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陶朗食品分選:自動化是食品加工行業的大勢所趨

   2016-08-01 食品伙伴網289
核心提示:  作為全球頂尖的食品光學分選和蒸汽去皮設備制造商,陶朗集團認為,得益于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全球食品制造和加工
   作為全球頂尖的食品光學分選和蒸汽去皮設備制造商,陶朗集團認為,得益于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全球食品制造和加工業安全性更強、產出率和產能更高、盈利能力也越來越強,這將是食品行業的大勢所趨。 
  國際商業專業咨詢公司Grant Thornton針對全球36個經濟體的2751名高管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未來全球制造業中將有超過5%的人工被機器人取代。并且多數公司計劃保留這些員工,將他們安排到其他崗位上;在這些公司中,有28%希望讓這些員工從事自動化設備的操控。
 

 
  另外,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2015年世界機器人調查顯示:到2018年,工業機器人全球銷售額的平均增長率將達15%;工業機器人銷售臺數屆時將翻倍增長,達到40萬臺左右,其中,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和德國這5個主要市場銷量將會占到總銷售量的70%。
 
  具體到食品加工領域,美國的自動化包裝設備公司(Automated Packaging Systems., Inc.)的一份報告指出,加利福尼亞的一個草莓種植農場投資了一個14臂自動收割機項,旨在更快地采摘草莓并降低勞動力成本。報告中還指出,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正在進行一項名為“農作物收割智能機器人”的項目,該項目針對葡萄、蘋果、草莓和辣椒作物進行試驗,目的在于展示機器人如何準確、快速地挑選出成熟的果實。
 
  陶朗食品事業部中國區總監Steven Van Geel在評論自動化趨勢時表示:“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進步,正在推動食品制造和加工行業各個方面不斷改善。自動化的確意味著某些類型的人工將被機器取代。然而,我們在多個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中的經驗表明,隨著自動化程度的提高,食品加工企業也將雇傭更多的技術工人來操作這些機器。人工食品分揀要求企業花費大量的管理時間,組織人員和安排班次,以實現不間斷的生產和運轉。由于不同人員的技能水平存在差異,而且同一個人的注意力也無法時刻保持在最高狀態,因此人工分揀難以維持穩定的高產量和分選效率,并對最終產品的品質形成挑戰。”
 

 
  Steven Van Geel進一步補充說:“此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志向更遠大,很少有人愿意長期從事人工分揀這一職業,人工分揀在很多情況下成了一個臨時跳板。這種就業態度的轉變令食品加工企業更愿意接受自動化,因為機器不需要像人工那樣,需要不斷的激勵才能保持積極性和專注度。在這種大環境下,企業為了快速響應消費者需求,并建立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模式,自動化就成為了必然選擇。”
 
  陶朗食品事業部的客戶煙臺魯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順食品”)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該公司加工的產品包括葡萄干,蘋果干,無花果干,櫻桃干,草莓干,杏干,桃干和梨干,其中葡萄干年加工量2000噸。為了應對勞動力成本快速增長以及難以招聘到熟練分揀工人的情況,魯順食品在葡萄干加工線上安裝了一臺Helius C 640自由下落式分選設備。
 
  魯順食品董事長張魯霞女士表示:“在過去五年間,勞動力成本翻了一倍;而且我們也越來越難招聘到愿意從事手工分揀工作的年輕人。一臺陶朗的Helius分選設備,替代了產線上的40名手工分揀工人,同時讓我們仍然保持了每小時1噸產品的加工能力。更重要的是,Helius分選機能夠辨識出人眼難以識別出的細小外來雜質。此外,該設備的雙面檢測功能甚至能夠發現嵌入葡萄干內部的葡萄柄等異物,相對于人工分揀具有顯著優勢。”
 

  魯順食品張魯霞董事長與陶朗集團首席執行官Stefan Ranstrand在中食展期間合影
 
  張董事長對生產自動化持高度肯定態度:“自動化分選不但幫我們增強了食品的安全性,還提高了產量和生產效率,給我們帶來了明顯的競爭優勢,并讓我們在出口市場上更具競爭力。今后,勞動力成本將變得更加高昂,人力資源問題也會愈加突出,所以我們將進一步推動產線的自動化。我們的長期目標是充分利用領先的自動化技術,為客戶提供安全優質、品質如一的產品,從而實現業務的可持續性發展。”


日期:2016-08-01
 
行業: 乳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