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質標中心農田環境研究室團隊在環境領域著名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IF 6.792)相繼發表了題為“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sorption kinetics and isotherms of fipronil on nondegradable forbid biodegradable microplastics”以及“Strong sorption of two fungicides onto biodegradable microplastics with emphasis on the negligible rol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的研究文章,該研究系統探索了微塑料-有機農藥復合污染過程,發現了傳統微塑料與可降解微塑料對農藥吸附特征的顯著差異,揭示了可降解微塑料在土壤中有機農藥的積累和運輸中的重要作用。
微塑料(Microplastics)指粒徑小于5mm的塑料,其個體微小容易吸附環境中其他污染物形成復合污染,并可沿食物鏈傳遞,因此其對生態和人類健康的影響日益引起關注,相關研究成為環境科學和環境生態學的研究熱點。農膜和地膜的廣泛使用,導致大量塑料碎片進入農田土壤,與有機農藥的共存有可能會對農業生態系統產生潛在危害。
質標中心農田環境研究室研究團隊針對微塑料-有機農藥復合污染問題,選取四種典型傳統不可降解微塑料(PE、PS、PVC和PP)和兩種生物降解微塑料(PLA和PBS),系統探索了微塑料-有機農藥復合污染過程,發現了傳統微塑料與可降解微塑料對農藥吸附特征的顯著差異。研究發現兩種可降解微塑料的吸附能力遠大于其他不可降解微塑料(PBS > PLA > PP > PE > PS > PVC)。
圖1 傳統微塑料與可降解微塑料對典型農藥的吸附特征
此外,不同于傳統不可降解微塑料,可降解微塑料的吸附能力幾乎不受各種環境因素(ph值,鹽度,溶解有機質)的影響。
圖2 環境因素對微塑料吸附典型農藥的影響
該研究結果凸顯出可降解微塑料吸附大量有機農藥的巨大潛力及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相對穩定的吸附能力,揭示了可降解微塑料在土壤中有機農藥的積累和運輸中的重要作用,為微塑料-有機農藥復合污染的環境行為和健康風險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鞏文雯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質標中心陸安祥、梁剛、徐笠及李冰茹參與了部分工作。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院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等項目的資助。
日期:2020-11-16
微塑料(Microplastics)指粒徑小于5mm的塑料,其個體微小容易吸附環境中其他污染物形成復合污染,并可沿食物鏈傳遞,因此其對生態和人類健康的影響日益引起關注,相關研究成為環境科學和環境生態學的研究熱點。農膜和地膜的廣泛使用,導致大量塑料碎片進入農田土壤,與有機農藥的共存有可能會對農業生態系統產生潛在危害。
質標中心農田環境研究室研究團隊針對微塑料-有機農藥復合污染問題,選取四種典型傳統不可降解微塑料(PE、PS、PVC和PP)和兩種生物降解微塑料(PLA和PBS),系統探索了微塑料-有機農藥復合污染過程,發現了傳統微塑料與可降解微塑料對農藥吸附特征的顯著差異。研究發現兩種可降解微塑料的吸附能力遠大于其他不可降解微塑料(PBS > PLA > PP > PE > PS > PVC)。
圖1 傳統微塑料與可降解微塑料對典型農藥的吸附特征
此外,不同于傳統不可降解微塑料,可降解微塑料的吸附能力幾乎不受各種環境因素(ph值,鹽度,溶解有機質)的影響。
圖2 環境因素對微塑料吸附典型農藥的影響
該研究結果凸顯出可降解微塑料吸附大量有機農藥的巨大潛力及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相對穩定的吸附能力,揭示了可降解微塑料在土壤中有機農藥的積累和運輸中的重要作用,為微塑料-有機農藥復合污染的環境行為和健康風險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鞏文雯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質標中心陸安祥、梁剛、徐笠及李冰茹參與了部分工作。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院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等項目的資助。
日期: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