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農業大學OIE豬鏈球菌病參考實驗室”姚火春教授團隊在PLOS Pathogens 在線發表了 “SssP1, a Fimbria-like component of Streptococcus suis, binds to the vimentin of host cells and contributes to bacterial meningitis”的論文,研究證實了豬鏈球菌通過結合腦血管內皮細胞表面的波形蛋白(vimentin)促進細菌定植到腦血管內皮細胞,進一步損傷血腦屏障的細胞結構,導致宿主腦膜炎。該研究結論為進一步闡明豬鏈球菌導致豬以及人等腦膜炎的分子致病機制提供了關鍵的證據。
豬鏈球菌是一種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引起的一種常見的豬傳染病,世界各國均有發生,危害嚴重,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敗血癥、腦膜炎和關節炎等。豬鏈球菌病不僅給養豬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也給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帶來威脅,1998年和2005年江蘇和四川兩次暴發的豬鏈球菌感染疫情。近年來,國內多地區發生豬鏈球菌感染人的公共衛生事件,受到人類的廣泛關注。
研究發現位于豬鏈球菌表面的SssP1蛋白能夠自我組裝形成類菌毛結構,具有黏附功能,缺失SssP1蛋白后,細菌對腦血管內皮細胞的黏附水平顯著下降,并在動物模型上得到了驗證。采用蛋白互作技術,發現并鑒定出腦血管內皮細胞表面的波形蛋白是SssP1的重要結合蛋白,對SssP1 的基因結構和蛋白功能的進一步分析確定了該蛋白的NR216-781和NR1711-2214 區域是結合波形蛋白的關鍵位點。通過以上研究,團隊首次發現了豬鏈球菌能夠形成類菌毛結構,通過該毒力因子結合腦血管內皮細胞表面的波形蛋白,促進細菌的黏附,破壞血腦屏障結構。
“南京農業大學OIE豬鏈球菌病參考實驗室”是全球范圍內唯一獲得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定的參考實驗室,陸承平教授為委任專家,姚火春教授為實驗室主任,實驗室已通過CNAS認證,從事豬鏈球菌的病原研究和疫病防控工作。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潘子豪副研究員,姚火春教授和馬家樂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吳宗福教授、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王楷宬研究員以及四川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邵靚參與了研究。該工作得到江蘇省自然基金面上項目以及國家自然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DOI:10.1371/journal.ppat.1010710
日期:2022-09-09
豬鏈球菌是一種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引起的一種常見的豬傳染病,世界各國均有發生,危害嚴重,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敗血癥、腦膜炎和關節炎等。豬鏈球菌病不僅給養豬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也給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帶來威脅,1998年和2005年江蘇和四川兩次暴發的豬鏈球菌感染疫情。近年來,國內多地區發生豬鏈球菌感染人的公共衛生事件,受到人類的廣泛關注。
研究發現位于豬鏈球菌表面的SssP1蛋白能夠自我組裝形成類菌毛結構,具有黏附功能,缺失SssP1蛋白后,細菌對腦血管內皮細胞的黏附水平顯著下降,并在動物模型上得到了驗證。采用蛋白互作技術,發現并鑒定出腦血管內皮細胞表面的波形蛋白是SssP1的重要結合蛋白,對SssP1 的基因結構和蛋白功能的進一步分析確定了該蛋白的NR216-781和NR1711-2214 區域是結合波形蛋白的關鍵位點。通過以上研究,團隊首次發現了豬鏈球菌能夠形成類菌毛結構,通過該毒力因子結合腦血管內皮細胞表面的波形蛋白,促進細菌的黏附,破壞血腦屏障結構。
“南京農業大學OIE豬鏈球菌病參考實驗室”是全球范圍內唯一獲得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定的參考實驗室,陸承平教授為委任專家,姚火春教授為實驗室主任,實驗室已通過CNAS認證,從事豬鏈球菌的病原研究和疫病防控工作。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潘子豪副研究員,姚火春教授和馬家樂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吳宗福教授、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王楷宬研究員以及四川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邵靚參與了研究。該工作得到江蘇省自然基金面上項目以及國家自然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DOI:10.1371/journal.ppat.1010710
日期:202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