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琦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三小”食品安全監管的提案》(第1054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三小”食品安全監管情況
小作坊、小餐飲、小攤販雖“小”,卻是事關民生的“大事”。市場監管總局成立以來,高度重視“三小”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推動地方立法,嚴格監管執法,強化指導幫扶,“三小”食品安全水平有了較大提升。
(一)推動制度建設?!?a target="_blank">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的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總局督促指導各地積極推動“三小”監管立法,切實加強制度建設。截至目前,各?。ㄗ灾螀^、直轄市)基本都已制定地方法規或政府規章。部分地方配套出臺了相關管理辦法,制定了現場檢查指南,發布實施衛生規范、監督檢查辦法等,在劃分監管事權、明確監管責任、落實監管任務等方面提供政策依據和制度保障。研究制定《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小作坊登記建檔、落實主體責任、加強監管、引導轉型升級等多項制度要求,擬于近期印發。在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4部門關于提升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的意見中,明確鼓勵小餐飲集中規范經營,實行大宗原料統一采購和餐具、飲具統一消毒的管理模式。
(二)嚴抓日常監管。各地普遍開展小作坊基本情況普查、質量安全調查和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基本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普遍建立了小作坊監管“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明確允許或禁止小作坊生產經營的食品類別。全國31個?。▍^、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均把小作坊納入日常監督檢查,2018年全國共開展小作坊監督檢查60多萬家次,覆蓋率達100%。2017年全國共抽檢小作坊食品6萬多批次,合格率達到92%。各地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了一批“黑窩點”“黑作坊”,有力打擊了“三小”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
加強市場監管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建設運行了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創新運用市場主體信息公示、“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等手段,助力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截至2019年5月,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已歸集1.15億市場主體的登記信息、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經營異常名錄和“黑名單”等涉企信息并向社會開放公示,“三小”信用監管手段也不斷增強。
(三)加強創新服務。各地堅持疏堵結合,寓監管于服務之中,指導“三小”規范管理,促進健康發展。一些省份積極探索食品園區管理模式,推動地方政府通過財政投入、經濟補貼、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園區建設,改善生產條件和衛生環境,引導小作坊進入園區實現集中生產經營、實行統一監督管理。部分地方指導小作坊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記錄制度和追溯機制,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風險。幫助小作坊等“三小”轉型升級、做大做強。2019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在浙江召開食品小作坊監管工作現場會,交流小作坊監管經驗做法,探討小作坊綜合治理方案。在2018年全國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提升工作現場會上,組織現場觀摩學習成都小餐飲的管理經驗。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制度,摸清底數。結合地方“三小”立法,加快推進監管配套制度建設,有針對性制定規范性文件,確保監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明確小作坊生產經營范圍和準入條件,細化制定小作坊“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開展小作坊普查建檔工作,對小作坊100%建檔,實施動態管理。
(二)創新監管,綜合治理。按照地方法規要求,堅持風險分級管理原則和方法,綜合運用好市場監管各項職能手段,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加強日常監管,根據風險等級確定監督檢查頻次、內容和方式,統籌制定監督檢查計劃。落實全覆蓋基礎上的“雙隨機、一公開”檢查要求,堵塞監管漏洞,檢查結果要及時向社會公示。嚴厲查處食品違法行為,綜合運用信用公示、行業禁入、聯合懲戒等手段,讓違法者“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形成震懾效應。
(三)加強指導,落實主責。落實好“三小”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強化指導幫扶,重點督促加強環境衛生、生產設備、從業人員等重點部位管理。引導誠信自律,充分發揮市場正向激勵和道德反向約束的雙重作用,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嚴守“用良心做食品”的道德底線,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
(四)政策引導,提檔升級。“三小”是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群眾就業增收的重要力量。市場監管總局將進一步在監管中強化服務,在服務中加強監管,推進“三小”由“小散低、臟亂差”,朝著“小而精、特而美”方向發展。引導“三小”提升生產加工規范化水平,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能力。依托各類園區、特色小鎮等,因地制宜開展園區建設,完善原料采購、食品檢驗、倉儲物流、電子商務等全鏈條配套服務,提高集約化水平。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把“三小”升級改造、集約發展、品質提升、品牌創建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等緊密結合起來。充分挖美食文化價值,讓消費者吃得上美食、記得住鄉愁。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三小”食品安全監管的提案》(第1054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三小”食品安全監管情況
小作坊、小餐飲、小攤販雖“小”,卻是事關民生的“大事”。市場監管總局成立以來,高度重視“三小”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推動地方立法,嚴格監管執法,強化指導幫扶,“三小”食品安全水平有了較大提升。
(一)推動制度建設?!?a target="_blank">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的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總局督促指導各地積極推動“三小”監管立法,切實加強制度建設。截至目前,各?。ㄗ灾螀^、直轄市)基本都已制定地方法規或政府規章。部分地方配套出臺了相關管理辦法,制定了現場檢查指南,發布實施衛生規范、監督檢查辦法等,在劃分監管事權、明確監管責任、落實監管任務等方面提供政策依據和制度保障。研究制定《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小作坊登記建檔、落實主體責任、加強監管、引導轉型升級等多項制度要求,擬于近期印發。在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4部門關于提升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的意見中,明確鼓勵小餐飲集中規范經營,實行大宗原料統一采購和餐具、飲具統一消毒的管理模式。
(二)嚴抓日常監管。各地普遍開展小作坊基本情況普查、質量安全調查和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基本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普遍建立了小作坊監管“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明確允許或禁止小作坊生產經營的食品類別。全國31個?。▍^、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均把小作坊納入日常監督檢查,2018年全國共開展小作坊監督檢查60多萬家次,覆蓋率達100%。2017年全國共抽檢小作坊食品6萬多批次,合格率達到92%。各地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了一批“黑窩點”“黑作坊”,有力打擊了“三小”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
加強市場監管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建設運行了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創新運用市場主體信息公示、“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等手段,助力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截至2019年5月,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已歸集1.15億市場主體的登記信息、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經營異常名錄和“黑名單”等涉企信息并向社會開放公示,“三小”信用監管手段也不斷增強。
(三)加強創新服務。各地堅持疏堵結合,寓監管于服務之中,指導“三小”規范管理,促進健康發展。一些省份積極探索食品園區管理模式,推動地方政府通過財政投入、經濟補貼、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園區建設,改善生產條件和衛生環境,引導小作坊進入園區實現集中生產經營、實行統一監督管理。部分地方指導小作坊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記錄制度和追溯機制,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風險。幫助小作坊等“三小”轉型升級、做大做強。2019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在浙江召開食品小作坊監管工作現場會,交流小作坊監管經驗做法,探討小作坊綜合治理方案。在2018年全國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提升工作現場會上,組織現場觀摩學習成都小餐飲的管理經驗。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制度,摸清底數。結合地方“三小”立法,加快推進監管配套制度建設,有針對性制定規范性文件,確保監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明確小作坊生產經營范圍和準入條件,細化制定小作坊“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開展小作坊普查建檔工作,對小作坊100%建檔,實施動態管理。
(二)創新監管,綜合治理。按照地方法規要求,堅持風險分級管理原則和方法,綜合運用好市場監管各項職能手段,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加強日常監管,根據風險等級確定監督檢查頻次、內容和方式,統籌制定監督檢查計劃。落實全覆蓋基礎上的“雙隨機、一公開”檢查要求,堵塞監管漏洞,檢查結果要及時向社會公示。嚴厲查處食品違法行為,綜合運用信用公示、行業禁入、聯合懲戒等手段,讓違法者“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形成震懾效應。
(三)加強指導,落實主責。落實好“三小”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強化指導幫扶,重點督促加強環境衛生、生產設備、從業人員等重點部位管理。引導誠信自律,充分發揮市場正向激勵和道德反向約束的雙重作用,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嚴守“用良心做食品”的道德底線,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
(四)政策引導,提檔升級。“三小”是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群眾就業增收的重要力量。市場監管總局將進一步在監管中強化服務,在服務中加強監管,推進“三小”由“小散低、臟亂差”,朝著“小而精、特而美”方向發展。引導“三小”提升生產加工規范化水平,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能力。依托各類園區、特色小鎮等,因地制宜開展園區建設,完善原料采購、食品檢驗、倉儲物流、電子商務等全鏈條配套服務,提高集約化水平。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把“三小”升級改造、集約發展、品質提升、品牌創建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等緊密結合起來。充分挖美食文化價值,讓消費者吃得上美食、記得住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