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最新成果

   2020-11-20 青島農業大學784
核心提示:近日,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的最新學術論文《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ree-dimension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的最新學術論文《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for food analysis》在國際頂級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在線發表(https://doi.org/10.1016/j.tifs.2020.09.004)。青島農業大學是唯一第一單位,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侯秀丹副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吳薇教授為通訊作者。該期刊是食品科學與技術領域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IF:11.077,中科院一區),為國際食品科學與技術協會和歐洲食品科學與技術聯盟的官方雜志。


  食品安全關乎人類健康,一直以來是研究人員密切關注熱點。食物加工的每個階段(種植、加工、包裝、運輸和貯藏等),易受到不同有害物的污染,因此建立對食品中這些有害污染物快速、靈敏、高效、系統的檢測分析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最有效的途徑。三維石墨烯因其互聯有序的框架結構,具有巨大的表面積、較高的電導率和電荷遷移率,被廣泛應用于傳感器、超級電容器等領域。在實際應用中,三維石墨烯傳感器對某些食品污染物有良好的響應,但存在檢測靈敏度較差、動態響應時間長、重復性差、選擇性差等缺點,因此研究人員將金屬納米顆粒、金屬氧化物、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碳基材料等納米材料引入其中對其進行改性。


  在該文章中,作者系統綜述了三維石墨烯(石墨烯氣凝膠、石墨烯海綿、石墨烯泡沫等)的不同制備方法,以及它們作為電極材料在電化學傳感器方法中對食品中有害污染物(重金屬離子、農殘、藥殘、食品有害添加劑、致病菌等)的分析應用。根據食品污染物靶標的分子特性,對三維石墨烯復合材料進行特殊改造設計后,有助于大幅提高這類電化學傳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適用性,保障食品安全。


  近年來,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一直致力于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和平臺的建立。此次發表的論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高等學校青創人才引育團隊項目和青島農業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項目資金支持。





日期:2020-11-20
 
地區: 山東 青島市
行業: 食品檢測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