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劉彥團隊,聯合河北北方學院和香港城市大學,在微生物學領域重要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發表題為“Alterations of serum metabolites forbid fecal microbiota involved in ewe follicular cyst”的研究論文(Feng et al., 2021)。該研究利用糞便微生物組學和血液代謝組學聯合分析的方法解析了綿羊卵泡囊腫形成和維持的分子機制,為綿羊卵泡囊腫的防治提供了依據。
該研究首次報道了綿羊卵泡囊腫與腸道微生物組成和血液代謝物變化有關。以下三個途徑參與綿羊卵泡囊腫的形成和維持:一是腸道高豐度的Bacteroides、Anaerosporobacter和Angelakisella;二是血清中高濃度的有機酸及其衍生物(D-哌啶酸等)和脂質(亞油酸等);三是腸道微生物與血清代謝物間的相互作用。
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馮濤副研究員為第一作者,劉彥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畜牧獸醫研究所事業基金、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雙百對接項目、河北省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項目等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journal.frontiersin.org/article/10.3389/fmicb.2021.675480
日期:2021-05-19
該研究首次報道了綿羊卵泡囊腫與腸道微生物組成和血液代謝物變化有關。以下三個途徑參與綿羊卵泡囊腫的形成和維持:一是腸道高豐度的Bacteroides、Anaerosporobacter和Angelakisella;二是血清中高濃度的有機酸及其衍生物(D-哌啶酸等)和脂質(亞油酸等);三是腸道微生物與血清代謝物間的相互作用。
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馮濤副研究員為第一作者,劉彥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畜牧獸醫研究所事業基金、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雙百對接項目、河北省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項目等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journal.frontiersin.org/article/10.3389/fmicb.2021.675480
日期: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