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衡水高新區和濱湖新區管委會,市直相關部門: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18〕17號)、《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冀政字〔2020〕71號)要求,加快實施“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以下簡稱“三線一單”),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扎實推進全市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和衡水湖生態保護為核心,按照“守底線、優格局、提質量、保安全”的總體思路,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和保障人居環境安全為目標,構建“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衡水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為加快建設經濟強市、美麗衡水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三線一單”為導向,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模、結構、布局、效率等多層次多領域,推動全市綠色轉型發展。
堅持統籌銜接,突出重點領域。落實國家、河北省、衡水市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要求,突出全市生態環境管控的系統性、整體性,加強重點區域和流域統籌治理,充分銜接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工作成果,統籌抓好重點領域生態環境綜合管控。
堅持因地制宜,實施差別管控。從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明確差異化的生態環境管控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類規劃之中,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建立健全以“三線一單”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居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提升,打造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系統格局。
生態保護紅線。重要生態功能區域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環境質量底線。地表水國、省考斷面優良(Ⅲ類以上)比例逐步提升;PM2.5年均濃度持續降低,達到45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穩步提升,達到75%;土壤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穩步提升。
資源利用上線。以保障生態安全、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合理確定全市資源利用上線目標,實現水資源與水環境、能源與大氣環境的協同管控。
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建成藍天、碧水、凈土的美麗衡水。
二、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綜合生態資源環境要素管控分區,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特征,劃定全市環境管控單元。從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和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編制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實施全市差別化生態環境管控。
(一)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劃分
全市共劃定優先保護、重點管控和一般管控單元,共計113個。
1.優先保護單元。共計28個,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0.5%,主要包括衡水湖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森林公園、重要引調水通道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態環境功能的區域。
2.重點管控單元。共計77個,占全市國土面積的46.6%,主要包括城鎮規劃建設區、各類產業園區和開發強度高、污染物排放強度大、生態環境問題較為突出的區域等。
3.一般管控單元。共計8個,占全市國土面積的42.9%,指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以外的區域。
(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以全市發展和保護的戰略格局為導向,以環境管控單元為基礎,從全市、單元兩個尺度,從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和資源利用效率等四個維度,明確禁止、限制、修復與整治等生態環境準入和管控要求,建立“1+113”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管控體系。“1”為全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總體要求,包括生態環境改善目標與管控的基本要求;“113”為細化全市環境管控單元,重點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實施差異化的生態環境管控。
(三)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
突出區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戰略要求,強化生態系統保護和環境污染治理,加強生態空間分區管控。不斷加強以衡水湖為重點的生態系統保護,嚴格控制衡水湖周邊區域開發與建設管控;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系統化管控,有序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大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力度,加強揮發性有機物與氮氧化物協同控制;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和污染地塊分用途管理,加強土壤、地下水污染風險防控。
1.優先保護單元
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要求,除有限人為活動外,依法禁止其他城鎮和建設活動。一般生態空間突出生態保護,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意改變用途。重大引水工程河流兩側范圍嚴格執行引調水工程等相關法律規定。
2.重點管控單元
城鎮重點管控單元。優化產城空間布局,有序實施高污染、高排放工業企業整改或搬遷退出;強化交通污染源管控;完善污水治理設施;加快城鎮河流水系環境整治;加強工業污染場地環境風險防控和開發再利用監管。
產業園區重點管控單元。嚴格產業準入標準,完善園區設施建設,推動設施提標改造;深化污染物治理措施,落實排污許可證制度;強化資源利用效率和地下水開采管控。
農業農村重點管控單元。優化規模化畜禽養殖布局,加快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逐步推進農村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控制地下水超采區農業地下水開采。
3.一般管控單元
嚴格執行國家、省、市關于產業準入、總量控制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等管控要求。
三、實施要求
(一)支撐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強化“三線一單”與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關規劃的互動銜接,把“三線一單”作為資源開發、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城鎮建設、重大項目選址的重要依據,不斷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重要指導作用,各類開發建設活動要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等管控要求融入決策和實施全過程,以“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支撐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確保發展不超載、底線不突破。
(二)促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衡水高新區和濱湖新區管委會、各相關市直部門(以下簡稱“各縣市區、相關市直部門”)在相關規劃編制、產業政策制定中要將“三線一單”確定的環境質量目標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等作為重要參考依據。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和保障人居環境安全為核心,充分發揮“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基礎性作用,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目標和污染物排放聯動管理,強化“三線一單”相關成果在生態、大氣、水、土壤等要素環境管理中的應用。
(三)做好產業準入環保支撐
各縣市區、相關市直部門要落實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管控要求,將“三線一單”成果應用到規劃環評審查和建設項目環評審批中,將“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具體產業園區和單元項目準入的重要支撐。
(四)提高生態環境監管針對性
生態環境保護和其他負有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的部門要將“三線一單”作為監督開發建設行為、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依據,將“三線一單”確定的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作為環境監管重點區域,將“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重點內容,推進生態環境監管精細化、規范化。
(五)建立評估調整更新機制
原則上每五年由市生態環境局組織一次全市“三線一單”實施情況評估與調整,會同市有關部門編制調整更新方案,按程序報批發布。五年內,因法律、法規以及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等發生重大變化的,以及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依法依規調整后導致“三線一單”內容需更新的,由市人民政府向省政府提出申請,按照程序報批后及時更新。
四、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技術支撐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縣市區、相關市直部門要充分認識建立“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的重要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實施主體責任,將“三線一單”作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有力抓手,切實抓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和監管。
(二)強化技術支撐
建立“三線一單”調整的工作機制,組建長期穩定的專業技術隊伍,落實相關工作經費,切實做好“三線一單”工作技術保障,不斷探索和推動“三線一單”成果落地應用。
(三)強化實施監督
市生態環境局牽頭,會同各縣市區、相關市直部門,定期跟蹤評估“三線一單”實施成效,切實加強監督,推進實施應用。
(四)開展宣傳培訓
充分運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廣泛開展多種形式“三線一單”成果及實施應用宣傳、教育與培訓,推動試點、加強示范,深入宣傳“三線一單”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大意義和作用,提高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水平,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衡水市人民政府
2021年6月1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