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的環境問題,給糧食安全和公眾健康帶來威脅。基于低重金屬積累品種(Low HM accumulating cultivars, LACs)的植物阻隔技術被認為是一項應用前景廣闊、實用性強的農田土壤綠色修復新技術。然而,目前對于LACs的概念、篩選鑒定標準、重金屬低積累的生物化學機制以及區域性的應用策略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廖曉勇研究組在論文中綜述了多年來國內外在LACs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定義和完善了LACs概念和鑒定標準,評估發現已鑒定的低鎘積累水稻品種平均降鎘率為58%,應用效果顯著。研究人員總結提煉了低鎘積累品種阻隔鎘的生物化學機制(圖1),提出一個基于LACs適用閾值的區域性分級安全利用技術體系(圖2),可為大尺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經濟實用的綜合解決方案。論文還討論了LACs研究需要重點解決的幾個關鍵問題,包括構建LACs快速篩選和分級評價的標準化技術體系,建立適用不同地域、不同重金屬和不同作物的LACs種質名錄,突破LACs應用閾值以及配套技術靶向優化等。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論文第一作者為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特別研究助理王亮,論文通訊作者為廖曉勇。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的資助。
圖1.低鎘積累水稻品種鎘低積累的生物學機制
圖2.基于低累積作物品種的區域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術策略
日期:2021-04-25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廖曉勇研究組在論文中綜述了多年來國內外在LACs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定義和完善了LACs概念和鑒定標準,評估發現已鑒定的低鎘積累水稻品種平均降鎘率為58%,應用效果顯著。研究人員總結提煉了低鎘積累品種阻隔鎘的生物化學機制(圖1),提出一個基于LACs適用閾值的區域性分級安全利用技術體系(圖2),可為大尺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經濟實用的綜合解決方案。論文還討論了LACs研究需要重點解決的幾個關鍵問題,包括構建LACs快速篩選和分級評價的標準化技術體系,建立適用不同地域、不同重金屬和不同作物的LACs種質名錄,突破LACs應用閾值以及配套技術靶向優化等。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論文第一作者為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特別研究助理王亮,論文通訊作者為廖曉勇。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的資助。
圖1.低鎘積累水稻品種鎘低積累的生物學機制
圖2.基于低累積作物品種的區域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術策略
日期: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