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著名環境科學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14.224)在線發表了我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20級碩士生黃睿華關于利用三維多孔高硼氮摻雜碳材料電化學檢測食品樣品中痕量Cd (II)和Pb (II)的學術論文“Three-dimensional porous high boron-nitrogen-doped carbon for the 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trace heavy metals in food samples”。
鎘(Cd)和鉛(Pb)是環境中典型的有毒污染物,可遷移性強、生物毒性大,容易被蔬菜等作物富集,并可通過食物鏈在人體內累積,嚴重威脅老百姓身體健康,蔬菜等作物的重金屬污染風險防范值得關注。因此,建立快速、精確的食品環境痕量Cd (II)、Pb (II)分析方法,并應用于蔬菜等作物重金屬檢測,嚴控人體Cd、Pb等重金屬攝入量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研制了一種由輕元素B、C、N和O組成的新型MOF衍生BCN電極材料,以此電極材料組裝的傳感器可準確區分1-150 μg/L線性范圍內的Cd (II)和2-150 μg/L線性范圍內的Pb (II),檢測限分別可達0.41和0.93 μg/L,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擾性和適用性,能夠實現復雜食品環境Cd (II)、Pb (II)快速同步檢測。該研究提供了一種綠色、簡便、高效的傳感器電極材料合成方法,為復雜食品環境痕量重金屬電化學分析方法的建立及電極材料的開發開辟了新方向。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朱健副教授為該論文第一通訊作者,“千人計劃”、樹人學者特聘講席教授胡廣志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論文合作者還包括我校2019級碩士生朱燁林、瑞典于默奧大學Thomas Wågberg教授等。
日期:2022-10-21
鎘(Cd)和鉛(Pb)是環境中典型的有毒污染物,可遷移性強、生物毒性大,容易被蔬菜等作物富集,并可通過食物鏈在人體內累積,嚴重威脅老百姓身體健康,蔬菜等作物的重金屬污染風險防范值得關注。因此,建立快速、精確的食品環境痕量Cd (II)、Pb (II)分析方法,并應用于蔬菜等作物重金屬檢測,嚴控人體Cd、Pb等重金屬攝入量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研制了一種由輕元素B、C、N和O組成的新型MOF衍生BCN電極材料,以此電極材料組裝的傳感器可準確區分1-150 μg/L線性范圍內的Cd (II)和2-150 μg/L線性范圍內的Pb (II),檢測限分別可達0.41和0.93 μg/L,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擾性和適用性,能夠實現復雜食品環境Cd (II)、Pb (II)快速同步檢測。該研究提供了一種綠色、簡便、高效的傳感器電極材料合成方法,為復雜食品環境痕量重金屬電化學分析方法的建立及電極材料的開發開辟了新方向。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朱健副教授為該論文第一通訊作者,“千人計劃”、樹人學者特聘講席教授胡廣志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論文合作者還包括我校2019級碩士生朱燁林、瑞典于默奧大學Thomas Wågberg教授等。
日期: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