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4180號建議的答復|關于推動北部灣城市群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建議 (農辦議〔2019〕355號)

   2019-08-31 431
核心提示:你們提出的關于推動北部灣城市群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建議收悉。經商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現答復如下。北部灣是我國南部最
    你們提出的關于推動北部灣城市群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建議收悉。經商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現答復如下。
 
    北部灣是我國南部最大海灣,農業資源豐富,氣候條件獨特,農業發展特色鮮明、潛力較大。推動北部灣城市群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對提高當地農業發展質量,保障我國戰略農產品供給,推動農業“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關于出臺支持政策,打造區域優勢農業發展載體
 
    2017年,經國務院批準,《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式印發,提出要發展特色農海產品加工集群,并明確要求要推進原料保障、食品加工、物流營銷一體化發展,延長農海產品加工鏈條,聯合打造制糖、糧油、飲料(茶葉)、肉禽、水產品、林果等特色農林產品加工基地,初步建成綠色農業產業集群。中央有關部門立足當地實際,積極發展北部灣地區特色優勢農業產業,推進三產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不斷推動北部灣地區農業產業集群發展。
 
    一是加快培育區域特色產業。2017年,我部聯合發展改革委、林業局印發《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圍繞特色糧經作物、特色園藝產品、特色畜產品、特色水產品、林特產品五大類,鼓勵地方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促進特色農產品出口,持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在目前已完成的兩批共148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認定中,包括了北部灣地區的玉林三黃雞、欽州大蠔、陸川縣陸川豬、湛江劍麻、澄邁縣橋頭地瓜等優勢特色農產品,進一步提升了北部灣地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
 
    二是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2015年起,中央財政每年安排資金支持開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工作,2017年試點在全國全面推開。目前,包括北部灣城市群中的雷州市、儋州市在內的共153個縣(市、區)被認定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單位,先導區的創建為北部灣地區促進資源要素的集中集聚,增強融合發展的協同優勢,加快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支撐。
 
    三是支持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2017年以來,我部和財政部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現代農業的部署要求,連續3年印發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通知文件,中央財政拿出65億余元專項資金,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先后批準創建114個、首批認定20個國家產業園。其中,廣東茂名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等8個產業園被批準開展創建工作,產業園以“姓農、務農、為農、興農”為宗旨,堅持集聚建園,吸引各類先進要素、經營主體、政策資金向產業園集中,從而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集群。
 
    四是支持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2017年8月,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啟動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認定,指導各地結合本地區實際開展創建示范工作。2019年,發展改革委已認定并公布了首批100個示范園名單,正在開展第二批創建單位評審工作。北部灣地區符合條件的縣(市)可按照《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認定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要求,申報第三批示范園創建,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予以積極指導和支持。
 
    五是促進北部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目前,我國同有關國家已簽署的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基本納入了地方合作條款,鼓勵我國與有關國家地方和城市間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建立友好合作關系,重點圍繞農業等領域深化合作。北部灣地區有關部門可在相關合作框架下,推動同有關國家開展農業發展經驗分享和農業項目合作,為國家農業國際合作探索有效途徑。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中央有關部門貫徹《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和《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有關要求,繼續加強與北部灣地區所在省區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力度,針對農業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策略等,進一步加強指導,形成工作合力,細化實化有關政策舉措,加大支持力度,推動北部灣地區構建全鏈條的現代農業和海洋產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北部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
 
    二、關于搭建區域協同科創新平臺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2014年,我部印發了《關于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建設的意見》,推動設立了100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整合資源,面向市場,探索建立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政府擇優委托的科研立項機制,引導農業科研院校試點單位建立“科研院校+示范基地+農技推廣體系”,其中在北部灣地區設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5個。針對北部灣城市群的香蕉、糖料、荔枝、龍眼、木薯、天然橡膠等36個產業中的科技問題,我部在廣西、海南兩省區聘用首席科學家3名,崗位科學家49名,設立綜合試驗站78個,中央財政資金每年投入7420萬元,以北部灣農業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重點圍繞動植物種質資源收集與創新、水肥高效利用、病蟲草害綠色防控、農機具裝備研發、高值加工利用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并通過綜合試驗站進行新技術、新產品的試驗示范,全程為北部灣地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科技支撐。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圍繞北部灣地區特色優勢農業發展,引導和鼓勵更多優秀農業技術專家到北部灣地區開展農業合作和技術指導,支持北部灣地區引進、集成、示范推廣先進實用農業技術,提升北部灣地區農業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增強發展后勁。
 
    三、關于設立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基金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農業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在引導各類資本為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聯合體提供融資支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著力解決“三農”領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是積極推進國家融資擔保基金設立運作。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國家融資擔保基金設立運作,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發揮作用,建立銀行與擔保機構之間,中央、省、市、縣四級擔保機構之間的多層次風險分擔機制和業務聯動機制,實現基金、擔保機構、銀行“利益融合”,有效改善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環境。截至2018年底,國家融資擔保基金首期出資166億元已全部到位,已與10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簽署銀擔戰略合作協議,與17個省市擔保再擔保機構簽訂再擔保合作協議。二是加強對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運作的政策引導。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作用切實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不以營利為目的,在可持續經營的前提下,保持較低費率水平,引導各級政府性擔保、再擔保機構堅守擔保主業,聚焦支小支農、發揮增信作用,為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提供增信和融資支持。三是建立健全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2016年以來,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大力推進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成立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推動組建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公司,逐步向市縣、基層延伸分支機構、開展實質性運營。2018年累計新增擔保項目19.19萬個,新增擔保額640.6億元;2018年底在保項目21.27萬個,在保余額684.7億元。同時,為進一步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支持力度,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做好創業擔保貸款財政貼息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進一步完善創業擔保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加大財政貼息支持力度,加強創業擔保貸款數據監測和分析工作。
 
    當前,在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方面,中央財政現行政策已有所體現,鼓勵由社會資本主導發起設立和管理運營基金,政府部門主要側重相關政策制定、市場環境建設等工作。考慮到基金運作主要是市場化、專業化行為,由社會資本設立和管理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基金,符合市場化原則,有利于發揮市場機構的專業優勢,也能更好的服務農業企業需要。如有地方政府出資建立此類基金,在投資過程中應當避免出現“明股實債”等問題,防止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引導和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和涉農資本投資北部灣地區農業產業集群發展,促進更多金融資金配置到北部灣地區農業產業集群發展,促進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當地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更好滿足鄉村振興的多樣化金融需求。
 
    感謝您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我部工作給予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  010‐59192527
 
    農業農村部
 
    2019年8月31日
 
    附件:
 
      農辦議2019-355.CEB


 
標簽: 農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