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伙伴網教您SC知識-關于飲料漲瓶和瓶蓋內螺紋發霉,真實案例必看!

   2024-01-18 食品質量管理公眾號904
核心提示:關于飲料漲瓶和瓶蓋內螺紋發霉,真實案例必看!……(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產品: 
  乳飲料(500ml裝、乳飲料)
 
背景:
 
  本案例涉及的公司為一南方私營企業,老板原來從事家電行業,有一定的資金積累。在遇到鎮上某食品廠改制時,參與了投標,并最終獲得了食品廠的經營權。該食品企業原屬于大集體的,因為體制原因和人員變動、產品老化,再加上整個大環境的變化,企業經濟效益日落西山,鎮政府決定拍賣該公司的經營權。公司的商標曾榮獲市名牌、省名牌、省著名商標等榮譽,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鎮政府一方面為了顏面問題,另一方面,也不想這個產品商標落入“外人”手中,所以,雖然進行了“拍賣”,經操作后,由現在的老板購進,鎮政府仍占有一定股份。
 
  基于原有產品老化,同時也為了樹立公司新形象,老板決定新搞一項目,經與當地大學的幾個食品系教授聯系、咨詢,決定上一條飲料生產線,一方面,老板屬于外行,另一方面,私人老板總想用最少的投資“套”最大的“狼”,工作人員不停地換,不同的師傅有不同的意見和建設措施,加之人員變動頻繁,工廠的車間搞得不倫不類,想“正規”生產又正規不起來,為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質量事件:
 
  由于南方氣候熱得早,公司五月初就開始了生產,并陸續進入了各大超市和農貿批發市場。
 
  2005年5月21日,公司接到一個電話,一家長說他的小孩因吃了公司的乳飲料,吃壞了肚子,去醫院打點滴了,要公司派人前去處理。
 
  老板趕緊指示品管部處理此事。因為產品剛開始銷,旺季還沒到,但不能因小失大,公司代表前去對方家慰問,老板指示不管是不是因為喝了我們的飲料出的問題,小孩的醫療費由公司負擔,還買了些營養品,并要求詢問情況。
 
  我們去了后,小孩喝的瓶子已扔了,就問了他們哪里購買的,然后直奔超市,買了幾瓶回來,進行觀察。同時對庫存產品進行查看,經查,發現5月15日的產品,已有幾瓶漲瓶了,趕緊通知銷售部,停止銷售,回收產品,尋找原因,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15日以后的產品也陸續出現這種情況,很多包中會有一、二瓶出現漲瓶現象(產品是用熱收縮薄膜包起來的,12瓶一組)。據統計,一批產品中,有320包,其中106包發現漲瓶,總計漲瓶95瓶,而且到月底,又發現了瓶蓋內側螺紋處發霉,據統計,有近四分之一的產品有此現象,消費者要喝時,一打開瓶蓋,就會發現發霉情況,食欲頓失!只好把整批產品封存起來。
 
調查分析:
 
  事件發生后,我們把同期產品拿到化驗室,進行微生物檢測,發現細菌高達3.2×104個/g,于是進行了原因調查,列出了調查方案:
 
  1.對主要原輔料進行了微生物檢測,品種包括:奶粉、糖。對于其它的,估計可能性不大,而忽略了檢測;
 
  2.對設備,一方面做涂抹試驗,一方面加強清洗、消毒,采用“熱堿水-清水-酸洗-清水-熱水清洗”的程序進行處理;
 
  3.對車間空氣做空氣沉降試驗,并加強室內空氣流通,上班前、中途暫停、下班后對空氣用紫外燈殺菌;
 
  4.殺菌時間和溫度不到,或者表失靈。
 
  經檢測,細菌數據統計見表1.2。
 
  表1.2  漲瓶飲料的細菌數據統計表
  

原輔料:

奶粉

1.2×103/g

白糖

140個/g

設備涂抹(設備殺菌后)

配料桶

10個/cm2

牛奶泵

15個/cm2

殺菌機管道內壁

10個/cm2

保溫桶

10個/cm2

暫存桶(灌裝機上方)

18個/cm2

灌裝頭

10個/cm2

瓶蓋

125個/cm2

瓶子

80個/cm2

員工手

360個/cm2

空氣沉降:

配料桶旁

12個/5min

殺菌機旁

20個/5min

保溫桶旁

31個/5min

灌裝機旁

45個/5min

冷卻水槽旁

80個/5min

料液在線測試

配料桶料

800個/g

殺菌機管道出口料

10個/g

保溫桶料

10個/g

暫存桶料(灌裝機上方)

40個/g

灌裝頭 

 

前期         前

13個/g

             后

14個/g

中期         前

45個/g

             后

13個/g

 
  從以上數據來看,衛生情況還基本符合企業相關標準要求,根據現有數據分析,應該不會出現大面積的漲瓶,而且從時間上看,也不應這么短的時間就反應出來,因此斷定,肯定存在其他原因。
 
  對殺菌用的蒸汽壓力表、溫度表,進行了校對,未發現問題,對瞬間殺菌機下方的疏水閥進行檢查,也正常。經過以上分析,將懷疑的重點又轉移到瓶子上。考慮到瓶子和瓶蓋細菌較多,因為是小廠生產,衛生可能不過關,同時也懷疑瓶子冷卻時會不會進冷卻水,于是又做了以下微生物測試,結果見表1.3。
 
  表1.3  瓶子和瓶蓋的微生物測試結果
  

冷卻水(加氯)(生產中期檢測)

100個/g

熱灌裝后,常溫下倒置放10分鐘(利用余熱對蓋子殺菌)蓋子露在水面上冷卻 

15個/g

蓋子沒在水面中冷卻

120個/g

熱灌裝后直接冷卻蓋子露在水面上冷卻

17個/g

蓋子沒在水面中冷卻

190個/g

  結果表明,產品在冷卻時,進冷卻水的可能性很大!公司進的瓶子是一私人廠家生產的,原是從江蘇進的,但因價太高,后改從浙江黃巖進貨。后經詢問,瓶口沒經高溫結晶處理,不能耐熱,不能達到高溫滅菌要求。(當時老板采購時貪圖便宜,是造成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對此,我們要求停用該批瓶子,重新采購。
 
  另外,在上述問題還沒完全弄清楚時,在五月份底,又出現成品蓋子內側螺紋處發霉現象!我們判斷是灌裝時殘液留在外面,蓋子擰緊后基本上沒對它產生殺菌處理,于是,我們改裝了設備,在灌裝后的產品運輸過程中,軌道兩側安裝了四個溫開水噴射裝置,沖洗掉漿料殘液,然后再旋蓋子。
 
  經過以上整改措施,并在搞好車間衛生、蓋子消毒的情況下,產品質量保持了穩定。
 
工作體會:
 
  出了質量問題后,要仔細分析原因,而且要抓緊,有計劃性,列出可能產生問題的情況,要同時展開,特別是微生物方面,一方面存在取樣的偶然性,另一方面,檢測需要時間,但車間往往不等人!特別是生產旺季,停也不是不停也不是,品質部門壓力很大!
 
  另外,在私人公司工作,一定要站在“正規”的立場想問題,至少要事先給老板說明存在的可能危險!否則,很難做事的!外環境不好、設備存在先天性不足,材料要便宜,質量要保證,實際運作時,很難的!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sc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