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關于印發《自治區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支撐行動方案》的通知

   2021-03-23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665
核心提示:各市、縣(區)科技局,各有關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八次、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會精神,強化農業重
各市、縣(區)科技局,各有關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八次、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會精神,強化農業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支撐,根據自治區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科技廳研究制定了《自治區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支撐行動方案》,現予印發,請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2021年2月26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下載:1.   自治區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支撐行動方案.doc

  自治區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支撐行動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寧黨發〔2021〕1號)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自治區九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寧黨辦〔2020〕88號)要求,結合科技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充分利用自治區建設國家綠色農業發展先行區的政策機遇,發揮特色農產品優勢,以糧油類、畜禽肉類、乳品類、葡萄酒類、枸杞類、果蔬類為重點,以科技攻關、能力提升、開放合作為手段,開展綠色食品產業科技支撐行動,攻克一批關鍵技術,建設一批科技創新平臺,轉化一批先進技術成果,培育一批科技型企業,打造一支科技人才隊伍,加快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綠色食品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為打造全國重要的綠色食品加工優勢區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力爭到2025年,實施科技研發項目50項以上,取得科技成果50項以上,培育各類科技型企業60家以上,新建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及新型研發機構等20家以上,引進30名國內外知名專家來寧服務。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科技攻關。以研發功能食品、營養食品、保健食品為重點方向,加快推進綠色食品產業鏈現代化,研發加工一批安全優質、綠色生態、營養健康和食藥同源的新產品。重點突破特色農產品營養功能因子的定向提取和純化技術瓶頸,加強特色食品精深加工、殺菌、保鮮、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綠色包裝、冷鏈物流、風險防控等全產業鏈支撐技術的研發應用,構建綠色食品的全過程標準體系,助推綠色食品產業規模經營、高效安全、綠色發展。


  糧油類:研發糧食精制、活性保持、品質改良、貨架期優化調控、高值化利用等技術及加工成套裝備,開發專用粉、營養強化粉、營養方便米制品、胡麻高端保健油脂等產品。畜禽肉類:構建特色肉制品加工標準與全程質量控制體系,研發危害殘留物快速檢測控制、冷鮮肉保鮮、分級加工、智能包裝和畜禽肉副產物高值化綜合利用加工技術,開發新型特色高端肉制品熟食產品。乳品類:研發應用功能性乳品及其基料加工制造關鍵技術,優化風味原料高效制備工藝,開發乳蛋白質、益生元、乳糖、奶油、干酪等高值化加工產品。葡萄酒類:研發葡萄酒呈香、呈味鑒定和典型風格葡萄酒釀造、多元混釀、微氧釀造等關鍵工藝技術及葡萄籽、皮渣中多酚、多肽等活性組分高效制備技術,豐富產品種類,提升品質。枸杞類:研發枸杞清潔制干、智能包裝、物流保鮮等技術及活性多糖、糖肽、核苷等功能組分高值化利用技術,開發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生物藥品等高附加值產品。果蔬類:研發節能蓄冷、智能包裝、生物催化與轉化、生態發酵、質構重組品質控制、物流保鮮等技術,開發冷凍干燥、生物保鮮即食健康食品及功能性飲品。同時,研究開發黃花菜、中蜂等小板塊產業關鍵技術。


  (二)加快成果轉移轉化。探索產學研協同推進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模式,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和技術轉移,吸引國內外先進科技成果在我區落地。圍繞綠色儲運、新型加工、清潔生產、品質調控、生物催化、生態發酵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綠色食品產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引進創新應用一批先進技術與裝備,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提升產業發展技術水平。健全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支持區內外高校、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機構聯合組建技術轉移聯盟,大力培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介機構,建設一批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基地、示范企業、中試熟化基地,加大綠色食品產業科技型企業引進和孵化力度,提升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能力。加大科技金融支持綠色食品產業成果轉化力度,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入科技成果轉化。


  (三)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綠色食品企業科技創新,建立“企業提出需求,部門立項研發,協同攻關突破”的政產學研合作機制,支持企業牽頭承擔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圍繞當地特色優勢農產品開展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引導企業組建研發機構,加大研發投入,設立科技創新專員,推動技術創新與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提升研發水平。支持產業關聯度大、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強的優勢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共建標準化綠色生產基地,推動原料基地與綠色食品加工企業相互促進、有效銜接。按照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培育各類科技型企業60家以上,培育壯大綠色食品企業集群。


  (四)加大創新平臺培育力度。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創新資源優勢,進一步優化布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注重科技創新平臺提檔升級,扶強扶優,建立健全綠色食品產業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培育發展科技創新平臺及新型研發機構等20家以上。鼓勵我區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聯合區外高校院所組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新型研發機構,加快構建以科技創新平臺、新型研發機構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為核心的開放型技術創新體系。支持中國枸杞研究院、中國(寧夏)奶業研究院、銀川葡萄酒產業技術研究院、寧夏西海固高端肉牛產業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


  (五)培育科技人才隊伍。落實自治區人才隊伍建設政策。依托區內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現有人才隊伍,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和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培育。利用寧夏大學、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技術學院等高校食品類專業優勢,培養一批綠色食品產業專業人才。用好“政府出錢、企業育才”人才培養儲備機制,發揮企業柔性引才機制作用,加強與食品領域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提升企業技術研發隊伍水平和能力。加大科技特派員選派力度,創新利益分配機制,提升科技特派員綜合服務能力。依托國(境)外智力引進計劃,引進一批急需緊缺海外人才,培養一批本土人才,為助推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六)推動科技園區建設。加強資源整合與統籌配置,引導人才、技術、資本、信息等創新要素有序集聚,培育一批產業集聚、用地集約、配套完善的科技園區。綠色食品科技園區要與枸杞、乳制品、葡萄酒、肉牛、灘羊科技園區一體謀劃、統籌考慮。支持銀川、吳忠、石嘴山三個自治區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生態高值農業、奶產業、綠色食品為主題,帶動我區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升級發展,為爭創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奠定基礎。引導支持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5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加強創新資源集聚,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科技型企業集聚、基礎設施完備、管理機制完善的農產品加工園區創建自治區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推動科技園區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將科技園區打造成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新引擎。


  (七)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按照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深化東西部科技合作機制,推動區內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國家大院大所大學、發達地區創新主體建立協同創新共同體,合作共建創新平臺,培養創新人才,共同實施重大科技項目。突出企業合作主體地位,持續推進與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江南大學、天津科技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的科技合作。以綠色食品產業關鍵技術引進集成創新為主要內容,加強與東部發達地區的人才交流、項目實施、科研基地建設、研發平臺共建等方面合作,促進創新資源跨區域雙向流動,創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科技合作格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自治區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支撐工作推進機制,負責制定工作方案,推動組織實施,開展績效評價,加強指導監督,營造創新氛圍。相關市、縣(區)科技管理部門參照本方案,組織協調本地區有關部門、企業、科研機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共同參與實施。推進機制加強對枸杞、葡萄酒、奶產業、肉牛和灘羊等產業與綠色食品產業科技支撐工作的頂層設計和總體協調。


  (二)強化統籌聯動。圍繞行動方案和重點任務落實,統籌優化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等各類主體已有研究團隊、平臺資源配置和整合,促進技術供需有效對接,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引導各類資源向產業集聚、向企業集中。加強區、市、縣科技部門協同聯動,積極探索構建新型智慧化科技服務體系、多層次科技示范體系和農村科技創業服務體系,增強全產業鏈科技服務能力。


  (三)加強戰略研究與咨詢指導。依托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寧夏研究院,圍繞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問題、規劃方案、政策制定、科技支撐等開展戰略咨詢研究和決策咨詢服務。集聚區內外專家人才,組建綠色食品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為我區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方向、重大項目布局等提供智力支撐。


  抄送:自治區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包抓機制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辦公室          2021年2月  日印發




日期:2021-03-23
 
地區: 寧夏
標簽: 綠色食品
行業: 有機食品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