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湖南省農學會組織省農業農村廳、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農業環境生態研究所、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等單位專家對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承擔的《礦物質水稻降鎘專用肥研制與示范》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以湘西礦物資源為原料研制的礦物質水稻降鎘專用肥,成果創新性較強,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該項目利用我省湘西石灰石、白云石、硅石、磷礦石等礦物中富含鈣、鎂、硅、磷等元素的特性,針對水稻養分需求特點,研發出以四種礦物為主要原料的礦物質水稻降鎘專用肥配方。采用高溫煅燒、水淬處理、鈣鎂硅活化等核心技術,研發了激活礦物中鈣、鎂、硅、磷等元素有效性的生產工藝,生產出高反應活性的礦物基環境修復材料-礦物質水稻降鎘專用肥;生產工藝先進,生產設備完善,可滿足大規模生產要求;產品原材料主要為純天然礦物質,且經過高溫煅燒,安全性高,還可以降低化肥施用量,減少農田面源污染,保護農田生態環境,適合于土壤輕中度鎘污染的地區使用。
通過在瀏陽、赫山、淥口、瀘溪等地輕中度鎘污染耕地3年早晚稻的田間試驗和示范,水稻降鎘效果顯著,降鎘率達60%以上,精米鎘含量在0.2mg/kg以下,水稻單產提高5%左右,效果穩定,應用推廣風險小。在湖南省長沙市、株洲市、益陽市、衡陽市、湘西州等地區及周邊省市累積推廣應用面積達7萬多畝,新增利潤1500多萬元,社會經濟生態效益顯著,對提升水稻品質及糧食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日期:2021-08-20
該項目利用我省湘西石灰石、白云石、硅石、磷礦石等礦物中富含鈣、鎂、硅、磷等元素的特性,針對水稻養分需求特點,研發出以四種礦物為主要原料的礦物質水稻降鎘專用肥配方。采用高溫煅燒、水淬處理、鈣鎂硅活化等核心技術,研發了激活礦物中鈣、鎂、硅、磷等元素有效性的生產工藝,生產出高反應活性的礦物基環境修復材料-礦物質水稻降鎘專用肥;生產工藝先進,生產設備完善,可滿足大規模生產要求;產品原材料主要為純天然礦物質,且經過高溫煅燒,安全性高,還可以降低化肥施用量,減少農田面源污染,保護農田生態環境,適合于土壤輕中度鎘污染的地區使用。
通過在瀏陽、赫山、淥口、瀘溪等地輕中度鎘污染耕地3年早晚稻的田間試驗和示范,水稻降鎘效果顯著,降鎘率達60%以上,精米鎘含量在0.2mg/kg以下,水稻單產提高5%左右,效果穩定,應用推廣風險小。在湖南省長沙市、株洲市、益陽市、衡陽市、湘西州等地區及周邊省市累積推廣應用面積達7萬多畝,新增利潤1500多萬元,社會經濟生態效益顯著,對提升水稻品質及糧食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日期:202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