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機院“玉米精準化生產關鍵技術應用”成果獲評國際先進水平

   2020-12-10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微信號680
核心提示:12月5日,受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委托,山東農機學會組織有關專家成立成果評價專家組,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
12月5日,受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委托,山東農機學會組織有關專家成立成果評價專家組,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對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牽頭完成的“玉米精準化生產關鍵技術應用”、“玉米穗粒聯動干燥技術集成及關鍵裝備研發”和“玉米籽粒干燥與倉儲技術與裝備優化示范”三項成果進行了評價。
 
  據悉,此次評價會的專家由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機化所曹光喬研究員,中國農機學會張咸勝研究員,國家農業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孟志軍研究員,山東農業大學機電學院侯加林教授、山東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馬根眾研究員組成。
 
  會上,專家組聽取了項目組的匯報,審查了相關的技術文件,經質詢、討論,最終形成了評價意見。專家組一致評定,“玉米精準化生產關鍵技術應用”突破了玉米精密播種、精量施肥、精準施藥、高效低損收獲等關鍵核心技術,有效解決了玉米機械化生產中種肥漏播漏施嚴重、肥藥利用率低、收獲效率低、智能化程度低等制約玉米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實現了黃淮海和東北地區玉米播種施肥、施藥、收獲等關鍵環節的精準智能、高質高效機械化生產。該成果的應用形成了玉米精準化生產關鍵技術體系,并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累計推廣應用4927萬畝,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顯著。在玉米精準化生產關鍵裝備領域的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其中種肥播施檢測、漏播自動補種、基準行自動引導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玉米穗粒聯動干燥技術集成及關鍵裝備研發”突破了玉米果穗螺旋塔式干燥、平鋪不架橋、余熱利用、產后連續加工入倉等關鍵技術,構建了“玉米果穗干燥-脫粒-清選-籽粒干燥-入倉”不落地加工流程,有效解決了小麥-玉米兩熟制旱作區玉米摘穗收獲模式下,玉米含水率高直接脫粒損失率大、場院攤曬霉變率大的技術瓶頸問題。研發的玉米穗-粒聯動干燥技術裝備填補國內空白,玉米果穗烘干機技術水平國內領先。
 
  “玉米籽粒干燥-倉儲技術裝備” 研究了玉米果穗去雜、柔性入倉干燥、正負壓呼吸換風、模塊化干貯一體、穗-粒聯動干燥等關鍵技術,創新研制了玉米果穗清選裝置、就倉干燥通風裝置、遠程控制裝置等部件,有效解決了玉米機械收獲與籽粒干燥環節不銜接、玉米場院攤曬霉變損失大等產后加工關鍵瓶頸問題,與傳統圓囤貯藏、高含水率籽粒直收等作業模式相比,玉米不完整粒、霉變粒等質量指標改善5%以上。研發的正負壓干貯一體技術裝備填補國內空白,玉米籽粒干燥-倉儲技術與裝備整體技術水平國內領先。
 
  山東農機學會作為山東省農業裝備行業唯一科技成果咨詢評價第三方機構,按照學會章程業務范圍,將不斷為全省農機科技工作者提供科技成果咨詢評價平臺,為政府和社會的重大事項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日期:2020-12-10
 
地區: 山東
標簽: 機械 玉米 標準
行業: 糧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