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寧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我國滇黔桂石漠化地區茶葉產業發展助推西部脫貧的提案收悉。經商財政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強茶葉質量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建設
我部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采取多種措施加強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一是加強追溯管理制度建設。制定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試行)》等6個文件,加強制度建設,強化規范管理。二是加強國家追溯平臺建設。2017年7月,建成國家追溯平臺并上線試運行,截至2019年4月底,全國共有10417家生產經營主體、2129家監管機構、625家檢測機構、661家執法機構注冊使用國家追溯平臺,上傳數據5.3萬條。三是加強追溯管理標準建設。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專用術語》《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標識格式與編碼規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數據格式規范》等11項追溯技術標準,初步形成覆蓋基礎數據、應用支撐、數據交換、網絡安全、業務應用等類別的標準體系。四是推動實施追溯“四掛鉤”機制。2018年10月,印發《農業農村部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農業品牌推選、農產品認定、農業展會等掛鉤的意見》,積極推進創建、認定、推選等工作與追溯掛鉤。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
二、關于加強石漠化地區茶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我部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積極推動茶葉等產業綠色發展,提升產品質量,促進農民脫貧增收。一是推進機械化生產。2018年,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安排186億元,穩步實施農機購置補貼。同時,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制定出臺了《2018—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補貼范圍中已包含了茶樹修剪機、采茶機、茶葉加工機械(包括茶葉殺青機、揉捻機、炒烘干機、篩選機、理條機)等,滇黔桂石漠化地區可以根據農業生產實際需要和補貼資金規模,對納入中央財政全國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的機具實行應補盡補。同時,鼓勵以綠色生態為導向,開展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機械,提升當地特色綠茶、紅茶、黑茶機械化水平。二是加強標準化生產。2017—2018年,我部每年安排中央財政資金開展綠色高質高效整建制創建,集成推廣包括茶葉在內的經濟作物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生態環保技術模式,引導農業發展方式轉變。2019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資金支持綠色高效技術推廣服務,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集成“全環節”綠色高效技術,構建“全過程”社會化服務體系,打造“全鏈條”產業融合模式,引領“全縣域”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帶動大面積提質增效。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爭取扶持政策,強化項目管理服務,通過政策精準發力,加強茶葉主產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茶葉生產水平,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三、關于加強科技試驗示范,促進石漠化地區茶產業科學發展
我部高度重視并積極支持農業領域科研工作,不斷加大支持力度,提高茶葉生產科技水平。一是加大財政投入。通過基本運行經費、基本科研業務費、中央級科研事業單位修繕購置專項資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等,加大對農業領域中央級科研院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支持力度,助力其改善科研基礎條件、自主開展研究等。二是規范茶樹品種管理。2017年4月,我部發布《農業部關于印發〈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指南〉的通知》(農種發〔2017〕2號),制定了包括茶葉在內的29種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指南。同年5月,《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辦法》(農業部令2017年第1號)正式實施。截至目前,全國共審核登記茶樹品種8個。三是推廣優良品種。順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綠色發展需要,通過經濟作物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項目,著力建設一批茶樹種苗繁育基地,圍繞原原種培育、原種保存與擴繁、良種苗木生產等任務,配套建設相關基礎設施、檢測設備和作業機械,提升茶樹良種苗木供應保障能力。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繼續加大對茶產業科技支撐力度,加大對茶葉新品種選育、無毒苗木繁育、精深加工、品牌創建與利用等方面的研發力度,促進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產業競爭力。
四、關于加快一二三產融合進度,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茶葉產值
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不斷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加強對農業領域的扶持,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一是加大資金投入。2018年,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安排財政資金108.19億元,支持包括茶葉在內的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聚焦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和薄弱環節,著力發展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帶和重點生產區域,通過標準化綠色化生產、全程化質量監管、全產業鏈經營、產業融合發展,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同時,實施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開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延伸農業產業鏈,支持農業產業化,提升價值鏈。二是扶持壯大龍頭企業。2019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19年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支持龍頭企業為主體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通過支持發展產業化聯合體,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農戶建立利益聯結,帶動農民就近就業、增收致富。目前,全國經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主管部門認定的龍頭企業達8.7萬家,其中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1.7萬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243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成為促進現代農業建設、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依靠,成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各地利用現有資金渠道,強化政策銜接配合,形成政策集聚效應,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條,促進加工增值,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五、關于加強技術推廣與基地人員培訓
我部高度重視農業生產技術服務體系建設,采取多種措施,加強能力建設,完善茶葉產業發展技術支撐條件。一是加強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建立分級分類培訓機制,通過異地研修、集中辦班、現場實訓、網絡培訓等方式,加強農業技術、政策法規、市場信息、質量安全、生態環保、金融保險等多領域知識技能培訓,增強基層農技人員的業務技能和服務水平。2017年以來,每年組織對全國不少于1/3的基層農技人員進行連續5天以上的脫產業務培訓,有效提升了基層農技推廣隊伍的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二是加強農民教育培訓。2014年以來,我部聯合財政部圍繞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用工需求,加大專業技能型農民培養力度,提高名特優新品和高質量農產品生產水平。三是加大投入力度。2018年,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安排20億元,大力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和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變“全面開花”為“重點推進”。四是創新培訓機制。支持各地建立培育對象數據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遴選一批培育示范基地、實訓基地和田間學校,建立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科研院所等各類市場主體參與的多元培育機制,變“政府培訓”為“多元培訓”。
下一步,我部將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堅持面向產業、融入產業、服務產業,不斷加強產業體系服務帶動能力,提升農技人員培訓精準性,助力產業興旺,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六、關于加強市場開發與品牌打造和茶葉標準化體系建設
我部高度重視農業品牌建設工作,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從規范認證、試點示范、展示展銷、品牌傳播、品牌研究等方面謀劃推動,培育了一大批特色鮮明、質量過硬、信譽可靠的農業品牌。一是全面推進品牌建設。積極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全面推動農業品牌建設工作,將2017年確定為農業品牌推進年,2018年印發了《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推進品牌強農的意見》,部署新時期包括茶葉在內的農產品品牌建設重點工作。二是開展品牌推選工作。近年來,我部積極利用各類農業展會、品牌大會等平臺開展了一系列品牌推選工作。2017年,推選了“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2018年,推動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開展“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工作,為做強貧困地區農業品牌發揮了積極作用。三是加強品牌產品營銷推介。借助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等農業展會以及產銷對接等活動,營銷推介貧困地區品牌農產品,在第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期間,分別舉辦“省部長推介品牌農產品專場”“我為品牌農產品代言”“鄉人鄉味——全國品牌農產品推介活動”等大型公益活動,一批茶葉區域公用品牌脫穎而出,為貧困地區茶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四是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通過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農民日報、中國農業信息網等媒體,對包括茶葉在內的農產品品牌典型范例進行宣傳報道,擴大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加強對茶葉品牌建設的支持和指導,充分借助各類農業展會、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等平臺開展茶葉品牌營銷推介活動,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強化茶葉品牌宣傳推廣,提高茶葉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感謝您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關心,希望對我部工作繼續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19年8月26日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 010–59192807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我國滇黔桂石漠化地區茶葉產業發展助推西部脫貧的提案收悉。經商財政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強茶葉質量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建設
我部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采取多種措施加強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一是加強追溯管理制度建設。制定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試行)》等6個文件,加強制度建設,強化規范管理。二是加強國家追溯平臺建設。2017年7月,建成國家追溯平臺并上線試運行,截至2019年4月底,全國共有10417家生產經營主體、2129家監管機構、625家檢測機構、661家執法機構注冊使用國家追溯平臺,上傳數據5.3萬條。三是加強追溯管理標準建設。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專用術語》《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標識格式與編碼規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數據格式規范》等11項追溯技術標準,初步形成覆蓋基礎數據、應用支撐、數據交換、網絡安全、業務應用等類別的標準體系。四是推動實施追溯“四掛鉤”機制。2018年10月,印發《農業農村部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農業品牌推選、農產品認定、農業展會等掛鉤的意見》,積極推進創建、認定、推選等工作與追溯掛鉤。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
二、關于加強石漠化地區茶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我部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積極推動茶葉等產業綠色發展,提升產品質量,促進農民脫貧增收。一是推進機械化生產。2018年,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安排186億元,穩步實施農機購置補貼。同時,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制定出臺了《2018—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補貼范圍中已包含了茶樹修剪機、采茶機、茶葉加工機械(包括茶葉殺青機、揉捻機、炒烘干機、篩選機、理條機)等,滇黔桂石漠化地區可以根據農業生產實際需要和補貼資金規模,對納入中央財政全國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的機具實行應補盡補。同時,鼓勵以綠色生態為導向,開展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機械,提升當地特色綠茶、紅茶、黑茶機械化水平。二是加強標準化生產。2017—2018年,我部每年安排中央財政資金開展綠色高質高效整建制創建,集成推廣包括茶葉在內的經濟作物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生態環保技術模式,引導農業發展方式轉變。2019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資金支持綠色高效技術推廣服務,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集成“全環節”綠色高效技術,構建“全過程”社會化服務體系,打造“全鏈條”產業融合模式,引領“全縣域”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帶動大面積提質增效。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爭取扶持政策,強化項目管理服務,通過政策精準發力,加強茶葉主產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茶葉生產水平,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三、關于加強科技試驗示范,促進石漠化地區茶產業科學發展
我部高度重視并積極支持農業領域科研工作,不斷加大支持力度,提高茶葉生產科技水平。一是加大財政投入。通過基本運行經費、基本科研業務費、中央級科研事業單位修繕購置專項資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等,加大對農業領域中央級科研院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支持力度,助力其改善科研基礎條件、自主開展研究等。二是規范茶樹品種管理。2017年4月,我部發布《農業部關于印發〈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指南〉的通知》(農種發〔2017〕2號),制定了包括茶葉在內的29種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指南。同年5月,《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辦法》(農業部令2017年第1號)正式實施。截至目前,全國共審核登記茶樹品種8個。三是推廣優良品種。順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綠色發展需要,通過經濟作物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項目,著力建設一批茶樹種苗繁育基地,圍繞原原種培育、原種保存與擴繁、良種苗木生產等任務,配套建設相關基礎設施、檢測設備和作業機械,提升茶樹良種苗木供應保障能力。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繼續加大對茶產業科技支撐力度,加大對茶葉新品種選育、無毒苗木繁育、精深加工、品牌創建與利用等方面的研發力度,促進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產業競爭力。
四、關于加快一二三產融合進度,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茶葉產值
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不斷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加強對農業領域的扶持,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一是加大資金投入。2018年,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安排財政資金108.19億元,支持包括茶葉在內的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聚焦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和薄弱環節,著力發展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帶和重點生產區域,通過標準化綠色化生產、全程化質量監管、全產業鏈經營、產業融合發展,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同時,實施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開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延伸農業產業鏈,支持農業產業化,提升價值鏈。二是扶持壯大龍頭企業。2019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19年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支持龍頭企業為主體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通過支持發展產業化聯合體,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農戶建立利益聯結,帶動農民就近就業、增收致富。目前,全國經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主管部門認定的龍頭企業達8.7萬家,其中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1.7萬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243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成為促進現代農業建設、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依靠,成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各地利用現有資金渠道,強化政策銜接配合,形成政策集聚效應,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條,促進加工增值,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五、關于加強技術推廣與基地人員培訓
我部高度重視農業生產技術服務體系建設,采取多種措施,加強能力建設,完善茶葉產業發展技術支撐條件。一是加強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建立分級分類培訓機制,通過異地研修、集中辦班、現場實訓、網絡培訓等方式,加強農業技術、政策法規、市場信息、質量安全、生態環保、金融保險等多領域知識技能培訓,增強基層農技人員的業務技能和服務水平。2017年以來,每年組織對全國不少于1/3的基層農技人員進行連續5天以上的脫產業務培訓,有效提升了基層農技推廣隊伍的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二是加強農民教育培訓。2014年以來,我部聯合財政部圍繞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用工需求,加大專業技能型農民培養力度,提高名特優新品和高質量農產品生產水平。三是加大投入力度。2018年,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安排20億元,大力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和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變“全面開花”為“重點推進”。四是創新培訓機制。支持各地建立培育對象數據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遴選一批培育示范基地、實訓基地和田間學校,建立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科研院所等各類市場主體參與的多元培育機制,變“政府培訓”為“多元培訓”。
下一步,我部將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堅持面向產業、融入產業、服務產業,不斷加強產業體系服務帶動能力,提升農技人員培訓精準性,助力產業興旺,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六、關于加強市場開發與品牌打造和茶葉標準化體系建設
我部高度重視農業品牌建設工作,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從規范認證、試點示范、展示展銷、品牌傳播、品牌研究等方面謀劃推動,培育了一大批特色鮮明、質量過硬、信譽可靠的農業品牌。一是全面推進品牌建設。積極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全面推動農業品牌建設工作,將2017年確定為農業品牌推進年,2018年印發了《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推進品牌強農的意見》,部署新時期包括茶葉在內的農產品品牌建設重點工作。二是開展品牌推選工作。近年來,我部積極利用各類農業展會、品牌大會等平臺開展了一系列品牌推選工作。2017年,推選了“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2018年,推動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開展“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工作,為做強貧困地區農業品牌發揮了積極作用。三是加強品牌產品營銷推介。借助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等農業展會以及產銷對接等活動,營銷推介貧困地區品牌農產品,在第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期間,分別舉辦“省部長推介品牌農產品專場”“我為品牌農產品代言”“鄉人鄉味——全國品牌農產品推介活動”等大型公益活動,一批茶葉區域公用品牌脫穎而出,為貧困地區茶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四是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通過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農民日報、中國農業信息網等媒體,對包括茶葉在內的農產品品牌典型范例進行宣傳報道,擴大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加強對茶葉品牌建設的支持和指導,充分借助各類農業展會、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等平臺開展茶葉品牌營銷推介活動,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強化茶葉品牌宣傳推廣,提高茶葉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感謝您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關心,希望對我部工作繼續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19年8月26日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 010–5919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