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越南巴沙魚出口迎來顯著復蘇,單月出口額突破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飆升66%,創下2024年以來的最高單月增速。越南海關及越南水產出口與生產協會(VASEP)數據顯示,1-2月累計出口額達2.84億美元,同比增長11%,標志著這一全球最大的巴沙魚供應國正從年初的春節假期低迷中快速恢復。
中國與香港地區繼續穩居越南巴沙魚頭號進口市場,2月出口額達3600萬美元,同比激增56%。盡管前兩月累計出口額同比下滑11%(主要受1月春節長假導致的出貨停滯拖累),但節后中國市場需求的迅速回暖為行業注入強心劑。與此同時,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成員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越南巴沙魚第二大出口目的地,1-2月對CPTPP國家出口額達5300萬美元,同比增幅達42%,其中2月單月出口額2900萬美元,較2024年同期暴漲128%,協定框架下的關稅優勢正轉化為實際市場紅利。
美國市場雖退居第三,但2月對美出口額仍錄得2200萬美元,同比增長37%,1-2月累計出口額3900萬美元,同比上升16%。這一增長背后暗藏隱憂——隨著特朗普重返白宮并重啟“美國優先”貿易政策,越南巴沙魚產業正密切關注潛在關稅風險。行業人士指出,中國羅非魚對美出口量的持續攀升可能進一步擠壓越南巴沙魚的利潤空間,美國進口商已開始要求越南供應商提供“關稅對沖方案”。
南美市場成為最大黑馬。2月越南對巴西巴沙魚出口額達1500萬美元,同比激增159%,1-2月累計出口額2800萬美元,同比增長42%。巴西消費者對高性價比蛋白質需求的增長,疊加當地分銷商與越南企業建立的直供渠道,正在重塑南美水產貿易格局。歐盟市場同樣表現穩健,2月出口額近1300萬美元,同比增長61%,荷蘭作為最大進口國,前兩月進口量同比增長24%,德國、西班牙等次級市場的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為越南巴沙魚深加工產品滲透歐洲零售終端鋪平道路。
驅動本輪增長的核心因素在于越南養殖端的結構性升級。2024年以來,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主產區推廣的“高密度循環水養殖系統”使巴沙魚存活率提升至92%,單位產量較傳統池塘養殖增加35%。頭部企業永環集團(Vinh Hoan)的監測數據顯示,2月出塘的巴沙魚平均規格達1.2公斤/條,肌肉脂肪含量較2024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品質提升顯著強化了終端市場溢價能力。
然而,行業面臨的挑戰不容忽視。全球冷鏈物流成本較2024年峰值期僅回落12%,越南至歐洲航線40英尺集裝箱運費仍高于疫情前水平83%,出口商被迫將7-9%的成本增幅轉嫁至終端報價。與此同時,印度尼西亞正通過政府補貼擴大其巴沙魚養殖規模,2025年計劃新增產能12萬噸,目標直指越南占據的中東與東盟市場。
從業內博弈視角觀察,越南企業的“多市場平衡策略”正在接受壓力測試。中國市場的節日波動性、CPTPP國家的認證壁壘、美國市場的政策不確定性,迫使出口商將單一客戶占比上限從2024年的35%壓縮至25%。越南水產加工協會的調研顯示,約43%的出口企業已在巴西、阿聯酋等新興市場設立本地倉庫,通過前置庫存降低運輸時效風險。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預測,2025年越南巴沙魚出口總額有望突破36億美元,較2024年增長9%,但地緣政治風險可能侵蝕其中3-4個百分點利潤。
日期:2025-03-27
中國與香港地區繼續穩居越南巴沙魚頭號進口市場,2月出口額達3600萬美元,同比激增56%。盡管前兩月累計出口額同比下滑11%(主要受1月春節長假導致的出貨停滯拖累),但節后中國市場需求的迅速回暖為行業注入強心劑。與此同時,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成員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越南巴沙魚第二大出口目的地,1-2月對CPTPP國家出口額達5300萬美元,同比增幅達42%,其中2月單月出口額2900萬美元,較2024年同期暴漲128%,協定框架下的關稅優勢正轉化為實際市場紅利。
美國市場雖退居第三,但2月對美出口額仍錄得2200萬美元,同比增長37%,1-2月累計出口額3900萬美元,同比上升16%。這一增長背后暗藏隱憂——隨著特朗普重返白宮并重啟“美國優先”貿易政策,越南巴沙魚產業正密切關注潛在關稅風險。行業人士指出,中國羅非魚對美出口量的持續攀升可能進一步擠壓越南巴沙魚的利潤空間,美國進口商已開始要求越南供應商提供“關稅對沖方案”。
南美市場成為最大黑馬。2月越南對巴西巴沙魚出口額達1500萬美元,同比激增159%,1-2月累計出口額2800萬美元,同比增長42%。巴西消費者對高性價比蛋白質需求的增長,疊加當地分銷商與越南企業建立的直供渠道,正在重塑南美水產貿易格局。歐盟市場同樣表現穩健,2月出口額近1300萬美元,同比增長61%,荷蘭作為最大進口國,前兩月進口量同比增長24%,德國、西班牙等次級市場的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為越南巴沙魚深加工產品滲透歐洲零售終端鋪平道路。
驅動本輪增長的核心因素在于越南養殖端的結構性升級。2024年以來,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主產區推廣的“高密度循環水養殖系統”使巴沙魚存活率提升至92%,單位產量較傳統池塘養殖增加35%。頭部企業永環集團(Vinh Hoan)的監測數據顯示,2月出塘的巴沙魚平均規格達1.2公斤/條,肌肉脂肪含量較2024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品質提升顯著強化了終端市場溢價能力。
然而,行業面臨的挑戰不容忽視。全球冷鏈物流成本較2024年峰值期僅回落12%,越南至歐洲航線40英尺集裝箱運費仍高于疫情前水平83%,出口商被迫將7-9%的成本增幅轉嫁至終端報價。與此同時,印度尼西亞正通過政府補貼擴大其巴沙魚養殖規模,2025年計劃新增產能12萬噸,目標直指越南占據的中東與東盟市場。
從業內博弈視角觀察,越南企業的“多市場平衡策略”正在接受壓力測試。中國市場的節日波動性、CPTPP國家的認證壁壘、美國市場的政策不確定性,迫使出口商將單一客戶占比上限從2024年的35%壓縮至25%。越南水產加工協會的調研顯示,約43%的出口企業已在巴西、阿聯酋等新興市場設立本地倉庫,通過前置庫存降低運輸時效風險。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預測,2025年越南巴沙魚出口總額有望突破36億美元,較2024年增長9%,但地緣政治風險可能侵蝕其中3-4個百分點利潤。
日期: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