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由于鮮蘋果明顯的價格優勢,中國穩居世界蘋果出口國前列。山東省煙臺市憑借果實品質優、品牌價值高、產業鏈完整等優勢,成為中國蘋果主產區和優勢產區,鮮果常年出口60萬t左右,在中國排名第一,占中國鮮蘋果總出口量的1/2。如今,煙臺蘋果主要面臨著以下難題:樹齡高、品種老、果農老、消耗大、成本高,受國內外水果市場雙重擠壓,綜合影響力和競爭力受到制約。本研究運用鉆石模型分析了煙臺蘋果出口競爭力,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期為煙臺蘋果轉型升級、國際競爭力提高提供支持。
煙臺蘋果生產和出口現狀
01
生產現狀
煙臺年鑒顯示,2020年,煙臺蘋果面積18.69萬hm2,占山東蘋果總面積的62.1%;產量575.1萬t,占山東蘋果總產量的68.1%;品牌價值高達145.5億元,居中國果業品牌之首。主要栽培品種為紅富士,產量456.6萬t,占煙臺蘋果總產量的79.7%;其次是紅將軍和嘎拉,產量分別為47.5萬、26.1萬t,其余品種如喬納金、藤牧一號、珊夏等面積和產量均較小,說明煙臺蘋果品種具有單一化的特征。
2015—2020年,煙臺蘋果產量年均增長率為4.6%,種植規模年均增長率為10.2%。2020年,煙臺市蘋果產地多集中于棲霞市(占比33.5%)和蓬萊市(占比21.0%),2個區域的蘋果產量之和占煙臺地區蘋果總產量的54.5%;其次是牟平區和招遠市,其產量占比依次為11.2%、10.9%;其他市區產量很低,合計占比僅為23.4%,說明煙臺蘋果的生產具有產地集中化的特征。
02
出口現狀
鮮蘋果
為了便于年度間數據進行比較,以1995年為基期,扣除價格因素,計算2011—2020年中國和煙臺蘋果實際出口額及其增長率后發現:近10年,煙臺鮮蘋果出口規模、出口額增長率、主要市場均與中國蘋果貿易情況相近,僅個別年份略有差異。
(1)出口規模。煙臺近10年出口總額呈強烈震蕩趨勢。2011—2015年,由于國際經濟形勢與原料成本上升,歐美市場受經濟疲軟影響,東南亞市場則難以接受日益增長的蘋果價格,中國蘋果銷量均較少。在中國蘋果出口市場低迷的大背景下,煙臺蘋果出口連續5年在低位震蕩,2015年煙臺蘋果出口額僅10.28億元,成為10余年來蘋果出口額最低的年份。2016年,中國主要蘋果生產省份蘋果積壓嚴重,富士價格下跌至人民幣5.0元/kg,低價刺激了蘋果出口量的急速上升,煙臺蘋果出口額也相應上升至14.72億元。在經過2017年的平穩過渡期后,2018年,受全國大范圍內的霜凍災害影響,東北、陜北、華北部分地區蘋果大面積減產,加上中國暫停對印度的蘋果出口,出口總額大幅下滑。膠東半島氣候相對穩定,蘋果減產幅度較小,因而煙臺蘋果出口額減少幅度遠低于中國平均水平。在2019年小幅上升后,2020年,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中國蘋果出口量逐漸回升,煙臺蘋果出口額上升至10年來最高水平,達19.29億元。
(2)出口額增長率。2011—2015年,除2013年煙臺蘋果出口額增長率高于中國平均水平外,其余年份均低于中國平均水平。2016年以后,煙臺蘋果發展勢頭強勁,出口額增長率均超過中國平均水平,尤其是2019年和2020年,中國蘋果出口額增長率分別為-3.24%和9.41%,而煙臺蘋果則分別為2.67%和9.41%,說明煙臺蘋果出口競爭優勢越發顯現,快速步入國際化軌道。
(3)主要市場。煙臺蘋果超過98%的出口目的地集中于亞洲市場,按照出口額由大到小依次為越南、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中國香港、俄羅斯,在歐美等高端市場的份額占比較少。
濃縮蘋果汁
鮮蘋果供給旺盛激發果企大力投資加工領域,中國蘋果汁出口規模較大,在世界濃縮蘋果汁市場的份額超過30%,主要銷往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越南等10多個國家或地區。2019年,中國濃縮蘋果汁出口量為38.7萬t,其中,陜西省出口蘋果汁14.8萬t,占中國蘋果汁出口的38.2%,排名第1;山東省出口蘋果汁6.9萬t,占中國蘋果汁出口的18.0%,排名第3。
煙臺蘋果加工產品出口種類包括飲料、脆片、蘋果醋等,其中,安德利作為全球生產規模較大的濃縮果汁加工企業之一,年產濃縮果汁、果漿、香精近20萬t,2019年,該公司濃縮蘋果汁出口額為60180.8萬元,占中國濃縮蘋果汁出口額的20.2%;泉源食品、天譽果品生產的蘋果脆片、蘋果酵素等已經通過歐洲認證。整體來看,煙臺已經發展成為山東省蘋果汁出口主產區,但蘋果鮮食加工比例遠低于陜西,煙臺蘋果深加工業的集群效應仍待加強。
煙臺蘋果出口競爭力分析
01
鉆石模型理論
鉆石模型理論,即國家競爭優勢理論,是由邁克爾·波特提出的用于探究一個國家某種產業提高國際競爭力路徑的方法。波特認為,一國某一產業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在于生產要素、需求狀況、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等內部要素及政府和機遇兩大輔助要素。
02
生產要素分析
我們將生產要素分為一般生產要素和專業生產要素,對于蘋果產業而言,一般生產要素包括地理位置、氣候稟賦、土壤條件等,專業生產要素包括蘋果種植技術、專業的科研院所、人才以及基礎設施等軟硬件設施。一般生產要素是蘋果生產的基礎,在蘋果產業國際競爭逐漸走向專業化、精細化的今天,專業生產要素優勢對于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性越發凸顯。
一般生產要素
煙臺作為中國最早栽培西洋蘋果的地區和農業部確定的中國蘋果優勢產區,地處山東半島中部地區,南北臨海,屬于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平均年降水量662mm,其中7—9月平均降水量超過350mm,年平均氣溫22~24℃,平均年無霜期210d,平均年日照時數長達2698.4h。獨特的地理環境為煙臺蘋果的生長發育提供了適宜的水分、溫濕度、充足的光照與肥沃的土壤,是煙臺蘋果開拓國際市場的優勢自然資源稟賦。
專業生產要素
(1)果園改造升級。煙臺蘋果種植歷史悠久,面臨果樹老齡化嚴重、蘋果品種結構單一、產出質量大幅下降等問題。煙臺市農業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煙臺蘋果栽培面積17.59萬hm2,其中1~4年生樹占18.3%,5~9年生樹占25.0%,10~19年生樹占22.8%,20~25年生樹占15.4%,26年生以上樹占7.6%,超過20%的老齡果樹產量低、果實質量差。針對這些問題,煙臺市政府將蘋果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列為全市“重中之重”的任務,加快推進落實果業更新升級3年行動計劃,更換蘋果品種,優化樹齡結構,著手于8萬hm2老蘋果園的改造,伐掉老舊蘋果園面積1.28萬hm2,新建蘋果園面積0.51萬hm2。
(2)種植管理技術。種植技術方面,煙臺市積極發展節約資源、綠色環保的先進種植技術,6.45萬hm2蘋果園正推行滴灌技術,部分蘋果種植合作社已經掌握了蘋果免套袋技術。推行新型栽培模式,矮砧栽培面積達1.47萬hm2,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蘋果質量。積極打造高單產、高品質、高產出的“三高”現代化蘋果種植園。
信息化技術方面,借助于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化等的迅速崛起和應用,煙臺蘋果已經建成高標準大數據中心并進入試運行階段,實現了用數據支撐蘋果產業的管理、營銷、服務等。該系統信息覆蓋了97萬戶種植戶、18.7萬hm2蘋果園、126個基地、46800個相關企業、755個合作社、249個果庫等近5億條49類相關數據。
(3)科研機構。煙臺設有多家傳統型和創新型科研機構,如煙臺市農業科學院果樹所、煙臺市林業科學研究所、煙臺市果樹科學研究所、蓬萊市蓬仙果樹科學研究所、山東蘋果·果業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通過自建基地、校企合作、多元共建的方式,不斷建設政府“1+30+N”創新創業體系推動蘋果品質高質量發展。
(4)勞動力資源。煙臺從事果品行業的農村人口超過170萬,在種植、農資、倉儲運輸、加工、營銷、休閑旅游等諸多環節都擁有豐富的勞動力儲備,但23.3%的從業者年齡超過60歲,40歲以下的僅占9.9%,老齡化問題嚴重。有針對性地培育多層次、現代化的創新型果業人才,吸引更多新鮮勞動力加入果業生產大軍,成為目前煙臺蘋果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5)基礎設施。煙臺地區擁有煙臺港、蓬萊港、龍口港、萊州港4個萬噸級泊位港,位于中歐班列東部起點,煙臺蓬萊國際機場為國家一類航空口岸、華東機場群成員,便利的海陸空三位一體的運輸條件為煙臺蘋果出口創造了極為便利的條件,是國內其他蘋果產區不具備的競爭優勢。
03
需求條件分析
煙臺蘋果甜美清脆,個大味足,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酸類物質,深受國內消費者的鐘愛,其在中國蘋果市場的占有率和品牌價值穩居首位。隨著國內消費結構日益升級,人們對果品的品質、安全性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刺激企業、果農等不斷進行多方位探索、改進與創新,有利于蘋果產業向效益化、精品化、有機化轉型。
然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偏好不同,歐美國家消費者普遍偏愛個頭適中、酸甜可口的蘋果品種,而煙臺主栽品種紅富士個頭大、口感脆甜,加上缺乏統一的生產銷售標準,市場上售賣的煙臺蘋果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歐美地區的消費者更加偏愛品控好、無公害的新西蘭蘋果。
04
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
波特認為,在不斷發展本產業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產業集群”的效用,上游產業的生產成本、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下游企業生產的產品品質、價格、競爭優勢。
煙臺蘋果的出口也需要完善的產業體系作支撐。蘋果上游產業包括品種研發、農藥化肥、果園管理等,下游產業包括品牌、包裝、貯存、清洗分級、運輸、冷藏、營銷等。上游產業中,蘋果園亟待繼續改造升級,生產程序需要繼續提高作業的機械化、信息化和安全化,除此以外,煙臺蘋果新品種的研發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短板,面臨著研發資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等問題。
下游產業發展迅速,擁有國際先進水平且數量眾多的果品貯藏和分級包裝洗果打蠟設施。煙臺市農業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煙臺市已建立氣調庫和冷風庫1323座,庫容量420.3萬t,較10年前增加了723座,增長率為120.5%;擁有分級包裝洗果打蠟生產線285條,年加工能力371.6萬t,較10年前增加了257條,高效能的機械化生產線大大提高了商品競爭力。
在深加工方面,煙臺市初步建成品類較齊全的現代化產業集群,涉及100多家果品深加工企業和1000多條加工流水線。其中,果汁年加工能力187.4萬t,但實際生產量僅為124.9萬t,僅占實際生產能力的66.7%;罐頭加工廠和其他加工品的實際生產量甚至不及加工能力的50%,蘋果汁、果干、蘋果醋產能過剩現象嚴重,產品高端海外市場占有率低,只能以低價格占領低端市場。
05
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
適宜的戰略部署、良性的競爭環境將為產業發展不斷注入創新的源泉,并促進該產業穩定、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當前,部分企業資源配置結構和布局失衡,過多關注傳統生產要素,忽視果品價值鏈條延伸等,導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超級明星企業缺乏,許多消費者對煙臺蘋果子品牌的認知度低,優良的果品原料與精深加工處理水平不相稱等。
缺乏競爭和無序競爭都不利于產業競爭力的提升。煙臺出口的鮮蘋果和蘋果汁差異不大,出口企業間無序競爭現象比較嚴重,為爭取客戶競相壓價,甚至采用降低質量標準、零利潤或負利潤等方式擠壓對手,加上中國西部蘋果產區發展勢頭強勁,進一步擠壓了煙臺蘋果的出口空間。
06
政府支持與機遇
自2007年以來,煙臺市政府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蘋果產業發展,2011年起,先后出臺了《煙臺市水果產業振興計劃》《煙臺市蘋果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煙臺市蘋果產業提質升級的意見》《煙臺市種子種苗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對標一流、著眼長遠,扶優扶強、精準培育。2020年,根據創新求變的戰略部署,煙臺市出臺《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5年)》。由此可見,在市政府的引導、扶持下,煙臺蘋果產業正經歷著由量的積累向質的提升階段。
2020年11月,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亞太國家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根據該協定,成員國貿易零關稅的實施將助推煙臺蘋果布局亞太消費市場。2021年3月1日生效的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煙臺蘋果以歐盟地理官方標志作為背書,其國際知名度與美譽度將會大大提升。
提高煙臺蘋果出口競爭力的對策
01
大力推動良種選育工作
依托國家蘋果工程中心苗木繁育基地、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棲霞市蘋果研究院,同時爭取省級支持,組建煙臺蘋果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和煙臺蘋果產業創新團隊,對關鍵技術進行集中攻關,加大早熟品種、功能性品種以及新特品種的選育工作,不斷調整主栽品種比例。繼續建設煙臺蘋果脫毒種苗繁育中心,加快推進蘋果雙脫毒苗木的繁育,并鼓勵實施主體栽植登記品種和脫毒苗木,從源頭上保證新種植園用苗質量和安全。
02
推進自動化果園升級改造
建立標準化示范基地,組織召開新品種、新技術現場觀摩會,讓果農看樹選苗,看園學技術,促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應用。強化與農機龍頭企業合作,在果園中引進智能、節能、環保作業機械。加大對于水肥一體化蘋果果園的資金扶持力度,針對老齡化果農對新技術接受程度低的問題,政府應加大技術幫扶力度,派遣專人進行培訓,幫助老齡化果農快速度過改革期。
03
做強企業品牌戰略
繼續推行“母子”品牌戰略,開設“煙臺蘋果”“棲霞蘋果”線下體驗店、品牌形象店,統一品牌標識的使用;投資建設具有影響力的“中國蘋果博物館”,突出展示煙臺作為中國蘋果發源地、引領中國蘋果產業發展的文化底蘊;繼續推行每2年進行1次“十大蘋果品牌”評選活動,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企業參加國際展會,增強煙臺蘋果品牌國際話語權。
04
打造蘋果精深加工新格局
密切企業與當地果農的合作,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培育和引進一批果品高端精深加工企業,建設集約化、專業化、現代化的水果加工園區;豐富蘋果加工品類,關注果酒、凍干水果、輕糖型罐頭等受到年輕消費者喜愛的新興產品,同時積極探索蘋果加工副產物的綜合利用;研究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及時向企業宣傳國外法規和技術標準,幫助出口企業有效降低貿易風險。
聲 明:本文摘編自《中國果樹》2021年第8期“煙臺蘋果出口競爭力分析”(蔣文青,李龍,楊麗雯,向本起,徐紹榮)。
日期:2021-08-29
煙臺蘋果生產和出口現狀
01
生產現狀
煙臺年鑒顯示,2020年,煙臺蘋果面積18.69萬hm2,占山東蘋果總面積的62.1%;產量575.1萬t,占山東蘋果總產量的68.1%;品牌價值高達145.5億元,居中國果業品牌之首。主要栽培品種為紅富士,產量456.6萬t,占煙臺蘋果總產量的79.7%;其次是紅將軍和嘎拉,產量分別為47.5萬、26.1萬t,其余品種如喬納金、藤牧一號、珊夏等面積和產量均較小,說明煙臺蘋果品種具有單一化的特征。
2015—2020年,煙臺蘋果產量年均增長率為4.6%,種植規模年均增長率為10.2%。2020年,煙臺市蘋果產地多集中于棲霞市(占比33.5%)和蓬萊市(占比21.0%),2個區域的蘋果產量之和占煙臺地區蘋果總產量的54.5%;其次是牟平區和招遠市,其產量占比依次為11.2%、10.9%;其他市區產量很低,合計占比僅為23.4%,說明煙臺蘋果的生產具有產地集中化的特征。
02
出口現狀
鮮蘋果
為了便于年度間數據進行比較,以1995年為基期,扣除價格因素,計算2011—2020年中國和煙臺蘋果實際出口額及其增長率后發現:近10年,煙臺鮮蘋果出口規模、出口額增長率、主要市場均與中國蘋果貿易情況相近,僅個別年份略有差異。
(1)出口規模。煙臺近10年出口總額呈強烈震蕩趨勢。2011—2015年,由于國際經濟形勢與原料成本上升,歐美市場受經濟疲軟影響,東南亞市場則難以接受日益增長的蘋果價格,中國蘋果銷量均較少。在中國蘋果出口市場低迷的大背景下,煙臺蘋果出口連續5年在低位震蕩,2015年煙臺蘋果出口額僅10.28億元,成為10余年來蘋果出口額最低的年份。2016年,中國主要蘋果生產省份蘋果積壓嚴重,富士價格下跌至人民幣5.0元/kg,低價刺激了蘋果出口量的急速上升,煙臺蘋果出口額也相應上升至14.72億元。在經過2017年的平穩過渡期后,2018年,受全國大范圍內的霜凍災害影響,東北、陜北、華北部分地區蘋果大面積減產,加上中國暫停對印度的蘋果出口,出口總額大幅下滑。膠東半島氣候相對穩定,蘋果減產幅度較小,因而煙臺蘋果出口額減少幅度遠低于中國平均水平。在2019年小幅上升后,2020年,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中國蘋果出口量逐漸回升,煙臺蘋果出口額上升至10年來最高水平,達19.29億元。
(2)出口額增長率。2011—2015年,除2013年煙臺蘋果出口額增長率高于中國平均水平外,其余年份均低于中國平均水平。2016年以后,煙臺蘋果發展勢頭強勁,出口額增長率均超過中國平均水平,尤其是2019年和2020年,中國蘋果出口額增長率分別為-3.24%和9.41%,而煙臺蘋果則分別為2.67%和9.41%,說明煙臺蘋果出口競爭優勢越發顯現,快速步入國際化軌道。
(3)主要市場。煙臺蘋果超過98%的出口目的地集中于亞洲市場,按照出口額由大到小依次為越南、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中國香港、俄羅斯,在歐美等高端市場的份額占比較少。
濃縮蘋果汁
鮮蘋果供給旺盛激發果企大力投資加工領域,中國蘋果汁出口規模較大,在世界濃縮蘋果汁市場的份額超過30%,主要銷往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越南等10多個國家或地區。2019年,中國濃縮蘋果汁出口量為38.7萬t,其中,陜西省出口蘋果汁14.8萬t,占中國蘋果汁出口的38.2%,排名第1;山東省出口蘋果汁6.9萬t,占中國蘋果汁出口的18.0%,排名第3。
煙臺蘋果加工產品出口種類包括飲料、脆片、蘋果醋等,其中,安德利作為全球生產規模較大的濃縮果汁加工企業之一,年產濃縮果汁、果漿、香精近20萬t,2019年,該公司濃縮蘋果汁出口額為60180.8萬元,占中國濃縮蘋果汁出口額的20.2%;泉源食品、天譽果品生產的蘋果脆片、蘋果酵素等已經通過歐洲認證。整體來看,煙臺已經發展成為山東省蘋果汁出口主產區,但蘋果鮮食加工比例遠低于陜西,煙臺蘋果深加工業的集群效應仍待加強。
煙臺蘋果出口競爭力分析
01
鉆石模型理論
鉆石模型理論,即國家競爭優勢理論,是由邁克爾·波特提出的用于探究一個國家某種產業提高國際競爭力路徑的方法。波特認為,一國某一產業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在于生產要素、需求狀況、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等內部要素及政府和機遇兩大輔助要素。
02
生產要素分析
我們將生產要素分為一般生產要素和專業生產要素,對于蘋果產業而言,一般生產要素包括地理位置、氣候稟賦、土壤條件等,專業生產要素包括蘋果種植技術、專業的科研院所、人才以及基礎設施等軟硬件設施。一般生產要素是蘋果生產的基礎,在蘋果產業國際競爭逐漸走向專業化、精細化的今天,專業生產要素優勢對于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性越發凸顯。
一般生產要素
煙臺作為中國最早栽培西洋蘋果的地區和農業部確定的中國蘋果優勢產區,地處山東半島中部地區,南北臨海,屬于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平均年降水量662mm,其中7—9月平均降水量超過350mm,年平均氣溫22~24℃,平均年無霜期210d,平均年日照時數長達2698.4h。獨特的地理環境為煙臺蘋果的生長發育提供了適宜的水分、溫濕度、充足的光照與肥沃的土壤,是煙臺蘋果開拓國際市場的優勢自然資源稟賦。
專業生產要素
(1)果園改造升級。煙臺蘋果種植歷史悠久,面臨果樹老齡化嚴重、蘋果品種結構單一、產出質量大幅下降等問題。煙臺市農業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煙臺蘋果栽培面積17.59萬hm2,其中1~4年生樹占18.3%,5~9年生樹占25.0%,10~19年生樹占22.8%,20~25年生樹占15.4%,26年生以上樹占7.6%,超過20%的老齡果樹產量低、果實質量差。針對這些問題,煙臺市政府將蘋果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列為全市“重中之重”的任務,加快推進落實果業更新升級3年行動計劃,更換蘋果品種,優化樹齡結構,著手于8萬hm2老蘋果園的改造,伐掉老舊蘋果園面積1.28萬hm2,新建蘋果園面積0.51萬hm2。
(2)種植管理技術。種植技術方面,煙臺市積極發展節約資源、綠色環保的先進種植技術,6.45萬hm2蘋果園正推行滴灌技術,部分蘋果種植合作社已經掌握了蘋果免套袋技術。推行新型栽培模式,矮砧栽培面積達1.47萬hm2,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蘋果質量。積極打造高單產、高品質、高產出的“三高”現代化蘋果種植園。
信息化技術方面,借助于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化等的迅速崛起和應用,煙臺蘋果已經建成高標準大數據中心并進入試運行階段,實現了用數據支撐蘋果產業的管理、營銷、服務等。該系統信息覆蓋了97萬戶種植戶、18.7萬hm2蘋果園、126個基地、46800個相關企業、755個合作社、249個果庫等近5億條49類相關數據。
(3)科研機構。煙臺設有多家傳統型和創新型科研機構,如煙臺市農業科學院果樹所、煙臺市林業科學研究所、煙臺市果樹科學研究所、蓬萊市蓬仙果樹科學研究所、山東蘋果·果業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通過自建基地、校企合作、多元共建的方式,不斷建設政府“1+30+N”創新創業體系推動蘋果品質高質量發展。
(4)勞動力資源。煙臺從事果品行業的農村人口超過170萬,在種植、農資、倉儲運輸、加工、營銷、休閑旅游等諸多環節都擁有豐富的勞動力儲備,但23.3%的從業者年齡超過60歲,40歲以下的僅占9.9%,老齡化問題嚴重。有針對性地培育多層次、現代化的創新型果業人才,吸引更多新鮮勞動力加入果業生產大軍,成為目前煙臺蘋果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5)基礎設施。煙臺地區擁有煙臺港、蓬萊港、龍口港、萊州港4個萬噸級泊位港,位于中歐班列東部起點,煙臺蓬萊國際機場為國家一類航空口岸、華東機場群成員,便利的海陸空三位一體的運輸條件為煙臺蘋果出口創造了極為便利的條件,是國內其他蘋果產區不具備的競爭優勢。
03
需求條件分析
煙臺蘋果甜美清脆,個大味足,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酸類物質,深受國內消費者的鐘愛,其在中國蘋果市場的占有率和品牌價值穩居首位。隨著國內消費結構日益升級,人們對果品的品質、安全性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刺激企業、果農等不斷進行多方位探索、改進與創新,有利于蘋果產業向效益化、精品化、有機化轉型。
然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偏好不同,歐美國家消費者普遍偏愛個頭適中、酸甜可口的蘋果品種,而煙臺主栽品種紅富士個頭大、口感脆甜,加上缺乏統一的生產銷售標準,市場上售賣的煙臺蘋果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歐美地區的消費者更加偏愛品控好、無公害的新西蘭蘋果。
04
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
波特認為,在不斷發展本產業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產業集群”的效用,上游產業的生產成本、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下游企業生產的產品品質、價格、競爭優勢。
煙臺蘋果的出口也需要完善的產業體系作支撐。蘋果上游產業包括品種研發、農藥化肥、果園管理等,下游產業包括品牌、包裝、貯存、清洗分級、運輸、冷藏、營銷等。上游產業中,蘋果園亟待繼續改造升級,生產程序需要繼續提高作業的機械化、信息化和安全化,除此以外,煙臺蘋果新品種的研發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短板,面臨著研發資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等問題。
下游產業發展迅速,擁有國際先進水平且數量眾多的果品貯藏和分級包裝洗果打蠟設施。煙臺市農業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煙臺市已建立氣調庫和冷風庫1323座,庫容量420.3萬t,較10年前增加了723座,增長率為120.5%;擁有分級包裝洗果打蠟生產線285條,年加工能力371.6萬t,較10年前增加了257條,高效能的機械化生產線大大提高了商品競爭力。
在深加工方面,煙臺市初步建成品類較齊全的現代化產業集群,涉及100多家果品深加工企業和1000多條加工流水線。其中,果汁年加工能力187.4萬t,但實際生產量僅為124.9萬t,僅占實際生產能力的66.7%;罐頭加工廠和其他加工品的實際生產量甚至不及加工能力的50%,蘋果汁、果干、蘋果醋產能過剩現象嚴重,產品高端海外市場占有率低,只能以低價格占領低端市場。
05
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
適宜的戰略部署、良性的競爭環境將為產業發展不斷注入創新的源泉,并促進該產業穩定、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當前,部分企業資源配置結構和布局失衡,過多關注傳統生產要素,忽視果品價值鏈條延伸等,導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超級明星企業缺乏,許多消費者對煙臺蘋果子品牌的認知度低,優良的果品原料與精深加工處理水平不相稱等。
缺乏競爭和無序競爭都不利于產業競爭力的提升。煙臺出口的鮮蘋果和蘋果汁差異不大,出口企業間無序競爭現象比較嚴重,為爭取客戶競相壓價,甚至采用降低質量標準、零利潤或負利潤等方式擠壓對手,加上中國西部蘋果產區發展勢頭強勁,進一步擠壓了煙臺蘋果的出口空間。
06
政府支持與機遇
自2007年以來,煙臺市政府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蘋果產業發展,2011年起,先后出臺了《煙臺市水果產業振興計劃》《煙臺市蘋果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煙臺市蘋果產業提質升級的意見》《煙臺市種子種苗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對標一流、著眼長遠,扶優扶強、精準培育。2020年,根據創新求變的戰略部署,煙臺市出臺《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5年)》。由此可見,在市政府的引導、扶持下,煙臺蘋果產業正經歷著由量的積累向質的提升階段。
2020年11月,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亞太國家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根據該協定,成員國貿易零關稅的實施將助推煙臺蘋果布局亞太消費市場。2021年3月1日生效的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煙臺蘋果以歐盟地理官方標志作為背書,其國際知名度與美譽度將會大大提升。
提高煙臺蘋果出口競爭力的對策
01
大力推動良種選育工作
依托國家蘋果工程中心苗木繁育基地、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棲霞市蘋果研究院,同時爭取省級支持,組建煙臺蘋果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和煙臺蘋果產業創新團隊,對關鍵技術進行集中攻關,加大早熟品種、功能性品種以及新特品種的選育工作,不斷調整主栽品種比例。繼續建設煙臺蘋果脫毒種苗繁育中心,加快推進蘋果雙脫毒苗木的繁育,并鼓勵實施主體栽植登記品種和脫毒苗木,從源頭上保證新種植園用苗質量和安全。
02
推進自動化果園升級改造
建立標準化示范基地,組織召開新品種、新技術現場觀摩會,讓果農看樹選苗,看園學技術,促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應用。強化與農機龍頭企業合作,在果園中引進智能、節能、環保作業機械。加大對于水肥一體化蘋果果園的資金扶持力度,針對老齡化果農對新技術接受程度低的問題,政府應加大技術幫扶力度,派遣專人進行培訓,幫助老齡化果農快速度過改革期。
03
做強企業品牌戰略
繼續推行“母子”品牌戰略,開設“煙臺蘋果”“棲霞蘋果”線下體驗店、品牌形象店,統一品牌標識的使用;投資建設具有影響力的“中國蘋果博物館”,突出展示煙臺作為中國蘋果發源地、引領中國蘋果產業發展的文化底蘊;繼續推行每2年進行1次“十大蘋果品牌”評選活動,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企業參加國際展會,增強煙臺蘋果品牌國際話語權。
04
打造蘋果精深加工新格局
密切企業與當地果農的合作,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培育和引進一批果品高端精深加工企業,建設集約化、專業化、現代化的水果加工園區;豐富蘋果加工品類,關注果酒、凍干水果、輕糖型罐頭等受到年輕消費者喜愛的新興產品,同時積極探索蘋果加工副產物的綜合利用;研究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及時向企業宣傳國外法規和技術標準,幫助出口企業有效降低貿易風險。
聲 明:本文摘編自《中國果樹》2021年第8期“煙臺蘋果出口競爭力分析”(蔣文青,李龍,楊麗雯,向本起,徐紹榮)。
日期:202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