新,推廣應用情況,產業貢獻五個方面介紹了東北春玉米密植高產機械粒收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成果,以及該項目的發展歷程和創新要點。
路戰遠就報告內容作出評價。他認為該項目有利于玉米的生產與發展,研究成果意義重大。報告對于一些問題的研究很細致,直指現階段研究的關鍵限制性因素和問題。但同時存在文本與報告人所講內容有差異,技術路線不夠明顯等問題。建議材料要有明確的時間線,突出科技創新,將技術創新和理論創新結合起來,增強語言敘述表達能力。
自治區科技廳成果管理與轉化處處長宿北雁表示,該項目獲得專家高評價是實至名歸,項目組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推廣使用和產生效益問題。希望中國農學會可以與自治區科技廳和內蒙古高校進行更多合作。
中國農學會韓津琳處長希望項目組按照專家提出的意見對材料進行梳理,按評價結論的主線,重新羅列資料,注重細節,虛心請教專家。
高聚林代表完成單位感謝自治區科技廳領導對該項目的肯定和支持,向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的行業內權威專家致謝。他表示,此次評價會的召開,有利于下一步項目組對研究成果的完善和提高。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一起建設國家。
經過專家組討論研究后,一致認為該項目探明了東北春玉米品種的脫水規律,展示了籽粒耐破碎、后期植株抗倒機制,量化東北春玉米的高產種植密度,篩選出適宜東北春玉米機械粒收的主要機型及其作業參數,鑒選以東北春玉米機械粒收的主栽品種42個,創新區域熱量資源與品種艾利收特性的優化配置技術,研發籽粒脫水與收獲期預測專家系統,優化水肥一體化節本增效技術,制定并頒布了機械力收生產技術規程五項,建立政產研學推用六位一體的機械力收技術推廣新機制,創東北春玉米須機械歷收高產記錄,顯著提升東北春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成果顯著。
據悉,東北春玉米密植高產機械粒收的研究自2010年開始,目前,針對東北四省區玉米機械粒收率低,生產成本高,市場競爭力差等關鍵問題開展機械粒收和密植高產等相關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日期:2020-11-03
評價會專家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石河子大學教授陳學庚擔任組長,內蒙古農牧科學院院長陸戰遠擔任副組長,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趙明,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于卓,內蒙古農牧科學院研究員馮勇,內蒙古國棟農牧科學院研究員宋國棟,內蒙古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馬日亮為成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李少昆從立項背景,研究思路,研究內容及創新,推廣應用情況,產業貢獻五個方面介紹了東北春玉米密植高產機械粒收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成果,以及該項目的發展歷程和創新要點。
路戰遠就報告內容作出評價。他認為該項目有利于玉米的生產與發展,研究成果意義重大。報告對于一些問題的研究很細致,直指現階段研究的關鍵限制性因素和問題。但同時存在文本與報告人所講內容有差異,技術路線不夠明顯等問題。建議材料要有明確的時間線,突出科技創新,將技術創新和理論創新結合起來,增強語言敘述表達能力。
自治區科技廳成果管理與轉化處處長宿北雁表示,該項目獲得專家高評價是實至名歸,項目組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推廣使用和產生效益問題。希望中國農學會可以與自治區科技廳和內蒙古高校進行更多合作。
中國農學會韓津琳處長希望項目組按照專家提出的意見對材料進行梳理,按評價結論的主線,重新羅列資料,注重細節,虛心請教專家。
高聚林代表完成單位感謝自治區科技廳領導對該項目的肯定和支持,向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的行業內權威專家致謝。他表示,此次評價會的召開,有利于下一步項目組對研究成果的完善和提高。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一起建設國家。
經過專家組討論研究后,一致認為該項目探明了東北春玉米品種的脫水規律,展示了籽粒耐破碎、后期植株抗倒機制,量化東北春玉米的高產種植密度,篩選出適宜東北春玉米機械粒收的主要機型及其作業參數,鑒選以東北春玉米機械粒收的主栽品種42個,創新區域熱量資源與品種艾利收特性的優化配置技術,研發籽粒脫水與收獲期預測專家系統,優化水肥一體化節本增效技術,制定并頒布了機械力收生產技術規程五項,建立政產研學推用六位一體的機械力收技術推廣新機制,創東北春玉米須機械歷收高產記錄,顯著提升東北春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成果顯著。
據悉,東北春玉米密植高產機械粒收的研究自2010年開始,目前,針對東北四省區玉米機械粒收率低,生產成本高,市場競爭力差等關鍵問題開展機械粒收和密植高產等相關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日期: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