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藥食同源,用途廣泛,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技術門檻低、林地利用效率高和勞動生產率高等特點,是西南邊境地區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草果生產國,產量占世界的80%以上。為全面了解我國草果生產和市場情況,提出草果產業發展建議,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受委托成立專題調研組,通過查閱資料、電話咨詢、企業調研、政府座談、種植戶訪談、基地調研等方式,對我國草果產業進行了綜合調查分析。草果作為我國特色優勢農產品,對西南邊境地區的安邊富民、脫貧攻堅、農業增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4-2018年,我國草果產業快速增長,種植面積年均增長9%,產量年均增長5%;草果國內市場供不應求,需要從越南、緬甸進口;草果產量受氣候影響較大,加上干果耐儲藏、產業體量小等特性,使之備受市場炒作資金青睞,價格波動較大;我國是草果的主要消費國,進口持續增長;未來3-5年,預計我國草果產量將出現較大增長,種植面積趨于穩定,草果供應量將加大,對精深加工需求量增加,進口對國內草果價格將形成一定的沖擊。
一、草果產業發展現狀
(一)生產
1.面積、產量。2018年,世界草果種植面積約為450萬畝,中國草果種植面積約為355萬畝,越南草果種植面積約57萬畝,緬甸草果種植面積約為28萬畝。2018年,世界草果干果總產量約12550噸。中國總產量約10700噸,越南約1000噸,緬甸約850噸。
圖12014-2018年中國草果產量及種植面積
數據來源:根據中藥材天地網數據與經紀人訪談數據整理
2.區域分布。我國草果主要分布在云南、廣西、貴州、海南、四川的局部地區,其中云南的產量占據全國的95%,云南怒江是中國種植面積最大的市(州)。
3.生產模式。目前,草果生產仍以小農生產模式為主,多數是小種植戶、合作社等;并逐步涌現出“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現代化企業組織形式下的農業生產新模式。
4.主要品種。草果的品種鑒定、選育處于起步階段,缺乏權威機構鑒定。實際生產中大多會依據果實形態將草果分為紡錘形果、橢圓形果、球形果和近球形果等4種類型。
(二)消費
1.消費區域。中國是草果的主要消費國,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生產但不消費。
2.消費量。2018年,全國7大主要草果干果交易市場日交易量估算值為40噸。受到天氣、節假日等影響,全國有效需求天數約為300天,全年合計消費量為12000噸。此外,綜合考慮安徽亳州等新興市場消費量,以及由于草果價格漲幅過大導致出現八角、香葉、白芷等替代品消費,全國草果干果年消費量約12550噸。
3.消費模式。90%草果用于調味香料,北方主要是用于煮牛羊肉,南方主要用于火鍋底料加工;10%草果用于中藥材以及其他加工原料,主要產品有健胃消食藥材、草果精油、巧克力、餅干、手工藝品、牛羊飼料等。
4.消費變化趨勢。草果消費區域過去以云南、貴州、四川和甘肅為主,現在已經拓展到全國18個主要省市;消費量從2014年12000噸干果,增長到2018年12550噸;過去草果市場以煙熏果為主[1],現在煙熏果市場份額約70%,電烤果市場份額約30%;消費品種過去以單一的干果消費為主,現在拓展為包含手工藝品、時蔬、精油、巧克力等多品種消費。
(三)加工流通
1.加工方式及發展趨勢。草果全部用于加工,不用于鮮食。加工方式主要有煙熏、電烤、日曬三種,其中,煙熏約占70%,電烤約占30%,日曬極少使用,因電烤加工更為綠色健康,是未來加工發展的趨勢。
2.加工發展水平。目前,草果加工以初加工為主,且標準化程度不高,總體工藝水平不高。深加工尚處于試驗階段。
3.流通渠道及方式。草果主要流通方式為傳統經銷商模式,較少使用電商模式銷售,但也有外地客商會通過網絡視頻看貨、選貨、買貨。
(四)進出口。中國是草果主要消費國,緬甸、越南生產草果但不消費,中國只進口草果不出口草果。2019年,越南通過邊貿出口到中國的干果約為2000噸,緬甸通過邊貿出口到中國的干果約為1000噸。
圖2中國2014-2019年草果干果進口量
數據來源:中藥材天地網
(五)市場價格
1.產地收購價。由圖3可知,草果干果產地收購價格一般在30-50元/千克之間。2016年1月,中國云南、廣西、越南遭遇百年不遇的冰雪天氣,草果大幅減產,加之市場炒作,2017年草果價格飆升到135元/千克。
圖3怒江州草果干果產地收購價格(單位:元/千克)
數據來源:訪談整理
2.產地批發價。由圖4可知,草果產地福貢縣統貨批發價格與產地田頭收購價格基本同步漲跌,產地批發價格比產地田頭收購價格高3-10元/千克。
圖42015-2019年福貢縣草果統貨批發價格(單位:元/千克)
數據來源:中藥材天地網
3.零售價。由圖5可知,廣西玉林市場的草果零售價格跟產地批發價格長期波動一致,一般高于產地批發價格,個別時候會出現價格倒掛。
圖52015-2019年廣西玉林藥市草果通貨零售價格(單位:元/千克)
數據來源:中藥材天地網
(六)成本收益
1.成本收益情況。由表2可見,企業、種植大戶、小種植戶3類經營主體中,小種植戶每畝銷售收入最低,但凈利潤水平最高。主要是政府對小種植戶政策支持多,小種植戶除了勞動力投入外,土地是自己的,種苗是政府發放,都不計入成本。
數據來源:實地調研數據整理
2.與競爭性作物的比較情況。草果的競爭性作物主要有重樓、黃精等中藥材。
(1)市場價格對比。由圖6可知,重樓價格高波動大,草果價格低波動中等,黃精價格中等價格平穩。
圖6競爭性作物價格對比(單位:元/千克)
數據來源:中藥材天地網
(2)其它方面對比。由表3可知,從管理上來看,草果種植投入人力和精力最少,重樓種植投入的人力和精力最多;從技術門檻上看,草果、黃精種植技術門檻低,重樓種植技術門檻高;從收入上來看,草果種植收入最低,重樓種植最高;從市場風險來看,黃精種植最低,重樓種植最高。
由此可見,三種作物各有優劣,但草果技術門檻低、低投入、掛果年限長,更符合西南邊境深度貧困地區種植。
3.與主要出口國情況比較。從表4可見,越南、緬甸草果種植有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低等生產優勢。
二、草果產業發展前景展望
(一)產量將迎來高速增長。2016-2017年,受草果高價格刺激,國內大量新種植草果,現逐漸步入盛果期。中國草果市場價格較好也帶動了緬甸、越南兩國的草果種植。中國企業也開始到緬甸種植草果。盡管中國一些地方在海拔1200-1600米種植的草果出現減產的情況,但未來草果產量仍將迎來高速增長。
(二)進口貿規模易呈增長趨勢。由于越南、緬甸草果種植具有生產成本優勢,加之種植面積的增加,預計草果邊貿規模會在3000噸干果的基礎上增長。
(三)消費量將持續保持平穩增長趨勢。草果藥用需求量較為平穩,調味香料需求量逐年增長。2010-2019年,平均每年需求量增長率3.5%。草果消費區從4個省(市)拓展到18個省(市)。未來草果消費量仍將保持平穩增長。
(四)供需緊平衡可能被打破。目前,草果供求暫時處于緊平衡狀態。隨著2016-2017年以來新種植的草果逐漸步入盛果期,越南、緬甸種植面積的擴大,草果供給將激增,而草果消費量仍將保持平穩增長,年增長率約3.5%,未來可能出現供過于求。
(五)產業過度投機可能引發加工企業兼并潮。因草果價格波動較大,很多企業和合作社都反映收購鮮果加工之后,成本價格低于市場價格,出現價格倒掛現象。草果市場過度投機,使得加工企業和合作社經營風險增大。
(六)新中醫藥典可能引發加工行業重新洗牌。2020年,中醫藥典將完成修訂,可能會對草果加工提出更高的標準,一些轉型調整不及時的加工企業極有可能被淘汰,而對于一些調整及時、應對得力的企業,這可能是一次彎道超車的機遇。
三、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情況
(一)總體情況
2018年,草果總產值約3.5億。草果主產區、次產區、零星產區共涉及3省12市28個縣,其中22個縣屬于貧困縣。以怒江州為例,草果產業直接帶動瀘水、福貢、貢山3個縣(市)4.31萬戶農戶,覆蓋人口16.5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8萬戶3.78萬人,占全州貧困人口的23.05%,幫助貧困人口人均增收2700多元;此外,怒江州成立草果專業合作36個,入社農戶1684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62戶,實現銷售年收入5874.78萬元。
(二)主要經驗做法
1.怒江州模式
因地制宜,突出優勢,重點培育。出臺《怒江州關于加快草果產業發展的意見》系列政策措施,成立草果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整合多部門資金投入,無償提供果苗,扶持加工企業,培育專業合作社,保障草果產業發展的動能。
示范引領,創新模式,全面推開。一是注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選派農技干部駐點,培養種植能人進行引種試種,確保建成一個試點,引領帶動一片。二是強化技術支撐和保障。加強與云南省農科院合作,從培育選優種苗、種養管護、采摘加工等技術環節入手,提升群眾種植管理水平,提供技術支撐和綠色防控保障。三是不斷創新發展模式。探索出了“公司+農戶+基地”“集體經濟+基地+建檔立卡戶”“農村能人+農戶”等經營模式。
加強研發,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成立香料研究院,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對接,著力開發“草果+”系列新產品,強化品牌創建;建香料園區,辦園區會展,通過會展促招商,通過招商促研發,構建以草果為核心的產、學、研精深加工平臺。
2.紅河州模式。紅河州創設了“四扶持一完善”模式。技術扶持,舉辦草果烘烤培訓班,提高農戶草果加工技術,建立草果種植示范基地;資金扶持,出資扶持農戶建草果烘烤房,每建一戶給予2萬元補助;種苗扶持,發放農戶發展林下經濟所需的種苗;銷售扶持,經常發布農產品信息,為農戶聯系市場銷售渠道;完善基礎設施,積極籌措資金,對于道路不通暢的村寨,修路架橋,解決草果運輸問題。
(三)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鄉村能人蘭紀三
2011年,鄉村能人蘭紀三創建的瀘水市蘭利草果種植林農專業合作社,通過“三幫扶、二聯系、一牽頭”的模式帶領100多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1.三幫扶。種植幫扶。蘭紀三通過贈送種苗、免費培訓、田間指導、發放種植資料等方式幫扶入社貧困戶,還帶領大家到緬甸種植草果。加工幫扶。蘭紀三用個人科技獎金為合作社購置烘干設備,帶領大家用草果秸稈加工各類工藝品,加工牛羊飼料,在低海拔地區種植作為蔬菜食用的草果。銷售幫扶。蘭紀三托底收購社員的草果鮮果,如果價格高則允許社員隨行就市。
2.二聯系。在國內,蘭紀三與政府聯系,了解相關政策,為合作社爭取國家林地草果種植政策支持;與客商聯系,了解市場需求,為適應市場需求改煙熏為電烤。在國外,利用個人在緬甸克欽邦傈僳族的社會關系,與中緬政府溝通,帶領社員到緬甸種植草果。
3.一牽頭。蘭紀三牽頭帶領大家自籌經費,自投人工,修了3公里山路,改善運輸條件,降低運輸成本。
蘭紀三走南闖北練就了獨到的商業眼光,研究草果30年,對草果種植、培育、管理、采收、烘烤、銷售等方面都有一些卓有成效的經驗。他極具商業頭腦,綜合能力強,最關鍵的是具有鄉土情懷,認為“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愿意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愿意把自己的技術傳授給大家,愿意做鄉親們的代言人與國內外政府溝通,愿意利用自己市場渠道優勢為群眾草果產品托底收購。蘭紀三以及他的合作社能成功應該歸功于他個人有眼光、有情懷、有能力。
案例二:鄉村能人楊開賢
2016年,鄉村能人楊開賢是成立了楊老七中藥材種植林農村專業合作社,共有71戶成員,其中建檔立卡戶23戶,現在合作社的建檔立卡戶已經全部脫貧。
1.創新合作模式:“屯田制”式的合作社運作模式。忙的時候合作社成員聚攏,從事草果等中藥材收購、加工等工作,閑的時候合作社成員各自散去忙各自的事情,相較加工企業,大大節約了成本。
2.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最低保護價和投機利益分成。合作社與社員簽訂最低保護價合同,如果市場價格低于最低保護價,按保護價收購;如果市場價格高于保護價,按市價收購。社員還可以選擇把草果囤在合作社,合作社根據市場行情適時拋售,社員與合作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3.創新加工模式:變單一加工為復合加工。草果采摘期只有三個月,原材料的季節性導致草果加工企業開工不足,廠房設備閑置。因此,合作社選擇走多元化道路,6-7月加工花椒,9-10月加工核桃,10-12月加工草果,閑的時候再補充加工一些中藥材。
4.創新銷售模式:利用信息、機制優勢,低吸高拋。草果產量受氣候影響較大,低溫降雪以及干旱氣候對草果產量影響顯著。每年消費需求的增長對草果的價格影響也非常明顯。楊開賢憑借產地信息優勢,依靠多年銷售經驗,能夠大體預判草果價格漲跌,從而待價而沽。
5.發揮能人優勢,向上爭取支持對外拓展業務。楊開賢擔任村委會主任期間依據邊疆地區特惠政策把三河村申請認定為信用貸款村,村里每戶可貸款20-30萬元,為自己和合作社成員的創業融資奠定了基礎。
楊開賢的合作社,創建了價格托底收購、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銷售機制,采用“屯田制”企業運行模式,利用自己掌握的資源、渠道、技術為合作社背書,帶領了社員脫貧增收。在生產旺季,合作社高峰期需雇傭37人。
四、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風險
(一)主要問題
1.區域品牌建設亟待推進。近年來,草果消費量在穩定增長,但是與花椒、八角、桂皮等相比,消費者認知程度低。有些地方政府已經在謀劃草果的“三品一標”,啟動了首屆草果文化周,并與抖音合作宣傳草果,但普通消費者仍對草果了解不多,草果還沒有走進消費者廚房,因此,要系統的加快草果品牌建設,以草果“三品一標”為抓手,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并接納草果,構建草果區域品牌,做大草果產業。
2.發展深加工迫在眉睫。目前,草果供求暫時處于緊平衡狀態,但未來很可能供過于求,如果深加工未能及時跟進,極有可能造成草果價格下跌,一旦草果鮮果田頭收購價格跌破4元/斤就會傷及產業的基礎。因此,發展草果深加工迫在眉睫。
3.科技支撐保障滯后。品種選育滯后。云南草果栽培歷史悠久,但均未進行專門的種質資源分類整理。種植技術落后。草果種植仍是管理粗放,基本停留在靠天吃飯的階段,依靠種植、采摘、割草三板斧,很少采取施肥、病蟲害防治、增加蔭蔽度等提質增效手段,也尚未推廣標準化、精細化高產栽培技術。
(二)風險分析
1.過度投機風險。過度投機會增加企業和合作社經營風險,導致加工企業兼并,出現局部壟斷。過度投機會給種植戶帶來兩方面不利影響:一是種植戶可選擇余地少,議價能力減弱,種植戶利益難以保障;二是價格波動過大,可能會出現價格跌破生產成本,導致種植戶改種其他作物,進而損害產業基礎。
2.初加工無序競爭。國有企業介入草果初加工,能穩定草果鮮果收購價格,引領加工技術創新。但國有企業介入草果初加工,也會搶購草果鮮果,抬高市場價格,對民營中小加工企業原材料收購形成擠壓,導致中小企業生產線閑置,經營風險增加,最終可能會導致大量民營中小企業大量倒閉。
五、政策措施建議
(一)發展農業保險。草果干果耐儲存,受投機資金青睞,價格波動大,但過度的市場波動會損害草果產業基礎。草果產業需求量是逐年增加,產業基本面向好,所以通過發展農業保險來防范過度投機帶來的風險十分必要。
(二)優化加工布局。國有企業涉足草果初加工行業,從生產效率上看低于民營中小企業、合作社,而且可能會導致草果初加工高度集中在少數幾家企業,草果銷售時種植戶議價能力減弱。因此,從政府層面引導國有企業向精深加工發展,引導中小型民營企業與農民合作社在鎮(鄉)建立初加工基地,是草果加工行業比較理想的產業布局。
(三)加強科技支撐。目前,草果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還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求。草果種植、加工從粗放管理到精細化管理,在品種培育、高產種植、病蟲害防治、加工技術等方方面都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撐。因此,要加強科技投入,充分利用本地研究力量,在關鍵領域與國內優勢科研力量協同攻關,提升草果產業的科技貢獻率。
文章來源丨農業農村部網站
日期:2021-04-01
一、草果產業發展現狀
(一)生產
1.面積、產量。2018年,世界草果種植面積約為450萬畝,中國草果種植面積約為355萬畝,越南草果種植面積約57萬畝,緬甸草果種植面積約為28萬畝。2018年,世界草果干果總產量約12550噸。中國總產量約10700噸,越南約1000噸,緬甸約850噸。
圖12014-2018年中國草果產量及種植面積
數據來源:根據中藥材天地網數據與經紀人訪談數據整理
2.區域分布。我國草果主要分布在云南、廣西、貴州、海南、四川的局部地區,其中云南的產量占據全國的95%,云南怒江是中國種植面積最大的市(州)。
3.生產模式。目前,草果生產仍以小農生產模式為主,多數是小種植戶、合作社等;并逐步涌現出“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現代化企業組織形式下的農業生產新模式。
4.主要品種。草果的品種鑒定、選育處于起步階段,缺乏權威機構鑒定。實際生產中大多會依據果實形態將草果分為紡錘形果、橢圓形果、球形果和近球形果等4種類型。
(二)消費
1.消費區域。中國是草果的主要消費國,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生產但不消費。
2.消費量。2018年,全國7大主要草果干果交易市場日交易量估算值為40噸。受到天氣、節假日等影響,全國有效需求天數約為300天,全年合計消費量為12000噸。此外,綜合考慮安徽亳州等新興市場消費量,以及由于草果價格漲幅過大導致出現八角、香葉、白芷等替代品消費,全國草果干果年消費量約12550噸。
3.消費模式。90%草果用于調味香料,北方主要是用于煮牛羊肉,南方主要用于火鍋底料加工;10%草果用于中藥材以及其他加工原料,主要產品有健胃消食藥材、草果精油、巧克力、餅干、手工藝品、牛羊飼料等。
4.消費變化趨勢。草果消費區域過去以云南、貴州、四川和甘肅為主,現在已經拓展到全國18個主要省市;消費量從2014年12000噸干果,增長到2018年12550噸;過去草果市場以煙熏果為主[1],現在煙熏果市場份額約70%,電烤果市場份額約30%;消費品種過去以單一的干果消費為主,現在拓展為包含手工藝品、時蔬、精油、巧克力等多品種消費。
(三)加工流通
1.加工方式及發展趨勢。草果全部用于加工,不用于鮮食。加工方式主要有煙熏、電烤、日曬三種,其中,煙熏約占70%,電烤約占30%,日曬極少使用,因電烤加工更為綠色健康,是未來加工發展的趨勢。
2.加工發展水平。目前,草果加工以初加工為主,且標準化程度不高,總體工藝水平不高。深加工尚處于試驗階段。
3.流通渠道及方式。草果主要流通方式為傳統經銷商模式,較少使用電商模式銷售,但也有外地客商會通過網絡視頻看貨、選貨、買貨。
(四)進出口。中國是草果主要消費國,緬甸、越南生產草果但不消費,中國只進口草果不出口草果。2019年,越南通過邊貿出口到中國的干果約為2000噸,緬甸通過邊貿出口到中國的干果約為1000噸。
圖2中國2014-2019年草果干果進口量
數據來源:中藥材天地網
(五)市場價格
1.產地收購價。由圖3可知,草果干果產地收購價格一般在30-50元/千克之間。2016年1月,中國云南、廣西、越南遭遇百年不遇的冰雪天氣,草果大幅減產,加之市場炒作,2017年草果價格飆升到135元/千克。
圖3怒江州草果干果產地收購價格(單位:元/千克)
數據來源:訪談整理
2.產地批發價。由圖4可知,草果產地福貢縣統貨批發價格與產地田頭收購價格基本同步漲跌,產地批發價格比產地田頭收購價格高3-10元/千克。
圖42015-2019年福貢縣草果統貨批發價格(單位:元/千克)
數據來源:中藥材天地網
3.零售價。由圖5可知,廣西玉林市場的草果零售價格跟產地批發價格長期波動一致,一般高于產地批發價格,個別時候會出現價格倒掛。
圖52015-2019年廣西玉林藥市草果通貨零售價格(單位:元/千克)
數據來源:中藥材天地網
(六)成本收益
1.成本收益情況。由表2可見,企業、種植大戶、小種植戶3類經營主體中,小種植戶每畝銷售收入最低,但凈利潤水平最高。主要是政府對小種植戶政策支持多,小種植戶除了勞動力投入外,土地是自己的,種苗是政府發放,都不計入成本。
數據來源:實地調研數據整理
2.與競爭性作物的比較情況。草果的競爭性作物主要有重樓、黃精等中藥材。
(1)市場價格對比。由圖6可知,重樓價格高波動大,草果價格低波動中等,黃精價格中等價格平穩。
圖6競爭性作物價格對比(單位:元/千克)
數據來源:中藥材天地網
(2)其它方面對比。由表3可知,從管理上來看,草果種植投入人力和精力最少,重樓種植投入的人力和精力最多;從技術門檻上看,草果、黃精種植技術門檻低,重樓種植技術門檻高;從收入上來看,草果種植收入最低,重樓種植最高;從市場風險來看,黃精種植最低,重樓種植最高。
由此可見,三種作物各有優劣,但草果技術門檻低、低投入、掛果年限長,更符合西南邊境深度貧困地區種植。
3.與主要出口國情況比較。從表4可見,越南、緬甸草果種植有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低等生產優勢。
二、草果產業發展前景展望
(一)產量將迎來高速增長。2016-2017年,受草果高價格刺激,國內大量新種植草果,現逐漸步入盛果期。中國草果市場價格較好也帶動了緬甸、越南兩國的草果種植。中國企業也開始到緬甸種植草果。盡管中國一些地方在海拔1200-1600米種植的草果出現減產的情況,但未來草果產量仍將迎來高速增長。
(二)進口貿規模易呈增長趨勢。由于越南、緬甸草果種植具有生產成本優勢,加之種植面積的增加,預計草果邊貿規模會在3000噸干果的基礎上增長。
(三)消費量將持續保持平穩增長趨勢。草果藥用需求量較為平穩,調味香料需求量逐年增長。2010-2019年,平均每年需求量增長率3.5%。草果消費區從4個省(市)拓展到18個省(市)。未來草果消費量仍將保持平穩增長。
(四)供需緊平衡可能被打破。目前,草果供求暫時處于緊平衡狀態。隨著2016-2017年以來新種植的草果逐漸步入盛果期,越南、緬甸種植面積的擴大,草果供給將激增,而草果消費量仍將保持平穩增長,年增長率約3.5%,未來可能出現供過于求。
(五)產業過度投機可能引發加工企業兼并潮。因草果價格波動較大,很多企業和合作社都反映收購鮮果加工之后,成本價格低于市場價格,出現價格倒掛現象。草果市場過度投機,使得加工企業和合作社經營風險增大。
(六)新中醫藥典可能引發加工行業重新洗牌。2020年,中醫藥典將完成修訂,可能會對草果加工提出更高的標準,一些轉型調整不及時的加工企業極有可能被淘汰,而對于一些調整及時、應對得力的企業,這可能是一次彎道超車的機遇。
三、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情況
(一)總體情況
2018年,草果總產值約3.5億。草果主產區、次產區、零星產區共涉及3省12市28個縣,其中22個縣屬于貧困縣。以怒江州為例,草果產業直接帶動瀘水、福貢、貢山3個縣(市)4.31萬戶農戶,覆蓋人口16.5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8萬戶3.78萬人,占全州貧困人口的23.05%,幫助貧困人口人均增收2700多元;此外,怒江州成立草果專業合作36個,入社農戶1684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62戶,實現銷售年收入5874.78萬元。
(二)主要經驗做法
1.怒江州模式
因地制宜,突出優勢,重點培育。出臺《怒江州關于加快草果產業發展的意見》系列政策措施,成立草果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整合多部門資金投入,無償提供果苗,扶持加工企業,培育專業合作社,保障草果產業發展的動能。
示范引領,創新模式,全面推開。一是注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選派農技干部駐點,培養種植能人進行引種試種,確保建成一個試點,引領帶動一片。二是強化技術支撐和保障。加強與云南省農科院合作,從培育選優種苗、種養管護、采摘加工等技術環節入手,提升群眾種植管理水平,提供技術支撐和綠色防控保障。三是不斷創新發展模式。探索出了“公司+農戶+基地”“集體經濟+基地+建檔立卡戶”“農村能人+農戶”等經營模式。
加強研發,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成立香料研究院,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對接,著力開發“草果+”系列新產品,強化品牌創建;建香料園區,辦園區會展,通過會展促招商,通過招商促研發,構建以草果為核心的產、學、研精深加工平臺。
2.紅河州模式。紅河州創設了“四扶持一完善”模式。技術扶持,舉辦草果烘烤培訓班,提高農戶草果加工技術,建立草果種植示范基地;資金扶持,出資扶持農戶建草果烘烤房,每建一戶給予2萬元補助;種苗扶持,發放農戶發展林下經濟所需的種苗;銷售扶持,經常發布農產品信息,為農戶聯系市場銷售渠道;完善基礎設施,積極籌措資金,對于道路不通暢的村寨,修路架橋,解決草果運輸問題。
(三)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鄉村能人蘭紀三
2011年,鄉村能人蘭紀三創建的瀘水市蘭利草果種植林農專業合作社,通過“三幫扶、二聯系、一牽頭”的模式帶領100多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1.三幫扶。種植幫扶。蘭紀三通過贈送種苗、免費培訓、田間指導、發放種植資料等方式幫扶入社貧困戶,還帶領大家到緬甸種植草果。加工幫扶。蘭紀三用個人科技獎金為合作社購置烘干設備,帶領大家用草果秸稈加工各類工藝品,加工牛羊飼料,在低海拔地區種植作為蔬菜食用的草果。銷售幫扶。蘭紀三托底收購社員的草果鮮果,如果價格高則允許社員隨行就市。
2.二聯系。在國內,蘭紀三與政府聯系,了解相關政策,為合作社爭取國家林地草果種植政策支持;與客商聯系,了解市場需求,為適應市場需求改煙熏為電烤。在國外,利用個人在緬甸克欽邦傈僳族的社會關系,與中緬政府溝通,帶領社員到緬甸種植草果。
3.一牽頭。蘭紀三牽頭帶領大家自籌經費,自投人工,修了3公里山路,改善運輸條件,降低運輸成本。
蘭紀三走南闖北練就了獨到的商業眼光,研究草果30年,對草果種植、培育、管理、采收、烘烤、銷售等方面都有一些卓有成效的經驗。他極具商業頭腦,綜合能力強,最關鍵的是具有鄉土情懷,認為“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愿意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愿意把自己的技術傳授給大家,愿意做鄉親們的代言人與國內外政府溝通,愿意利用自己市場渠道優勢為群眾草果產品托底收購。蘭紀三以及他的合作社能成功應該歸功于他個人有眼光、有情懷、有能力。
案例二:鄉村能人楊開賢
2016年,鄉村能人楊開賢是成立了楊老七中藥材種植林農村專業合作社,共有71戶成員,其中建檔立卡戶23戶,現在合作社的建檔立卡戶已經全部脫貧。
1.創新合作模式:“屯田制”式的合作社運作模式。忙的時候合作社成員聚攏,從事草果等中藥材收購、加工等工作,閑的時候合作社成員各自散去忙各自的事情,相較加工企業,大大節約了成本。
2.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最低保護價和投機利益分成。合作社與社員簽訂最低保護價合同,如果市場價格低于最低保護價,按保護價收購;如果市場價格高于保護價,按市價收購。社員還可以選擇把草果囤在合作社,合作社根據市場行情適時拋售,社員與合作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3.創新加工模式:變單一加工為復合加工。草果采摘期只有三個月,原材料的季節性導致草果加工企業開工不足,廠房設備閑置。因此,合作社選擇走多元化道路,6-7月加工花椒,9-10月加工核桃,10-12月加工草果,閑的時候再補充加工一些中藥材。
4.創新銷售模式:利用信息、機制優勢,低吸高拋。草果產量受氣候影響較大,低溫降雪以及干旱氣候對草果產量影響顯著。每年消費需求的增長對草果的價格影響也非常明顯。楊開賢憑借產地信息優勢,依靠多年銷售經驗,能夠大體預判草果價格漲跌,從而待價而沽。
5.發揮能人優勢,向上爭取支持對外拓展業務。楊開賢擔任村委會主任期間依據邊疆地區特惠政策把三河村申請認定為信用貸款村,村里每戶可貸款20-30萬元,為自己和合作社成員的創業融資奠定了基礎。
楊開賢的合作社,創建了價格托底收購、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銷售機制,采用“屯田制”企業運行模式,利用自己掌握的資源、渠道、技術為合作社背書,帶領了社員脫貧增收。在生產旺季,合作社高峰期需雇傭37人。
四、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風險
(一)主要問題
1.區域品牌建設亟待推進。近年來,草果消費量在穩定增長,但是與花椒、八角、桂皮等相比,消費者認知程度低。有些地方政府已經在謀劃草果的“三品一標”,啟動了首屆草果文化周,并與抖音合作宣傳草果,但普通消費者仍對草果了解不多,草果還沒有走進消費者廚房,因此,要系統的加快草果品牌建設,以草果“三品一標”為抓手,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并接納草果,構建草果區域品牌,做大草果產業。
2.發展深加工迫在眉睫。目前,草果供求暫時處于緊平衡狀態,但未來很可能供過于求,如果深加工未能及時跟進,極有可能造成草果價格下跌,一旦草果鮮果田頭收購價格跌破4元/斤就會傷及產業的基礎。因此,發展草果深加工迫在眉睫。
3.科技支撐保障滯后。品種選育滯后。云南草果栽培歷史悠久,但均未進行專門的種質資源分類整理。種植技術落后。草果種植仍是管理粗放,基本停留在靠天吃飯的階段,依靠種植、采摘、割草三板斧,很少采取施肥、病蟲害防治、增加蔭蔽度等提質增效手段,也尚未推廣標準化、精細化高產栽培技術。
(二)風險分析
1.過度投機風險。過度投機會增加企業和合作社經營風險,導致加工企業兼并,出現局部壟斷。過度投機會給種植戶帶來兩方面不利影響:一是種植戶可選擇余地少,議價能力減弱,種植戶利益難以保障;二是價格波動過大,可能會出現價格跌破生產成本,導致種植戶改種其他作物,進而損害產業基礎。
2.初加工無序競爭。國有企業介入草果初加工,能穩定草果鮮果收購價格,引領加工技術創新。但國有企業介入草果初加工,也會搶購草果鮮果,抬高市場價格,對民營中小加工企業原材料收購形成擠壓,導致中小企業生產線閑置,經營風險增加,最終可能會導致大量民營中小企業大量倒閉。
五、政策措施建議
(一)發展農業保險。草果干果耐儲存,受投機資金青睞,價格波動大,但過度的市場波動會損害草果產業基礎。草果產業需求量是逐年增加,產業基本面向好,所以通過發展農業保險來防范過度投機帶來的風險十分必要。
(二)優化加工布局。國有企業涉足草果初加工行業,從生產效率上看低于民營中小企業、合作社,而且可能會導致草果初加工高度集中在少數幾家企業,草果銷售時種植戶議價能力減弱。因此,從政府層面引導國有企業向精深加工發展,引導中小型民營企業與農民合作社在鎮(鄉)建立初加工基地,是草果加工行業比較理想的產業布局。
(三)加強科技支撐。目前,草果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還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求。草果種植、加工從粗放管理到精細化管理,在品種培育、高產種植、病蟲害防治、加工技術等方方面都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撐。因此,要加強科技投入,充分利用本地研究力量,在關鍵領域與國內優勢科研力量協同攻關,提升草果產業的科技貢獻率。
文章來源丨農業農村部網站
日期: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