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麥區揚花期多雨,搶晴防治小麥赤霉病

   2021-05-08 陜西省植物保護學會微信號吳婷974
核心提示:近期,小麥陸續進入抽穗揚花期,小麥赤霉病、條銹病和蚜蟲呈大發生態勢,尤其是小麥赤霉病呈重發態勢。  01  小麥赤霉病的癥
近期,小麥陸續進入抽穗揚花期,小麥赤霉病、條銹病和蚜蟲呈大發生態勢,尤其是小麥赤霉病呈重發態勢。
 
  01


  小麥赤霉病的癥狀
 
  穗枯:在小穗和穎片上會有水狀淺褐色的斑點,后期斑點逐漸擴大至整個小穗,表現枯黃。
 
  穗腐:只要發生在抽穗后期,可引起苗枯,莖腐,基腐,使病穗枯黃,籽粒干癟,霉爛。
 
  紅麥頭:氣候潮濕時病部表面可產生粉紅色膠狀霉變。
 
  02


  小麥赤霉病防治時間
 
  小麥赤霉病一般在抽穗、揚花期發生,時間一般在4月中旬~5月中旬,因為各地氣候差異,時間略有不同,應該仔細掌握小麥抽穗期和揚花期時間進行防治。
 
  由于小麥赤霉病在揚花期就染病,到灌漿期病癥才出現嚴重后果,并且發生疾病后防治艱難,所以一般小麥赤霉病以預防為主。而小麥赤霉病一般在陰雨天氣盛行,一定要抓住關鍵時期。
 
  抽穗期溫度高,小麥邊抽穗邊揚花,齊穗期就可以噴藥。
 
  抽穗期溫度低,日照少,小麥先抽穗后揚花,宜在小麥始花期噴藥。
 
  如果天氣預報小麥揚花期有2天以上的連陰雨天氣、結露或多霧天氣,首次施藥時間應適當提早到齊穗期,首次防治后隔5~7天再噴藥1~2次,確保控制效果。
 
  03


  小麥赤霉病防治方法
 
  在調優種植結構、推廣抗性品種的基礎上,做好病害的適期預防工作。
 
  在病菌對多菌靈已產生抗藥性的長江中下游、江淮等麥區,停止使用多菌靈,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單劑及其復配制劑,以及耐雨水沖刷劑型,并注重輪換用藥和混合用藥。
 
  提倡使用自走式寬幅噴桿噴霧機械、機動彌霧機以及自主飛行的植保無人機等植保機械,選用小孔徑噴頭噴霧,避免使用擔架式噴霧機;同時,添加適宜的功能助劑、沉降劑等,提高施藥質量,保證防治效果。
 
  04


  小麥赤霉病防治誤區
 
  1.防治小麥赤霉病不能一直依賴老經驗,要根據氣候、土壤、麥穗三方情況綜合考慮。
 
  2.不能見病用藥,要以預防為主。
 
  3.嚴格掌握用藥次數,用水量應當充足(每畝應當大于等于15公斤,正確計算使用濃度)。
 
  4.要注意不同藥劑的正確混用,做到全面阻止病害發生。
 
  一噴多防常用農藥種類如下:
 
  殺蟲劑:吡蟲啉、啶蟲脒、吡蚜酮、噻蟲嗪、辛硫磷、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抗蚜威、阿維菌素、苦參堿等。其中,吡蟲啉和啶蟲脒不宜單一使用。
 
  殺菌劑: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環唑、苯醚甲環唑、咪鮮胺、氟環唑、噻呋酰胺、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多菌靈、甲基硫菌靈、氰烯菌酯、丙硫唑·戊唑醇、丙硫菌唑、蠟質芽孢桿菌、井岡霉素等。
 
  葉面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磷酸二氫鉀、腐殖酸型或氨基酸型葉面肥、蕓苔素內酯、氨基寡糖素等。



日期:2021-05-08
 
標簽: 赤霉病 小麥
行業: 糧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