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農委、畜牧獸醫(水產)局,貴安新區農水局,仁懷市農牧局、威寧縣畜牧產業局:
為全面做好2018年全省漁業漁業工作,深入推進全省漁業轉型升級,我委制定了《2018年貴州省漁業漁政工作要點》,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附件:2018年貴州省漁業漁政工作要點
2018年3月6日
附件
2018年貴州省漁業漁政工作要點
一、總體思路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切實落實好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漁業轉型升級推進會議、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全省農業工作會議等有關會議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漁業發展的主基調,實現“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目標。堅持轉變養殖方式,調優養殖結構,構建漁業新業態,大力發展標準化綠色生態健康養殖;堅持推進科技興漁,改善基礎設施,提升漁業信息化裝備水平;堅持推進漁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拓展漁業新功能,做大做強休閑漁業;堅持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并重,實現貧困農戶增收脫貧,全力助推脫貧攻堅;堅持依法治漁與安全監管并重,保護漁業資源環境,確保生產及水產品質量安全;形成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業態多樣的現代漁業發展新格局。
二、主要目標
2018年,計劃完成水產品產量21萬噸,漁業生產總產值50億元、漁民家庭人均收入達到1.42萬元以上。“一縣一業”扶貧攻堅任務中鱘魚、鮭鱒魚、大鯢等產量達到1.1萬噸,產值7.35億元,帶動脫貧3820人。水產健康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漁政執法、漁業安全等工作實現穩中向好。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制(修)定養殖水域灘涂規劃
各地要按照農業部和省農委關于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的要求,拿出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制訂或修訂各地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科學劃定養殖區域,明確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將宜養水域、灘涂納入漁業許可養殖區域,穩定基本養殖水面,做到應劃盡劃,高標準、嚴要求,確保按時完成全省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發布工作。
(二)大力推進水產綠色生態健康養殖
1.大力發展池塘低碳高效循環水及工廠化養殖技術示范。在播州區、赤水市、臺江縣、三穗縣、七星關區等地開展池塘低碳高效循環水生態養殖技術示范,主養鯉魚、草魚、鱸魚、斑點叉尾鮰等大宗水產品;在興義市開展受控式集裝箱養殖和陸基箱式循環水養殖技術示范,不斷提升水產養殖設施化、信息化和生態循環水平。
2.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以播州、湄潭、鳳岡、松桃、玉屏、思南等大中城市郊區縣為重點,構建“稻+N”模式,實施稻+魚、稻+蟹、稻+蝦、稻+鰍、稻+鱉等內容,加快打造城郊旅游區高標準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實現面積7萬畝;以從江、黎平、榕江、三穗、錦屏、劍河、安龍等月亮山區縣為重點,結合“加榜梯田”“侗族大歌”等民族風情元素,打造大面積“人放天養”生態稻魚景觀示范區,實現面積40萬畝;形成“南北互動、類型互補、集中成片、效益明顯、示范帶動”的稻漁綜合種養大格局。加大稻漁綜合種養的資金投入,用好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扶貧產業子基金,讓稻漁綜合種養成為全省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重點產業,實現產業壯大與脫貧攻堅的雙贏。積極創建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力爭成功創建2個以上。
3.加快冷水魚產業化發展。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2018年脫貧攻堅春風行動令和“一縣一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決策部署,科學、合理、有序、高效利用全省的涌泉、山泉等冷水資源,重點在江口縣、印江縣、綏陽縣、鎮寧縣、關嶺縣、惠水縣、荔波縣、鎮遠縣、大方縣等區域建成高標準冷流水養殖示范基地20萬平方米,主推冷水魚健康養殖技術,實現全省冷水魚產量1.1萬噸、產值7.35億元、帶動脫貧3820人。推動江口縣、綏陽縣、鎮寧縣積極創建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積極扶持培育一批冷水魚龍頭企業和自主品牌,爭取把“貴州冷水魚”打造成全國知名水產。
4.加強水產苗種繁育體系建設工作。加強對水產原良種場建設力度,在全省重點漁業養殖區域新建或改擴建1—2個較大規模的水產原良種場,提高水產苗種自給率,繼續鞏固冷水魚種苗繁育在西南地區的重要位置。認真開展優良品種的親本選育、提純復壯,加強苗種生產監管,保證苗種品質。加強對裂腹魚、斑鳠、中華倒刺鲃、銅魚、墨頭魚、鱸鯉、金線鲃、唇魚等特有土著魚類馴養繁殖及名特優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
5.繼續抓好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創建工作。嚴格按照生產條件、投入品管理、制度建設、環保和示范輻射等要求,全面推行水產健康養殖技術,全年新創建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6個以上。對標農業部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創建條件,推動江口縣、綏陽縣開展爭創農業部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的工作。
6.加強水產品“三品一標”認證。指導督促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積極申報水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實現全省現有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養殖品種未在無公害農產品申報目錄的除外)100%通過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
7.開展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強水產養殖病情預測預報工作,進一步加強全省水產養殖動植物病情測報信息系統建設,擴大監測范圍和品種,實現全省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病情測報系統安裝全覆蓋。及時編制并發布《貴州省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加強養殖魚類的疫病防控工作,開展全省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員培訓,積極配合做好農業部2018年動物疫情監測與防治工作,確保全年不發生較大(Ⅲ級)以上水生動物疫情。繼續開展“水產養殖規范用藥科普下鄉活動”,服務水產養殖群眾。
8.切實開展養殖水域環境整治。開展養殖設施裝備生態環保升級改造示范,實施現有池塘標準化改造,增設沉淀池、過濾壩、曝氣池、生物凈化池、人工濕地等綜合治理環保設施,放養濾食性、草食性魚類,實現養殖尾水的循環使用和達標排放。
(三)大力推進漁業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1.大力發展休閑漁業。積極發展垂釣、水族觀賞、漁事體驗、科普教育、旅游等休閑業態,引導帶動釣具、水族器材等相關配套產業發展,實現產業接二連三。充分挖掘世界農業文化遺產的從江侗鄉“稻魚鴨”復合種養模式品牌潛力,借助梯田、養魚、田園、民俗風情等原生態自然民俗元素,不斷復制推廣“稻魚鴨”復合種養模式。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打造一批集旅游觀光、休閑垂釣、漁事體驗、文化科普、餐飲服務為一體的現代漁業產業園區、示范區或樣板點試點。全省實現規模以上休閑漁業達300家以上。深入開展休閑漁業品牌培育“四個一”工程,力爭創建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2個、全國精品休閑漁業示范基地1個、國家級示范性漁業文化節慶1個,培育5名全省休閑漁業帶頭人和管理人才。
2.創新發展水產品加工業。借助“錦屏腌魚”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的“東風”,積極培育腌魚加工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品牌,擴大輻射帶動范圍,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美譽度。加大技術研發創新,生產鱘魚魚子醬、鱘魚罐頭、魚丸等產品,創建一批冷水魚產業精深加工示范基地。
3.加強漁業品牌創建。培育一批能夠引領行業發展的新型經營主體,提高漁業發展組織化程度、產業化發展水平和市場認知度,不斷提升我省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施冷水魚品牌帶動戰略,培植市場發展新動能,鼓勵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組建大型冷水魚企業集團,扶持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上市,成為帶動全省冷水魚養殖產業發展的航母。
(四)大力推進漁業水域生態修復工程
1.做好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關于生態保護的要求,加大對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貴州段)及國家級、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重點水域的執法監管,重點排查水利工程、航道、碼頭建設及礦產資源勘探和開采等涉漁工程,落實涉漁工程建設生態資源補償機制,開展專項影響評價,用好生態補償經費,做好工程性修復評估,明確養護措施,推進水域漁業生態修復進程。嚴格落實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要求,穩步做好我省長江流域21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退捕工作,繼續鞏固提升赤水河流域捕撈漁民全面轉產上岸成果。組織開展水生生物保護宣傳月活動,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大保護。積極申報一批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2.實施漁業資源生態修復。嚴格按照《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要求,規范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繼續組織開展6月6日“放魚日”活動,修復漁業資源。探索在三板溪、烏江渡、萬峰湖等庫區開展大水面生態增殖漁業,實現發展與保護并行。繼續做好全省水生生物資源普查工作,完善烏江干流漁業資源調查后續工作,啟動珠江、清水江流域漁業資源調查工作。
(五)大力推進漁政執法監管體系建設
1.鞏固提升網箱整治成果。全面落實各項監管措施,加大庫區日常監管力度,確保烏江、清水江、珠江等重點庫區網箱養殖整治成果不反彈。強化業務指導和行業監管,嚴格落實縣級養殖水域灘涂規劃,規范庫區水產養殖。
2.全面推進依法治漁。認真宣傳貫徹《漁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依法開展漁業生產,保護漁業資源環境,維護漁業安全。全面落實禁漁期制度,加強禁漁期宣傳和執法檢查,組織開展跨界水域聯合執法行動。認真開展“中國漁政亮劍2018”系列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整治“三無”船舶和“絕戶網”,嚴厲打擊電、毒、炸魚及各類漁業違法行為。
3.加強漁政執法隊伍建設。強化法律法規和執法業務培訓,繼續組織實施漁政執法資格考試,提高人員素質,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能力。加強執法設施裝備建設,指導做好新式漁政制服配備管理工作。
(六)大力加強漁業安全監管
1.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積極參與農業質量年活動。全面落實水產養殖生產者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和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監管職責,強化對水產養殖用藥、生產記錄、飼料等投入品監管,實施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繼續開展水產養殖規范用藥科普下鄉活動。加大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和風險隱患排查力度,狠抓“三魚兩藥”專項整治,嚴格查處藥殘超標案件。積極配合做好農業部產地水產品抽檢工作,實現產地水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8%以上。
2.加強漁船安全工作。從源頭抓好漁船安全生產監管,做好漁業船舶檢驗、登記、建檔等工作,實現船舶檢驗率達95%以上。強化漁船初次、營運檢驗和執法監管,推進“三證合一”工作,力爭實現漁船辦證率達100%,開展漁船用品質量安全專項治理和監督檢查。定期組織開展“打非治違”、隱患排查專項整治和漁業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督促安全隱患問題整改落實到位。強化應急值守,及時收集并發布寒潮、洪澇等災害預警信息,做好節假日、重大活動期間的漁船安全生產工作,確保責任事故“零死亡”、“零發生”。繼續開展“平安漁業示范縣創建”和“漁業安全生產月”宣傳活動。組織開展全省漁業安全生產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活動。
省農委辦公室關于印發《2018年貴州省漁業漁政工作要點》的通知.pdf
日期:2018-03-07
為全面做好2018年全省漁業漁業工作,深入推進全省漁業轉型升級,我委制定了《2018年貴州省漁業漁政工作要點》,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附件:2018年貴州省漁業漁政工作要點
2018年3月6日
附件
2018年貴州省漁業漁政工作要點
一、總體思路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切實落實好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漁業轉型升級推進會議、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全省農業工作會議等有關會議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漁業發展的主基調,實現“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目標。堅持轉變養殖方式,調優養殖結構,構建漁業新業態,大力發展標準化綠色生態健康養殖;堅持推進科技興漁,改善基礎設施,提升漁業信息化裝備水平;堅持推進漁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拓展漁業新功能,做大做強休閑漁業;堅持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并重,實現貧困農戶增收脫貧,全力助推脫貧攻堅;堅持依法治漁與安全監管并重,保護漁業資源環境,確保生產及水產品質量安全;形成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業態多樣的現代漁業發展新格局。
二、主要目標
2018年,計劃完成水產品產量21萬噸,漁業生產總產值50億元、漁民家庭人均收入達到1.42萬元以上。“一縣一業”扶貧攻堅任務中鱘魚、鮭鱒魚、大鯢等產量達到1.1萬噸,產值7.35億元,帶動脫貧3820人。水產健康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漁政執法、漁業安全等工作實現穩中向好。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制(修)定養殖水域灘涂規劃
各地要按照農業部和省農委關于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的要求,拿出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制訂或修訂各地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科學劃定養殖區域,明確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將宜養水域、灘涂納入漁業許可養殖區域,穩定基本養殖水面,做到應劃盡劃,高標準、嚴要求,確保按時完成全省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發布工作。
(二)大力推進水產綠色生態健康養殖
1.大力發展池塘低碳高效循環水及工廠化養殖技術示范。在播州區、赤水市、臺江縣、三穗縣、七星關區等地開展池塘低碳高效循環水生態養殖技術示范,主養鯉魚、草魚、鱸魚、斑點叉尾鮰等大宗水產品;在興義市開展受控式集裝箱養殖和陸基箱式循環水養殖技術示范,不斷提升水產養殖設施化、信息化和生態循環水平。
2.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以播州、湄潭、鳳岡、松桃、玉屏、思南等大中城市郊區縣為重點,構建“稻+N”模式,實施稻+魚、稻+蟹、稻+蝦、稻+鰍、稻+鱉等內容,加快打造城郊旅游區高標準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實現面積7萬畝;以從江、黎平、榕江、三穗、錦屏、劍河、安龍等月亮山區縣為重點,結合“加榜梯田”“侗族大歌”等民族風情元素,打造大面積“人放天養”生態稻魚景觀示范區,實現面積40萬畝;形成“南北互動、類型互補、集中成片、效益明顯、示范帶動”的稻漁綜合種養大格局。加大稻漁綜合種養的資金投入,用好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扶貧產業子基金,讓稻漁綜合種養成為全省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重點產業,實現產業壯大與脫貧攻堅的雙贏。積極創建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力爭成功創建2個以上。
3.加快冷水魚產業化發展。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2018年脫貧攻堅春風行動令和“一縣一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決策部署,科學、合理、有序、高效利用全省的涌泉、山泉等冷水資源,重點在江口縣、印江縣、綏陽縣、鎮寧縣、關嶺縣、惠水縣、荔波縣、鎮遠縣、大方縣等區域建成高標準冷流水養殖示范基地20萬平方米,主推冷水魚健康養殖技術,實現全省冷水魚產量1.1萬噸、產值7.35億元、帶動脫貧3820人。推動江口縣、綏陽縣、鎮寧縣積極創建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積極扶持培育一批冷水魚龍頭企業和自主品牌,爭取把“貴州冷水魚”打造成全國知名水產。
4.加強水產苗種繁育體系建設工作。加強對水產原良種場建設力度,在全省重點漁業養殖區域新建或改擴建1—2個較大規模的水產原良種場,提高水產苗種自給率,繼續鞏固冷水魚種苗繁育在西南地區的重要位置。認真開展優良品種的親本選育、提純復壯,加強苗種生產監管,保證苗種品質。加強對裂腹魚、斑鳠、中華倒刺鲃、銅魚、墨頭魚、鱸鯉、金線鲃、唇魚等特有土著魚類馴養繁殖及名特優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
5.繼續抓好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創建工作。嚴格按照生產條件、投入品管理、制度建設、環保和示范輻射等要求,全面推行水產健康養殖技術,全年新創建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6個以上。對標農業部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創建條件,推動江口縣、綏陽縣開展爭創農業部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的工作。
6.加強水產品“三品一標”認證。指導督促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積極申報水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實現全省現有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養殖品種未在無公害農產品申報目錄的除外)100%通過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
7.開展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強水產養殖病情預測預報工作,進一步加強全省水產養殖動植物病情測報信息系統建設,擴大監測范圍和品種,實現全省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病情測報系統安裝全覆蓋。及時編制并發布《貴州省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加強養殖魚類的疫病防控工作,開展全省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員培訓,積極配合做好農業部2018年動物疫情監測與防治工作,確保全年不發生較大(Ⅲ級)以上水生動物疫情。繼續開展“水產養殖規范用藥科普下鄉活動”,服務水產養殖群眾。
8.切實開展養殖水域環境整治。開展養殖設施裝備生態環保升級改造示范,實施現有池塘標準化改造,增設沉淀池、過濾壩、曝氣池、生物凈化池、人工濕地等綜合治理環保設施,放養濾食性、草食性魚類,實現養殖尾水的循環使用和達標排放。
(三)大力推進漁業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1.大力發展休閑漁業。積極發展垂釣、水族觀賞、漁事體驗、科普教育、旅游等休閑業態,引導帶動釣具、水族器材等相關配套產業發展,實現產業接二連三。充分挖掘世界農業文化遺產的從江侗鄉“稻魚鴨”復合種養模式品牌潛力,借助梯田、養魚、田園、民俗風情等原生態自然民俗元素,不斷復制推廣“稻魚鴨”復合種養模式。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打造一批集旅游觀光、休閑垂釣、漁事體驗、文化科普、餐飲服務為一體的現代漁業產業園區、示范區或樣板點試點。全省實現規模以上休閑漁業達300家以上。深入開展休閑漁業品牌培育“四個一”工程,力爭創建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2個、全國精品休閑漁業示范基地1個、國家級示范性漁業文化節慶1個,培育5名全省休閑漁業帶頭人和管理人才。
2.創新發展水產品加工業。借助“錦屏腌魚”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的“東風”,積極培育腌魚加工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品牌,擴大輻射帶動范圍,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美譽度。加大技術研發創新,生產鱘魚魚子醬、鱘魚罐頭、魚丸等產品,創建一批冷水魚產業精深加工示范基地。
3.加強漁業品牌創建。培育一批能夠引領行業發展的新型經營主體,提高漁業發展組織化程度、產業化發展水平和市場認知度,不斷提升我省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施冷水魚品牌帶動戰略,培植市場發展新動能,鼓勵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組建大型冷水魚企業集團,扶持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上市,成為帶動全省冷水魚養殖產業發展的航母。
(四)大力推進漁業水域生態修復工程
1.做好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關于生態保護的要求,加大對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貴州段)及國家級、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重點水域的執法監管,重點排查水利工程、航道、碼頭建設及礦產資源勘探和開采等涉漁工程,落實涉漁工程建設生態資源補償機制,開展專項影響評價,用好生態補償經費,做好工程性修復評估,明確養護措施,推進水域漁業生態修復進程。嚴格落實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要求,穩步做好我省長江流域21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退捕工作,繼續鞏固提升赤水河流域捕撈漁民全面轉產上岸成果。組織開展水生生物保護宣傳月活動,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大保護。積極申報一批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2.實施漁業資源生態修復。嚴格按照《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要求,規范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繼續組織開展6月6日“放魚日”活動,修復漁業資源。探索在三板溪、烏江渡、萬峰湖等庫區開展大水面生態增殖漁業,實現發展與保護并行。繼續做好全省水生生物資源普查工作,完善烏江干流漁業資源調查后續工作,啟動珠江、清水江流域漁業資源調查工作。
(五)大力推進漁政執法監管體系建設
1.鞏固提升網箱整治成果。全面落實各項監管措施,加大庫區日常監管力度,確保烏江、清水江、珠江等重點庫區網箱養殖整治成果不反彈。強化業務指導和行業監管,嚴格落實縣級養殖水域灘涂規劃,規范庫區水產養殖。
2.全面推進依法治漁。認真宣傳貫徹《漁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依法開展漁業生產,保護漁業資源環境,維護漁業安全。全面落實禁漁期制度,加強禁漁期宣傳和執法檢查,組織開展跨界水域聯合執法行動。認真開展“中國漁政亮劍2018”系列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整治“三無”船舶和“絕戶網”,嚴厲打擊電、毒、炸魚及各類漁業違法行為。
3.加強漁政執法隊伍建設。強化法律法規和執法業務培訓,繼續組織實施漁政執法資格考試,提高人員素質,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能力。加強執法設施裝備建設,指導做好新式漁政制服配備管理工作。
(六)大力加強漁業安全監管
1.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積極參與農業質量年活動。全面落實水產養殖生產者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和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監管職責,強化對水產養殖用藥、生產記錄、飼料等投入品監管,實施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繼續開展水產養殖規范用藥科普下鄉活動。加大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和風險隱患排查力度,狠抓“三魚兩藥”專項整治,嚴格查處藥殘超標案件。積極配合做好農業部產地水產品抽檢工作,實現產地水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8%以上。
2.加強漁船安全工作。從源頭抓好漁船安全生產監管,做好漁業船舶檢驗、登記、建檔等工作,實現船舶檢驗率達95%以上。強化漁船初次、營運檢驗和執法監管,推進“三證合一”工作,力爭實現漁船辦證率達100%,開展漁船用品質量安全專項治理和監督檢查。定期組織開展“打非治違”、隱患排查專項整治和漁業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督促安全隱患問題整改落實到位。強化應急值守,及時收集并發布寒潮、洪澇等災害預警信息,做好節假日、重大活動期間的漁船安全生產工作,確保責任事故“零死亡”、“零發生”。繼續開展“平安漁業示范縣創建”和“漁業安全生產月”宣傳活動。組織開展全省漁業安全生產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活動。
省農委辦公室關于印發《2018年貴州省漁業漁政工作要點》的通知.pdf
日期:201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