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所功能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揭示了十字花科油菜等作物根腫病病原在寄主體內的侵染過程和生活史,并明確了根腫菌寄主抗性和非寄主抗性反應的發生時期,相關研究結果分別發表在《植物病理學》(Phytopathology)和《微生物前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美國植物病理學會在其官方網站上以代表性的重要研究進展進行報道。
十字花科根腫病是世界范圍的重要植物病害,該病害由原生生物根腫菌引起,主要危害植物根部,自1878年發現142年以來,根腫菌在寄主植物上的侵染循環過程一直不明確。近些年來在我國湖北、四川、陜西、安徽、湖南等油菜主產區爆發流行,對我國的油菜產業和糧油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該研究利用多種熒光化學物質對侵染過程中的根腫菌進行活體標記,借助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成功解析了根腫菌在寄主體內的侵染循環過程。在此基礎上,通過比較研究根腫菌在抗、感寄主作物油菜、白菜以及非寄主作物小麥、大麥的侵染過程,明確了根腫菌寄主抗性和非寄主抗性反應的發生時期。這些研究為解析植物抗根腫病機制,有效控制根腫病發生奠定了基礎。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資助。
鏈接:https://www.apsnet.org/about/newsroom/releases/Pages/142years.aspx
https://apsjournals.apsnet.org/doi/full/10.1094/PHYTO-02-20-0029-R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0.507036/full
日期:2020-12-02
十字花科根腫病是世界范圍的重要植物病害,該病害由原生生物根腫菌引起,主要危害植物根部,自1878年發現142年以來,根腫菌在寄主植物上的侵染循環過程一直不明確。近些年來在我國湖北、四川、陜西、安徽、湖南等油菜主產區爆發流行,對我國的油菜產業和糧油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該研究利用多種熒光化學物質對侵染過程中的根腫菌進行活體標記,借助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成功解析了根腫菌在寄主體內的侵染循環過程。在此基礎上,通過比較研究根腫菌在抗、感寄主作物油菜、白菜以及非寄主作物小麥、大麥的侵染過程,明確了根腫菌寄主抗性和非寄主抗性反應的發生時期。這些研究為解析植物抗根腫病機制,有效控制根腫病發生奠定了基礎。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資助。
鏈接:https://www.apsnet.org/about/newsroom/releases/Pages/142years.aspx
https://apsjournals.apsnet.org/doi/full/10.1094/PHYTO-02-20-0029-R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0.507036/full
日期: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