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林、薛康、王天弋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實施‘糧頭食尾’工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提案”收悉。經商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糧頭食尾”工程頂層設計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三農”工作部署,按照“糧頭食尾”指示精神,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發展。一是強化頂層設計。2016年,我部印發《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導各地推動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和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加工融合發展,探索推廣“資源—加工—產品—資源”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2018年,我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等14個部門印發《關于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統籌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與初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與專用原料生產、倉儲物流等上下游產業有機銜接,與營養健康、休閑旅游、健康養生、電子商務等農村產業有機結合、深度融合。二是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積極發展企農契約型、利益分紅型、股份合作型合作模式,形成龍頭企業帶動、新型經營主體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提升農業經營集約化、標準化、綠色化發展水平,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鏈條增值收益。三是豐富融合業態。推進“種植+”林牧漁,形成林下種養、稻漁共生等業態;推進“農業+”加工流通,發展中央廚房、直供直銷、會員農業等業態;推進“農業+”文化、旅游、教育、康養等,發展創意農業、親子體驗、功能農業等業態;推進“農業+”信息,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業態。
近期,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要求,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加快推廣“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優先雇用+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讓廣大農民在融合發展中同步受益、同步提升、同步發展。
二、關于制定優惠政策
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加大優惠政策支持力度,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強化財政扶持。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等渠道,加大對從“田間地頭”到“廚房餐桌”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持力度。支持各級財政部門設立產業引導基金,推動實施“糧頭食尾”工程。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和管理運行相關基金,在符合相關政策規定前提下自主決策、自擔風險,支持糧食產業化發展。二是健全稅收減免政策。持續下調增值稅稅率,農產品稅率由13%下調至9%、農業深加工產品稅率由17%下調至13%。2019年1月,國務院推出支持小微企業的普惠性減稅措施,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100萬元到300萬元部分,分別減按25%、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使實際稅負分別降至5%和10%,并將增值稅免征額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在50%幅度內減征部分地方稅種和附加。三是強化用地保障。2017年、2019年,自然資源部會同相關部門先后印發《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的通知》《關于加強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指導各地在村莊規劃編制、建設用地指標、新增建設用地計劃、盤活空閑農房及宅基地、規范集體建設用地等方面加大對鄉村產業用地傾斜力度。此外,國務院近期印發的《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耕地占補平衡以縣域自行平衡為主,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加大對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的傾斜支持力度。四是強化人才支撐。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截至目前,中央財政累計安排90.9億元支持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高素質農民隊伍初步形成。此外,支持高素質農民對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政策、享受創新創業扶持政策,推進高素質農民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體化融合發展。五是完善金融政策。國務院近期印發的《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引導縣域金融機構將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推動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逐步回歸本源。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鄉村投資興業,發展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鄉村產業。
三、關于開展“糧頭食尾”工程試點探索
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支持各地建設先導區、示范園等,開展示范試點,推廣融合發展可復制的經驗模式。一方面,搭建融合示范載體。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153個,建設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200個、農業產業強鎮552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62個,引導企業重心下沉,在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的中心鎮和物流節點設立加工廠,強化示范輻射帶動。另一方面,總結推廣典型模式。總結了一批以綠色循環農業為主的農業內部融合型、以產加銷一體化為主的產業延伸融合型、以休閑體驗為主的功能拓展融合型、以信息化為引領的技術滲透融合型、以產業園區為主的產城融合型典型模式,形成點創新、線延伸、面推廣的格局。
四、關于全產業鏈安全監管
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農產品全產業鏈安全監督管理,積極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食品安全可追溯。一是健全追溯管理制度。我部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出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試行)》等6項配套制度,指導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二是加強追溯平臺推廣應用。2017年,建成國家食品(產品)安全追溯平臺。2018年,印發《關于全面推廣應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的通知》和《國家追溯平臺運行技術指南(試行)》,加強國家追溯平臺推廣應用。截至2019年4月,全國共有10417家生產經營主體、2129家監管機構、625家檢測機構、661家執法機構已注冊使用國家追溯平臺,上傳數據5.3萬條。三是制定追溯管理標準。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專用術語》《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標識格式與編碼規則》等11項追溯技術標準,初步形成覆蓋基礎數據、應用支撐、數據交換、網絡安全、業務應用等類別的標準體系。
五、關于加強組織領導
近期,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落實鄉村產業振興領導責任制和五級書記抓鄉村產業振興的工作要求,建立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抓總、各部門協同配合、社會力量積極支持、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協調機制。此外,中央修訂《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加強鄉鎮黨委、村黨組織對鄉村治理、鄉村振興工作的領導,強化鄉村振興組織保障。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聚集資源要素,強化創新引領,突出集群成鏈,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推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格局。
感謝你們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關注,希望繼續支持我部工作。
農業農村部
2019年8月30日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
010–59192762
你們提出的關于“實施‘糧頭食尾’工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提案”收悉。經商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糧頭食尾”工程頂層設計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三農”工作部署,按照“糧頭食尾”指示精神,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發展。一是強化頂層設計。2016年,我部印發《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導各地推動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和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加工融合發展,探索推廣“資源—加工—產品—資源”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2018年,我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等14個部門印發《關于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統籌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與初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與專用原料生產、倉儲物流等上下游產業有機銜接,與營養健康、休閑旅游、健康養生、電子商務等農村產業有機結合、深度融合。二是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積極發展企農契約型、利益分紅型、股份合作型合作模式,形成龍頭企業帶動、新型經營主體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提升農業經營集約化、標準化、綠色化發展水平,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鏈條增值收益。三是豐富融合業態。推進“種植+”林牧漁,形成林下種養、稻漁共生等業態;推進“農業+”加工流通,發展中央廚房、直供直銷、會員農業等業態;推進“農業+”文化、旅游、教育、康養等,發展創意農業、親子體驗、功能農業等業態;推進“農業+”信息,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業態。
近期,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要求,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加快推廣“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優先雇用+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讓廣大農民在融合發展中同步受益、同步提升、同步發展。
二、關于制定優惠政策
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加大優惠政策支持力度,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強化財政扶持。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等渠道,加大對從“田間地頭”到“廚房餐桌”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持力度。支持各級財政部門設立產業引導基金,推動實施“糧頭食尾”工程。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和管理運行相關基金,在符合相關政策規定前提下自主決策、自擔風險,支持糧食產業化發展。二是健全稅收減免政策。持續下調增值稅稅率,農產品稅率由13%下調至9%、農業深加工產品稅率由17%下調至13%。2019年1月,國務院推出支持小微企業的普惠性減稅措施,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100萬元到300萬元部分,分別減按25%、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使實際稅負分別降至5%和10%,并將增值稅免征額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在50%幅度內減征部分地方稅種和附加。三是強化用地保障。2017年、2019年,自然資源部會同相關部門先后印發《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的通知》《關于加強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指導各地在村莊規劃編制、建設用地指標、新增建設用地計劃、盤活空閑農房及宅基地、規范集體建設用地等方面加大對鄉村產業用地傾斜力度。此外,國務院近期印發的《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耕地占補平衡以縣域自行平衡為主,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加大對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的傾斜支持力度。四是強化人才支撐。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截至目前,中央財政累計安排90.9億元支持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高素質農民隊伍初步形成。此外,支持高素質農民對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政策、享受創新創業扶持政策,推進高素質農民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體化融合發展。五是完善金融政策。國務院近期印發的《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引導縣域金融機構將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推動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逐步回歸本源。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鄉村投資興業,發展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鄉村產業。
三、關于開展“糧頭食尾”工程試點探索
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支持各地建設先導區、示范園等,開展示范試點,推廣融合發展可復制的經驗模式。一方面,搭建融合示范載體。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153個,建設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200個、農業產業強鎮552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62個,引導企業重心下沉,在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的中心鎮和物流節點設立加工廠,強化示范輻射帶動。另一方面,總結推廣典型模式。總結了一批以綠色循環農業為主的農業內部融合型、以產加銷一體化為主的產業延伸融合型、以休閑體驗為主的功能拓展融合型、以信息化為引領的技術滲透融合型、以產業園區為主的產城融合型典型模式,形成點創新、線延伸、面推廣的格局。
四、關于全產業鏈安全監管
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農產品全產業鏈安全監督管理,積極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食品安全可追溯。一是健全追溯管理制度。我部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出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試行)》等6項配套制度,指導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二是加強追溯平臺推廣應用。2017年,建成國家食品(產品)安全追溯平臺。2018年,印發《關于全面推廣應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的通知》和《國家追溯平臺運行技術指南(試行)》,加強國家追溯平臺推廣應用。截至2019年4月,全國共有10417家生產經營主體、2129家監管機構、625家檢測機構、661家執法機構已注冊使用國家追溯平臺,上傳數據5.3萬條。三是制定追溯管理標準。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專用術語》《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標識格式與編碼規則》等11項追溯技術標準,初步形成覆蓋基礎數據、應用支撐、數據交換、網絡安全、業務應用等類別的標準體系。
五、關于加強組織領導
近期,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落實鄉村產業振興領導責任制和五級書記抓鄉村產業振興的工作要求,建立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抓總、各部門協同配合、社會力量積極支持、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協調機制。此外,中央修訂《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加強鄉鎮黨委、村黨組織對鄉村治理、鄉村振興工作的領導,強化鄉村振興組織保障。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聚集資源要素,強化創新引領,突出集群成鏈,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推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格局。
感謝你們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關注,希望繼續支持我部工作。
農業農村部
2019年8月30日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
010–59192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