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濟南果品研究院、中國果蔬貯藏加工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自即日起,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濟南果品研究院建成的“中國果蔬貯藏加工中試科技園”(以下簡稱“中試科技園”)面向社會開放,旨在推廣中試熟化、提升轉化成效、搭建共享平臺、服務產業振興。以實際行動助力產學研創新鏈和價值鏈協同,有效解決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市場應用的有機銜接問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濟南果品研究院、中國果蔬貯藏加工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品牌農業戰略推進中心、山東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等單位相關負責人,部分大學、科研院所代表以中央、省、市部分主流媒體記者參加了發布會。
據了解,該中試科技園一期和二期先后投資近3億元,目前已配備國內外先進儀器設備500余臺套,26個實驗室、11條中試生產線,總面積3萬余平方米,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水平一流的果蔬采后中試與產業孵化科技園。其中,中試科技園的中試生產線包括果蔬汁/漿中試生產線、果蔬發酵中試生產線、果蔬粉干燥中試生產線、果蔬脆片等休閑食品中試生產線、功能性固體飲料中試生產線、功能性壓片糖果類中試生產線、功能性膠囊劑類保健食品中試生產線、植物功能成分提取與分離中試線、果蔬精準保鮮技術研發中試平臺、果蔬預冷、蓄冷等冷鏈設備研發中試平臺、功能性保鮮材料中試生產線等全部向社會開放。
整合濟南果品研究院擁有的國家果蔬及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平臺優勢、成果轉化經驗優勢和人才優勢,打造以成果落地為導向,集研發、中試、生產、檢測四大核心服務于一體,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放的中試與產業孵化平臺。
據介紹,按照科技活動的一般規律,科技成果的轉化可大致分為基礎研究、小試、中試、生產和商品化等五個環節,其中中試環節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有數據顯示,科技成果經過中試,產業化成功率可達80%;而未經中試,產業化成功率只有30%。通過中試可以檢驗成果技術和工藝的成熟度、市場對新產品的接受度,加速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中試對于降低科技研發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科教社團部副部長林元達表示,濟南果品研究院是總社直屬科研院所,作為國家級的涉農院所,主要面向“三農”開展科技創新,承擔著果蔬等農產品流通、精深加工等技術研發、成果推廣和科技服務的重要任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就“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當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到59.2%。我國的國情農情決定必須進一步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水平,為農業發展拓展新空間、增添新動能,實現農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林元達指出,今年恰逢濟南果品研究院成立40周年,40年來,濟南果品研究院始終堅持為農服務宗旨,緊緊圍繞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和供銷系統發展大局,在果蔬貯藏保鮮、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綜合利用、質量檢測、質量追溯及標準化等領域持續深耕,取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一批重大成果,搭建了國家級、省部級等一批重要科技創新和服務平臺,科技成果服務于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2000余家企業,已發展成為我國果蔬采后科技創新與應用的中堅力量。
本次中試科技園面向社會公益開放,將充分發揮濟南院在中試及產業化裝備方面的資源優勢,提升濟南果品研究院的社會化服務能力和行業影響力,將有效緩解果蔬采后領域缺乏中試平臺、技術放大化研究難、技術與產業化不匹配等痛點和難點問題,對于能夠降低企業、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研發成本,提高研發效率,實現科研成果與產業的對接搭建中試孵化橋梁發揮重要作用。
日期: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