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20-2021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評審結果,中國農業科學院共有29項成果獲獎,其中15項成果榮獲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4個團隊榮獲優秀創新團隊獎;2項成果獲科普獎。此外還獲得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
“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以我國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人員和創新團隊為表彰對象,是農業農村部、科技部批準設立的面向全國農業行業唯一的綜合性農業科技獎。近年來,中國農科院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加快實現產學研融合發展,成功培育出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下一步,中國農科院將繼續落實作為農業科研國家隊的使命任務,按照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搶抓科技發展先機,聚焦“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兩大戰略任務,加快調整農業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2020-2021年度中國農業科學院神農中華科技獎獲獎情況
日期:2021-11-05
“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以我國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人員和創新團隊為表彰對象,是農業農村部、科技部批準設立的面向全國農業行業唯一的綜合性農業科技獎。近年來,中國農科院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加快實現產學研融合發展,成功培育出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下一步,中國農科院將繼續落實作為農業科研國家隊的使命任務,按照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搶抓科技發展先機,聚焦“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兩大戰略任務,加快調整農業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2020-2021年度中國農業科學院神農中華科技獎獲獎情況
序號 | 成果名稱 | 第一完成人 | 第一完成單位 | 獎勵等級 |
1 | 水稻廣譜抗白葉枯病基因Xa23的發掘與應用 | 趙開軍 | 作科所 | 一等獎 |
2 | 大豆光溫適應性改良技術體系創建與育種應用 | 韓天富 | 作科所 | |
3 | 作物種質資源安全保存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 | 盧新雄 | 作科所 | |
4 | 果蔬類農產品農藥殘留風險控制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 | 鄭永權 | 植保所 | |
5 | 多抗、優質甜椒優異種質資源的創制及新品種選育 | 王立浩 | 蔬菜所 | |
6 | 月季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優質高抗新品種選育 | 葛紅 | 蔬菜所 | |
7 | 肉雞綠色養殖提質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 | 張宏福 | 北牧醫 | |
8 | 優質雞蛋生產的營養調控技術體系創新與應用 | 齊廣海 | 飼料所 | |
9 | 生鮮肉精準保鮮數字物流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 張德權 | 加工所 | |
10 | 我國典型旱地土壤磷素演變與高效利用技術創建及應用 | 徐明崗 | 資劃所 | |
11 | 南方典型區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控關鍵技術與應用 | 劉宏斌 | 資劃所 | |
12 | 主要農產品全產業鏈智能監測預警關鍵技術與應用 | 許世衛 | 信息所 | |
13 | 農產品中主要危害因子高效識別與風險評估關鍵技術及應用 | 錢永忠 | 質標所 | |
14 | 白茶提質增效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 | 林智 | 茶葉所 | |
15 | 豬用重組口蹄疫O型、A型二價滅活疫苗的創制與應用 | 鄭海學 | 蘭獸醫 | |
16 | 黃淮海夏玉米機械粒收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 李少昆 | 作科所 | 二等獎 |
17 | 抗寒旱、耐鹽堿、耐瘠薄牧草新品種選育技術與應用 | 徐麗君 | 資劃所 | |
18 | 花生高含油量種質發掘創制與新品種培育及應用 | 雷永 | 油料所 | |
19 | 優質特色梨新品種選育及配套高效栽培技術創建與應用 | 姜淑苓 | 果樹所 | |
20 | 水稻高低溫災害預警及防控技術創新與應用 | 張玉屏 | 水稻所 | 三等獎 |
21 | 獼猴桃全紅即食型種質資源創新與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 | 齊秀娟 | 鄭果所 | |
22 | 貂、狐精準營養調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 | 李光玉 | 特產所 | |
23 | 毛皮動物重要傳染病疫苗新產品創制及綜合防控技術應用 | 白雪 | 特產所 | |
24 | 中國食用豆類生產技術叢書 | 程須珍 | 作科所 | 科普獎 |
25 | 蔬菜病害診斷手記 | 李寶聚 | 蔬菜所 | |
26 |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蟲害防控創新團隊 | 張友軍 | 蔬菜所 | 創新團隊 |
27 | 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環境科學與工程創新團隊 | 董紅敏 | 環發所 | |
28 | 中國農業科學院養分資源高效利用創新團隊 | 周衛 | 資劃所 | |
29 | 中國農業科學院智慧畜牧業創新團隊 | 熊本海 | 牧醫所 |
日期: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