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11月,我國遭美FDA通報的出口不合格食品有1000余批,其中通報不合格原因為"污穢或腐敗"的達200余批,占被通報總數的20%之多。
經調查發現,"污穢和腐敗"已成為我輸美食品遭遇通報、退貨的主要原因,涉及的產品主要是水產、 水產罐頭類食品,也有蘑菇、豆腐、茶葉、燕麥片、米線,去殼花生甚至還有干面條、餅干,給我國出口企業造成重大的損失。經寧波、遼寧、廣東檢驗檢疫人員及客戶對產品多方面的驗證,發現退貨產品并無FDA所說的產品存在污穢、腐敗情況。
寧波檢驗檢疫部門還對連續二批出口美國遭退貨的魚罐頭進行組胺檢測,結果都小于10mg/kg,符合GB14939-2005魚類罐頭衛生標準。我方重新檢驗,結果都說明被退回的產品沒有問題。經分析,上述貨物遭遇退貨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美國FDA檢驗檢疫經費有限,為減少其運營成本,又要達到控制進口食品安全,最好、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減少檢測項目,采取感官檢驗的辦法。
所以在美國食品安全法中明確了感官檢驗的條款,法中第402(a)(3)和801(a)(3)條款就是具體表現。二是由于感官檢驗主要依靠人為現場主觀來進行判定,標準和檢測方法也無法詳細量化。而中西文化差異造成了對產品感官評價的差異。三是美方FDA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存在差異。針對輸美產品因污穢或腐敗原因造成通報或退貨的風險,建議:一是我出口企業對輸美產品嚴格按照美國的安全衛生要求進行加工生產,盡量選擇質地優良、新鮮度好的原材料進行加工。二是選擇與通關能力強的進口商合作,新客戶、新產品盡量少出口。三是選擇合理的貿易港口,盡量避開通報風險較高的口岸,減少因污穢或腐敗而被通報的機率;四是政府相關部門應進一步收集美國相關進口法律法規和標準,幫助企業共同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
日期:201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