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0035號(農業水利類007號)提案答復的函|關于推進三峽庫區柑橘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提案

   2019-08-29 577
核心提示:九三學社中央:關于推進三峽庫區柑橘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提案收悉。經商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現答復如下。一、關于加強頂層設計,發
九三學社中央:
 
    關于推進三峽庫區柑橘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提案收悉。經商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強頂層設計,發揮規劃引領作用
 
    近年來,我部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發展柑橘等特色優勢產業。一是加強規劃引導。2003年和2008年,我部兩次發布《全國柑橘優勢區域布局規劃》,2013年,我部制定印發《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13—2020年)》,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柑橘優勢區域集中,明確發展思路、目標任務、主攻方向和發展區域,重點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良種苗木繁育基地、標準化生產基地、現代化加工基地等,打造區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柑橘優勢產業帶。我部高度重視長江經濟帶農業農村發展,2018年,印發《關于支持長江經濟帶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長江經濟帶11省(市)開展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集成“全環節”綠色高效技術,構建“全過程”社會化服務體系,打造“全鏈條”產業融合模式,推動種植業提質增效。二是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017年,我部會同發展改革委、林業局編制印發了《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創建并認定300個左右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以下簡稱“特優區”),重點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倉儲物流基地、科技支撐體系、品牌建設與市場營銷體系、質量控制體系等。國家級特優區聚焦發展特色糧經作物、特色園藝產品、特色畜產品、特色水產品、林特產品五大類29個品種,目前已認定2批共146個國家級特優區,包括奉節臍橙、宜昌蜜桔等12個柑橘特優區。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大對柑橘等特色產業支持力度,加強規劃引導,指導各地根據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優化品種結構,提升質量效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二、關于加大支持力度,推動庫區產業發展
 
    我部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積極推動柑橘等產業綠色發展,提升產品質量,促進農民脫貧增收。一是支持標準化生產。2017—2018年,我部每年安排中央財政資金開展綠色高質高效整建制創建,集成推廣包括柑橘在內的經濟作物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生態環保技術模式,引導農業發展方式轉變。2019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資金支持綠色高效技術推廣服務,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集成“全環節”綠色高效技術,構建“全過程”社會化服務體系,打造“全鏈條”產業融合模式,引領“全縣域”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帶動大面積提質增效。二是推進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2017年,在優勢產區選擇100個既是果菜茶生產大縣,又是畜牧養殖大縣的示范縣(市),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2018年試點范圍擴大到150個縣(市)。探索“果沼畜”“菜沼畜”等生產模式,促進果菜茶提質增效和資源循環利用。2019年在全國選擇175個重點縣(市)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強化農牧結合,以果定畜、以畜定沼、以沼促果,推動種養業在布局上相協調、在生產上相銜接。三是開展老果園改造。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柑橘等水果主產區果園陸續進入更新期,老果園約占我國水果總面積的2/5。近幾年,我部在水果產區開展老果園改造技術示范與推廣,指導各地聯合農技推廣部門、科研院所、農業企業等,以改品種、改樹形、改土壤、減密度、減化肥、減農藥“三減三改”為技術路徑,提高優果率、提升經濟效益。四是加強產業技術體系建設。2007年,我部會同財政部啟動建設柑橘產業技術體系,設立柑橘產業技術研發中心,聘請首席科學家1名,崗位科學家26名,設立綜合試驗站28個。中央財政每年投入3250萬元,以產品為單元,以產業為主線,從研發到市場各個環節緊密銜接,支持在柑橘品種選育、病蟲害防治、農機化、加工、質量安全等領域開展研究和示范,為柑橘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五是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目前,發展改革委在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安排用于農業農村的投資占年度總投資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重點支持包括三峽庫區在內的中西部地區加強重大水利工程、高標準農田、農村道路、飲水安全、農村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柑橘等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爭取扶持政策,強化項目管理服務,通過政策精準發力,加快推進柑橘產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三、關于加強監管體系建設,防范重大疫病風險
 
    我部歷來高度重視重大植物疫病防控工作,采取多種措施加強監測預警,推進統防統治,減輕災害損失。一是加大資金支持。中央財政設立農業生產救災資金,用于支持發生重大農業自然災害和農業生物災害的省市,資金由各省財政、農業農村部門根據災情提出申請,財政部商農業農村部根據災害發生情況等因素將資金切塊下達到省,由各省統籌用于規定范圍內的農業生產救災工作。對于“設立專項資金,建立庫區危險性病蟲害阻截帶,建設監測和預警平臺,開展檢疫隔離、預測預報和統防統治”建議,可在農業生產救災方面已有的相應專項資金中統籌支持。二是嚴格調運檢疫制度。《植物檢疫條例》第七條明確規定“凡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論是否列入應施檢疫的植物、植物產品名單和運往何地,在調運之前,都必須經過檢疫”。2017年,我部制定印發了《農業植物檢疫單證編號規則》,嚴格檢疫單證全國統一編號,實現了調運植物產品網上核查和溯源管理。三是大力推進聯合執法。2015年以來,我部連續五年組織開展檢疫專項聯合執法檢查,今年又組織開展了以柑橘黃龍病等13種檢疫對象為重點的農作物種子種苗檢疫專項執法檢查行動,打擊違規調運行為。各地加大檢疫執法力度,查處了一批違法調運種苗的經營企業,銷毀了一批高風險種苗,從源頭上防止染疫種苗流入生產環節。據統計,近年來各地累計銷毀違法調運種苗2000多萬株。四是加強檢疫信息化管理。為提升農業植物檢疫審批的信息化水平和執法監管能力,2017年我部組織開發了“全國農業植物檢疫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了植物產品生產、調運環節植物檢疫信息互聯互通、實時查詢。2019年,組織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全面摸清轄區內農作物種子種苗生產繁育單位、種子種苗基地情況,建檔立冊,分片包干,對種子種苗基地實行網格化和網絡化管理。
 
    下一步,我部將結合2020年國際植物健康年活動,繼續組織開展種子種苗專項檢疫檢查行動,盡快修訂《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農業部分)》,重點突出農作物種苗生產調運監管,明確各方責任和義務,規范監管程序,在制度層面提升監管水平。
 
    感謝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關心,希望對我部工作繼續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19年72019年8月 29日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 010–59192807


 
標簽: 農業 柑橘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