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SC知識-如何審核供應商IQC檢驗

   2023-11-03 質量發布898
核心提示:本文通過檢驗流程的梳理、風險點的列示、配合案例解析,淺析進料檢驗審計的思路。……(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QC進料品質檢驗,指對采購進來的原材料和產品組成部分做品質確認和查核,即在供應商送達原材料等,入庫之前通過全檢或者抽樣的方式對品質進行檢驗,并最后做出判斷該批產品是允收還是拒收。 
  IQC進料檢驗是企業產品在生產前的第一個控制品質的關卡,同時也關系著采購成本和生產成本的高低,顯得異常重要,同時也易產生問題。
 
  本文通過檢驗流程的梳理、風險點的列示、配合案例解析,淺析進料檢驗審計的思路。
 
一、進料檢驗審計中的風險點
 
  1. 關于檢驗人員的風險點
 
  檢驗員的勝任能力,不符合相關檢驗技術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檢驗制度,未執行檢驗員輪崗制度,檢驗員長期負責對某一項物料的進料驗收作業;不相容職務取樣員與檢驗人員未職務分離;都會增加檢驗失誤和舞弊發生可能性。
 
  2. 抽檢、取樣、封樣、留樣管理中的風險點
 
  抽檢存在規律性、抽檢環境無監控等設施、取樣部位固定性、取樣由送貨單位代取等,都存在作弊空間,增加供應商舞弊可能性。
 
  送檢樣品有供應商明顯標識,或檢驗員經過簡單判斷即可獲知供應商名稱,增加檢驗員與供應商內外勾結的可能性。
 
  封樣、留樣管理混亂,缺乏有效的留樣管理規則和留樣時限,封樣與實際送貨不符,封樣定期不行清理更換,樣品未留存,或保管不善,留樣無法與檢驗記錄一一對應,或者檢驗結果無法驗證,若發生合同糾紛,增加敗訴風險。
 
  3. 檢驗過程及檢驗記錄中的風險點
 
  檢驗范圍覆蓋不足,受客觀的檢驗設備和方法的限制,受主觀保密、定向采購等因素的影響,免檢物資過多,檢驗覆蓋率不足;首先要確定免檢物料的判斷依據是否充足,是不能檢驗還沒檢驗能力或者設備;免檢物料的質量合格證書,產品參數,生產日期等要素是否齊全,是否能為抽檢提供依據。
 
  驗收標準未遵循相關國際/國內行業標準,驗收標準與合同約定的不符,驗收標準寬松,易影響生產品質。
 
  檢驗誤差較大或者人為虛增檢驗誤差讓供應商獲利,不同人員、不同檢驗方法的檢驗結果誤差過大,降低檢驗結算有效性;檢驗結果與實際不符,卻判定合格,檢驗記錄缺乏復核和批準,人為私自修改檢驗結果,都存在檢驗員與供應商內外勾結故意造假嫌疑,導致多付采購款的風險。
 
  4. 檢驗安全及設備校驗的風險點
 
  檢驗未按照規定流程執行,安全設施未定期檢修,檢驗所需危險性化藥的保管不善或使用不當,均會導致傷害企業資產或員工人身安全的異常發生。
 
  檢驗設備未定期校驗,設備保養不充分,都會造成檢測結果誤差較大,同時形成安全隱患。
 
二、進料檢驗審計案例解析
 
  上面講訴了進料檢驗中存在如此之多的風險點,下面通過案例解析的形式,分析審核IQC時的一些現象
 
  案例 1:“三證不一”,糾紛存隱患
 
  進料檢驗中有幾個比較關鍵的技術文件,合同中的約定的技術標準、驗收的技術標準、廠商提供的每批貨物的質量證書,審核中常常發現三個技術文件上的檢驗標準和指標常常不一致,在發生質量問題時就會出現糾紛。
 
  案例2:免檢物資,等于“免死金牌”
 
  在免檢清單的準入條件以及免檢物資的應用效果管控等方面存在管控缺失,準入條件沒有明顯界定,很多物資以保密要求,進入免檢清單,同時免檢物資缺少定期抽驗,使用效果也沒有后續追蹤,免檢物資猶如有了免死金牌,其中以次充好的情況卻常常發生。
 
  進料檢驗是降低進料檢驗風險、保證產品品質的有效輔助手段。SQE通過對供應商的進料檢驗審核,可以梳理和優化流程,但是側重點還是放在制度管理上,只有嚴抓管理才是根本,要督促供應商建立完善進料檢驗流程體系和各個環節的考核制度,將各項相關工作轉化成分解指標和責任,并加強管控部門對其過程的監督與考核,重點放在預防和控制檢驗風險上。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sc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