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曲靖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畜牧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1-05-25 225
核心提示: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畜牧業,對于促進農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
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畜牧業,對于促進農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改善人們膳食結構,提高國民體質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十五”以來,我市畜牧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已經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當前,我市正處在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的關鍵時期,為做大做強畜牧產業,加快推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工作重點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增加農民收人為目標。堅持跨越式發展思路,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和增長方式,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和畜產品加工,做強做優生豬產業,突出發展肉牛、肉羊產業,加快發展禽蛋和奶類產業,全面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產業支撐,把畜牧業建成我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二)工作重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畜牧業發展要做到“兩個堅持”,推進“六個轉變”,即堅持發展與保護并重,飼養與防疫兩手抓;堅持以人為本,把給護人的健康擺在動物防疫首位。推進養殖小區和適度規模建設;轉變畜牧業養殖方式;培育適應市場的新型主體,轉變畜牧業經營方式;引導科學消費,轉變畜禽流通和屠宰方式;加快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轉變畜牧獸醫科技支撐方式;調整結構,轉變畜牧業資源利用方式;加大產業保護力度;轉變畜牧獸醫管理方式。
 
  (三)目標任務。到2010年,全市出欄肉豬1200萬頭、肉牛100萬頭、白羊2(hi萬只;農民人均出欄3頭(只)以上以肥豬為主的家畜;全市實現畜牧業產120億元,畜牧業收人90億元;農民人均畜牧業產值2000元。
 
  二、優化布局,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和增長方式
 
  (一)優化畝產品區域布局。根據全市畜禽資源狀況;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加快畜禽優勢產業帶建設,形成符合曲靖實際、富有曲靖特色、發揮曲靖優勢的畜產品產區。
 
  肉豬產業:宣威、會澤、富源、沾益以發展勝用型肉豬及制品為主;依托宣威火腿品牌,突出火腿精深加工。麒麟、馬龍、陸良、師宗、羅平以發展鮮用型肉豬為主,突出鮮肉及產品系列加工。扶持重點鄉鎮60個,年出欄肉豬850萬頭以上。
 
  肉牛產業:把會澤建成年出欄肉牛30萬頭以上的優質肉牛基地縣,把宣威、沾益、富源、羅平。師宗建成年出欄肉牛川萬頭以上的重點縣。例者重點鄉鎮41個,年出欄肉牛40萬頭以上。
 
  肉羊產業:把會澤建成年出欄肉羊40萬只以上,沾益、馬龍、宣威jz:宗、富源、羅平建成年出欄肉羊20萬只以上的基地縣,把陸良建成10萬只奶山羊養殖基地縣。扶持重點鄉鎮50個,年出欄肉羊100萬只以上。
 
  (二)大力發展健康養殖。轉變養殖觀念,調整養殖模式,大力發展養殖小區和適度規模飼養,徹底改變部分地方人畜混居、畜禽混養的落后狀況,改善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根據市場需求鞏固和建立一批標準化、規模化商品生產示范基地,提高畜產品批量供給能力。大力推廣牛羊舍飼半合飼飼養技術、高床養羊技術、生豬熟改生喂技術,提高養殖效益。
 
  (三)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全面推行無公害生產,實行從產地環境、投人品管理、飼養過程、市場銷售全程監管,不斷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竟爭力。加大畜禽養殖環保建設與治理力度,重點支持養殖場、養殖小區和養殖大戶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加快環境友好型畜牧業發展步伐。
 
  (四)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業。把發展畜產品加工業作為發展現代畜牧業和產業化經營的突破口,積極發展畜產品精深加工,以加工帶基地,以加工促發展,實現畜產品加工增值,盡快改變以原料外銷為主的局面。按照“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帶動農戶、滾動發展”的思路,扶持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市場、效益好、示范帶動功能強的畜產品加工和營銷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加工龍頭與養殖場(戶)、畜牧專業合作組織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訂單畜牧業。積極扶持和發展畜牧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維護其合法權益。有關部門要為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做好建設用地、金融扶持、畜產品運輸綠色通道、人才培訓、技術指導等服務工作,促進畜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
 
  (五)促進畜牧業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堅持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相結合,不斷提高畜牧業發展的技術裝備水平。加快畜禽新品種培育加強地方優良畜禽品種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組織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關統技術科研;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力度,盡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基層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加速現有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大畜牧獸醫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普及,重點推廣養殖小區規模生產技術、瘦肉型豬配套養殖技術、高產奶牛繁育與規范化飼養技術、優質牛羊經濟雜交技術、禽蛋生產技術、動物疫病診斷和綜合防制技術、農田種草養畜技術、農作物秸稈青貯及利用技術、配合飼料生產應用技術等,實施畜牧科技人戶工程,加大對養殖戶的培訓力度,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
 
  三、建立健全畜牧產業發展四大體系
 
  (一)完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實施畜禽良種工程,建設一批種畜禽場,完善以縣鄉為主的人工授精改良網絡,提高畜禽自主繁育、良種供應以及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能力,建立符合我市實際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大力普及和推廣畜禽良種,提高良種覆蓋率。繼續執行良種補貼政策,加大對畜禽良種引進、繁育和推廣的支持力度。
 
  (二)構建飼草飼料生產體系。大力發展飼料工業,積極探索飼料加工企業與畜禽養殖戶、養殖基地實行產銷合作的機制和途徑,推進飼料工業產‘業化經營,強化飼料質量安全監測,實現全程監控。大力推廣草地改良、人工種草和草田輪作方式,推行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元種植結構。加快飼草飼料資源的開發利用;促進畜牧業循環經濟發展。
 
  (三)強化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強化動物疫病防控,做好重大動物疫病和畜禽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控工作。做到種畜禽無主要疫病從源頭提高畜禽建康水平。進一步加強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和管理,逐步實行動物疫病防控區域化管理。加強重大動物疫情監測預警預報,提高對突發重大動物疫病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和完善畜禽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依法實行強制免疫。加強獸藥質量和獸藥殘留監控,強化動物衛生執法監督。建立健全重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反應死亡補償機制,確保免疫工作落到實處。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獸醫行政管理機構、獸醫行政執法機構和各級獸醫技術支撐體系,加強基層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機構建設,穩定隊伍提高人員素質。
 
  (四)建立健全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1、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監管。建立健全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加快市級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建設,強化質量管理,完善檢測手段,加大對畜產品質量的檢測監控力度。加快建立畜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按照農業部《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的要求,建立畜禽養殖檔案,落實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備案規定。加強養殖全程的質量監管,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產品生產。
 
  2、加強對屠宰加工環節的監管a逐步推行屠宰加工企業分級管理制度,加強對屠宰加工技術人員及肉品檢驗人員的技能培訓,推行屠宰加工技術人員及肉品檢驗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和肉品強制檢驗制度。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及銷售病害肉等不法行為,確保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肉”,確保消費安全。
 
  3、加強對畜產品市場和獸藥飼料的監管。堅持一手抓生產,一手抓流通,切實加強對畜產品市場的監管逐步建立一批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畜產品交易批發市場,解決群眾‘買難、賣難”問題,確保畜產品運銷暢通。積極開展瘦肉精、蘇丹紅等違禁添加物的專項整治,嚴格獸藥飼料市場準人,實施獸藥飼料質量監督檢查,加強對動物源性飼料的監測C加大對各類違法行為的查處和打擊力度,確保上市畜產品質量安全。
 
  4、加快畜牧產業信息化體系建設。分期分批建立市縣鄉畜牧信息網絡,及時收集、分析和發布畜產品市場信息,引導廣大養殖戶、養殖加工企業按市場需求組織畜產品生產和加工流通,提高養殖和加工效益。
 
  四、進一步完善畜牧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圍繞全市到2010年實現“農民人均出欄3頭(只)以上以肥豬為主的家古 的目標,各縣(市)區要切實加強領導,制定措施,增加投人,確保產業發展目標的實現。從2008年起,市級財政每年安排畜牧產業發展資金1000萬元,重點扶持以下環節:
 
  (一)建立能繁母豬補貼制度。為充分調動能繁母始養殖者的積極性,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對飼養能繁母豬的養殖戶(場)給予補貼的政策,補貼標準為每頭50元,其中中央財政補貼60%,省級財政補貼20%,市級財政補貼6%,縣(市)區財政補貼14%。
 
  (二)積極推進能繁母豬保險工作。為有效降低能繁母豬的風險,鼓勵能繁母豬生產,國家建立能繁母豬保險制度,保費中央財政補貼50%,省級財政補貼15助,市級財政補貼5阮,縣(市)區財政補貼10%,養殖戶承擔20%。
 
  (三)完善豬、牛、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快良種豬、牛、羊場建設,提高良種覆蓋率。市級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對重點豬、牛、羊擴繁場和良種豬、牛精液給予補助。
 
  (四)建立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反應死亡補償機制。強制免疫反應死亡數按牲畜免疫數的萬分之三計算,補償標準按云南省財政廳、云南省農業廳《關于牲畜口蹄疫撲殺補助標準的通知》(云財農[2001)127號)執行:山羊每只260元,綿羊每只300元,仔豬每頭200元,肉豬每頭600元,犢牛每頭800元,黃牛每頭1400元,水牛每頭1500元,奶牛每頭3000元。市級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不足部分由縣(市)區解決。
 
  (五)加大養殖小區和適度規模養殖示范村建設的扶持力度。市級財政每年安排400萬元,新建畜牧養殖小區(養殖大戶)100個,對飼養能繁母豬100頭以上,或年出欄肉豬2000頭、肉牛100頭、肉羊500只、肉禽(兔)2萬只以上的養殖小區(養殖大戶),給予補助。
 
  (六)加大對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對有品牌、科技含量高、效益好、聯系農戶密切、市場競爭力和帶動能力強的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享受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
 
  (七)認真落實畜牧業用地優惠政策。《畜牧法》第37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畜牧業合作經濟糾織按照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立的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用地按農業用地管理。各級政府特別是鄉(鎮)一級政府,要根據各地畜牧業發展規劃要求,把畜牧業用地納入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科學安排養殖布局和生產規模,以解決畜牧業發展無用地規劃的問題。
 
  (八)加快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采取聯戶擔保、專業合作社擔保等多種方式,為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戶提供信用擔保服務,解決養殖戶“貸款難”問題。銀行金融機構要對標準化養殖場的貸款給予重點支持。
 
  (九)改革和創新科技服務方式。鼓勵畜牧部(科技人員帶薪創辦、領辦畜牧養殖(加工)龍頭企業或到龍頭企業開展有償技術服務,其履職、考核等關系及其他待遇不變。
 
  養殖小區和適度規模養殖示范村建設,由各縣(市)區畜牧部門年初提出項目建設計劃,報市畜牧局審定后組織實施,項目建成后經檢查驗收合格兌現補助經費。縣(市)區發展改革、農業綜合開發、農業、林業、扶貧等部門要整合資金,積極支持養殖小區建設。
 
  五、切實加強對畜牧產業的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把加快發展畜牧業作為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措施擺上重要日程,認真研究扶持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增加投人,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加快發展。研究制定發展規劃;積極培育典型;加強示范引導,創新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新機制。
 
  (二)建立領導掛鉤制度,嚴格考核獎懲。建立市、縣領導掛鉤畜牧產業工作制度,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畜牧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實行目標管理,層層簽訂目標,明確責任,狠抓落實,確保各項任務和措施落到實處。
 
  (三)依法保護畜牧業發展。各級各相關部門要深人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畜牧獸醫法律法規和畜牧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大普法力度,提高畜牧業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完善執法體系,規范監督管理行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四)高度重視信息引導工作。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發布制度,加強對畜牧業生產的預測預警,及時發布市場信息,指導生產者合理安排生產促進畜產品均衡上市,防止畜產品價格大起大落促進農民增收。


 
地區: 云南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