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健品昔日巨頭
出自名門——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由交通大學、上海大眾出租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茸北工貿實業總公司、上海新路達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際株式會社、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職工持股會、上海南洋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教育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一醫藥商店有限公司九家發起人股東在原上海交大昂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基礎上發起設立。其中:上海交通大學(國有法人股)持股 22%,大眾交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股)持股20%。
交大昂立在2000年銷售收入4.8億元,凈利潤5062萬元。截至2000年12月31日,公司的總資產為4.48億元,凈資產為1.8億元,職工786人。
根據當年國內貿易局商業信息中心公布的“全國連鎖店暢銷商品月度檢測資料”,在保健滋補品市場的占有率和綜合的排名中,交大昂立產品自98年5月以來,除3個月外,月度銷量一直位居全行業第一。
來源:食品伙伴網行業研究院根據財報整理
從上表我們可以得出,昂立一號在2000年占交大昂立總銷售收入的51.55%,是交大昂立的核心產品。昂立一號銷售遍布全國,知名度很高。
公司1998年、1999年和2000年的主營業務利潤率分別為81.08%、79.21%和70.03%。公司產品的毛利率在保健品行業屬于比較高的水平。以黃金搭檔為例:據上海黃金搭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母公司四通股份2008年半年報披露,該公司健康產品業務的營業額直線上升了28%,達6.81億港元,毛利率68.4%。由此可見,當時交大昂立的毛利率是很高的。
來源:食品伙伴網行業研究院根據財報整理
依據當年的第三方統計信息,2000年整個保健品市場年產值為500億元,交大昂立以4.8億的銷售額步入業內第一梯隊。從公開市場數據來看僅次于當年憑著太太口服液風靡一時的太太藥業。
二、七年坎坷路
一夜回到上市前——憑借著上市公開發行5000 萬股為公司實際募集資金66524.75 萬元,交大昂立開始了新一輪的擴張周期。募集資金到位后,2001年交大昂立共計投入募集資金14,376 萬元,其余資金在以后年度繼續安排實施。具體使用情況如下:
來源:食品伙伴網行業研究院根據財報整理
由上表可知大部分項目將在2002年陸續投產,全面覆蓋市場將在2003年完成。此時交大昂立的資產負債率不到25%,資金充足,負債較少。
好景不長, 2001至2003年間,保健食品行業接連發生負面事件,人們對保健品的夸大宣傳產生質疑,加之媒體接二連三的負面報道,三株這一保健品巨頭轟然倒塌,整個行業迅速降入冰點。2002年保健品行業產值迅速由2000年的500億減少到175億元。
2002年的交大昂力業績并未有大幅滑坡,主營業務收入4.76億元,凈利潤5100萬元,回到了上市的前一年狀態。同時交大昂立的資產負債率提升到了30%(2001年上市后債務相對于資產總額稀釋了),償債能力減弱。下表為相關數據對照:
來源:食品伙伴網行業研究院根據財報整理
雙重利好——2003年的SARS讓消費者對自身的體質進行了重新的審視,保健品又重新回到民眾的視野。同時,隨著加入WTO,外國巨頭開始布局國內保健品市場,一時間保健品市場風生水起,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由于在2002年并未傷筋動骨,募投的生產線又在2003年釋放產能,交大昂立伴隨著市場的回暖銷售額達到了6.38億元,增長達到了33.8%。由于銷售擴張帶來了大量的應收賬款,此時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由2002年的0.25降低至0.09,現金流收窄。同時資產負債率進一步提升至41%,償債能力持續減弱。下表為相關數據對照:
來源:食品伙伴網行業研究院根據財報整理
步履蹣跚——2005年的保健品市場經過SARS事件引起的恢復期后市場規模重新回到了2000年的500億規模。交大昂立在2004和2005年之間完美的詮釋了過山車的含義,其營業收入由2004年的7.41億在第二年急劇下跌至3.5億元人民幣,經營現金流量凈額降至-1.18億元,而資產負債率再上一個臺階提升至50%,償債能力達到歷史最差。
該年度投產于1989年的昂立1號在2005的銷售額只有區區3905萬元,較上市前的2.47億天壤之別,而昂立多邦銷售也僅為1.01億元。下表為昂立一號銷售變化:
來源:食品伙伴網行業研究院根據財報整理
回光返照——2006年交大昂立的營業收入出現了巨大的反彈,2006年全年業績達到了5.04億元人民幣。經營現金流凈額也由負轉正,達到了1.48億元。每股凈資產提升了1%,負債情況有了一點改善。但是細究其原因并非是主營保健品業務的業績大幅改善,主要原因在于房地產產業的爆發式增長。下表為2006年交大昂立業務收入及毛利情況:
來源:食品伙伴網行業研究院根據財報整理
昂立多邦銷售降到9100萬元,而知名產品昂立一號甚至未披露,可想而知其銷售業績多么慘淡。在隨后的2007年,交大昂立的各項指標并未有大的變動,基本持平。虛胖的業績大幅增長也即將告一段落。
漸行漸遠——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2009年以后消費品和保健品行業迎來了持續增長期。
可見隨著城市中產階級規模的擴大,我國保健品市場在2009年以后規模持續增長,2010年中國保健食品的產值超過近1000億元,8年間復合增長率達到了26%。
此期間整個行業欣欣向榮,但交大昂立與行業狀況截然相反:
來源:食品伙伴網行業研究院根據財報整理
在營業收入達到2007年的5.68億以后交大昂立的營業收入一路走低,長時期徘徊在3.5億元左右。直至2016年一度跌至2.53億元。截止2016年年報,交大昂立保健品年度收入1.65億元,其他類收入8400萬元。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僅僅為4000萬元。在過去數年間交大昂立經過股票增發,資產負債率已經下降到了33%,債務負擔已經大幅減輕。
路在何方?在過去的幾年里交大昂立一直尋求并購轉型:2016年在已經買入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泰凌醫藥7.52%股權后,1月4日晚間,交大昂立宣布,將陸續買入泰凌醫藥不超過29.99%股權,成為泰凌醫藥的重要股東和戰略投資者。2017年11月13日,交大昂立拋出《關于重大事項停牌的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重大事項,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當日起停牌。2018年1月3日,交大昂立發布《關于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公告》,公司股票于1月5日復牌。從停牌到復牌,前后尚不足兩個月即宣告終止重組。
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交大昂立持有1400多萬的交通銀行股票,6.63億元的興業證券股票,2.6億元的國泰君安股票(以上為賬面價值歸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由此也可見交大昂立似乎對主營業務沒有什么好的想法,把大筆資金用來做金融資產投資。
數次轉型的失敗也透露出交大昂立的方向迷茫,一代梟雄沒落至此不禁讓人唏噓。路在何方?交大昂立好像沒能給出自己的答案。
四、從保健品行業兩個指標看昂立
保健品行業介于食品行業和醫藥行業之間有著二者的共同特征:一方面需要不斷地在研發端投入大量資金以其到產品更新換代的作用,保持產品的核心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市場營銷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市場宣傳對該行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交大昂立在上市前三年1998年、1999年和2000年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分別為0.53%、0.43%和0.91%。主要為廣告及業務宣傳費、銷售人員工資及福利費的營業費用在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度,分別為占營業收入的42.49%、66.07%和52.69%。研發投入在那個不收重視的年代來講是偏低的,但營業費用支出較合理,廣告宣傳和銷售占了絕大部分。
我們嘗試將交大昂立和行業領先企業湯臣倍健從銷售收入比和研發收入比兩個方面比較找出是否存在銷售費用不足和研發費用不足的問題。下圖為銷售收入比:
來源:食品伙伴網行業研究院根據財報整理
我們發現交大昂立的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較湯臣倍健反而高了不少。推測原因可能如下:雙方在營收規模上的差距導致湯臣倍健(年營收30億元)的自然銷售規模大于交大昂立(年營收3億元),同時交大昂立的銷售費用產出能力和湯臣倍健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不夠效率。下圖為研發收入比:
來源:食品伙伴網行業研究院根據財報整理
我們發現交大昂立的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較湯臣倍健也是高的,不應該是研發支出不足的問題。推測原因可能如下:交大昂立的研發效率可能更低,支出了相對更多的費用但卻未產生相對應的收益。
以上比較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交大昂立的問題關鍵在于運營效率上,產品仍然需要一款“爆款”來打開市場。研發支出一定的情況下,如何生產出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并通過合理的宣傳支出擴大營收是將下一階段交大昂立面臨的主要問題。
五、總結
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保健品行業經歷了幾度沉浮。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三株、飛龍等企業已經或是倒閉或是淡出人們視野,整個行業經歷了由魚龍混雜、管理混亂到如今的CFDA成立,監管常態化。中國保健品市場也將重新回到這個行業產生的原點:滿足人們日益重視的身體健康需求。近年來國內保健品行業的優秀企業或者從精神方面滿足需求,做大量的“灌輸性”廣告,植入產品理念,或者從效用方面滿足需求,改善客戶身體健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愿交大昂立早日找到“市場之錨”,重新楊帆回到當初的那個“大航海時代”。
日期:20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