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水產養殖業高質量發展和“五大行動”亟需科技創新的支撐保障

   2024-04-02 全國農技推廣網930
核心提示:3月29日,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中國水產學會秘書長崔利鋒在出席2024中國國際水產科技大會時強調,加快漁業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水產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根本途徑,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和發展水產“五個產業”亟需科技創新的支撐保障。……(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3月29日,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中國水產學會秘書長崔利鋒在出席2024中國國際水產科技大會時強調,加快漁業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水產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根本途徑,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和發展水產“五個產業”亟需科技創新的支撐保障。
 
  崔利鋒指出,2023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預計超過7100萬噸,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可達5800萬噸,占水產品總產量的82%。在可預見的未來,水產養殖的產量及其在漁業總產量中的占比將會繼續增長,漁業生產的增量將主要來自水產養殖。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對保障國家食物安全、發展鄉村產業、增加農漁民收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當前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例如,目前仍占主流的傳統養殖方式不適應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對養殖尾水達標排放的要求不斷提高、水產養殖病害多發和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亟需科學有效的辦法和措施、水產養殖飼料成本提高和原料緊缺亟需解決新的蛋白來源問題、水產養殖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距離現代化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等等。這種狀況表明,我國在由漁業大國向漁業強國發展的進程中,水產養殖業已進入一個從量變向質變轉換的關鍵時期,不解決這些問題,水產養殖業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健康、安全的目標就很難達到,漁業現代化就不可能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加快漁業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水產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途徑,也是廣大漁業工作者,特別是廣大漁業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職責和不二選擇。
 
  崔利鋒介紹說,近幾年來,全國水產總站牽頭組織實施了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即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示范推廣、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廣、水產養殖用藥減量、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水產種業質量提升等五個推進行動,主要目的就是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我國水產養殖業傳統養殖方式落后、養殖水域環境污染、養殖病害多發、水產品質量安全隱患等突出問題,同時能夠保護野生幼魚資源和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同時還重點推動水產“五個產業”發展,即設施化水產養殖業、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大水面生態增養殖業、鹽堿地養殖及漁農綜合開發、休閑漁業等二三產業,這“五個產業”對拓展水產養殖發展空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產業振興都具有重要作用。
 
  “五大行動”的實施和“五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保障。比如,如何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培育高產、優質、抗病、非肉食性、適應設施化集約化養殖的新品種?如何開發養殖尾水高效處理、循環利用新技術新設備?如何開發高效、綠色防病抗病新疫苗、新藥物、調水保健等投入品?如何開發低成本、低糧食、低魚粉魚油、替代幼雜魚的優質配合飼料?如何開發實用的自動化、智能化水產養殖和加工機械裝備?等等。這些產業發展中的問題亟待解決,這些科技創新所形成的生產力都是新質生產力,能夠為水產養殖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勁動力。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堅持產業導向、需求導向、問題導向,針對產業需求開展更多研究、增加更多投入、產出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并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崔利鋒還表示,中國水產學會在推動漁業科技創新方面一直努力工作,近幾年重點打造“范蠡學術大會”等學術會議、“范蠡科學技術獎”、水產科技期刊、水產科普活動、學會專家智庫等“五大品牌”,其中“范蠡學術大會”是我國水產領域一年一度的綜合性高水平學術大會,致力推動水產學術交流、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全國水產總站、中國水產學會愿與業內同仁一道,凝心聚力、守正創新、開拓進取,合力推動水產科技創新不斷取得新成績,持續促進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為早日實現漁業現代化和漁業強國宏偉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日期:2024-04-02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