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落實愛國衛生工作重點任務的通知 (青政〔2021〕33號)

   2021-06-23 307
核心提示: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辦、廳、局: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意見》(國發〔2020〕15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意見》(國發〔2020〕15號)精神,全面改善公共衛生環境,有效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養,推進愛國衛生運動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助力“健康青海”建設。現就進一步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出如下重點工作任務。

一、著力補齊公共環境衛生短板

以城鄉環境衛生薄弱環節為重點,堅持部門協作、齊抓共管,建立健全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夯實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堅持將愛國衛生工作納入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的日常工作范疇,積極推廣“周五大掃除、衛生清潔日”等活動,重點清理城鄉結合部、城中村、老舊小區、建筑工地、鐵路和公路沿線、河道兩旁管理范圍內的衛生死角,集中力量解決一批環境衛生重點難點問題。持續推行環境衛生網格化管理,按照屬地化原則組織社區、村莊,并督促轄區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定期進行室內外環境衛生大掃除。堅持源頭管控,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強化對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的環境監管,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水利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生態環境廳,中國鐵路青藏公司)

二、狠抓重點場所環境衛生整治

以“優環境、防疫情、保健康、促規范、提品質”為重點,狠抓農貿市場環境衛生、疫情防控、食品安全、活禽監管、周邊環境、提升改造等6項重點工作,著力整治農貿市場“臟、亂、差”現象。進一步加強商場超市、餐飲場所、賓館飯店、景區、機場、火車站、客運站等重點場所和公共區域的環境衛生整治,落實日常保潔和消毒,及時清運積存垃圾。持續加大監督執法和專項整治力度,實現衛生監管全覆蓋。(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省市場監管局、省衛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游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中國鐵路青藏公司、青海機場公司)

三、全面提升垃圾污水治理能力

進一步加強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城市做好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逐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農牧區逐步完善垃圾收運處置體系,開展垃圾源頭減量、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充分考慮農牧區污水收納實際問題,選擇管護簡便、經濟適用、排放達標的處理模式,與“改水、改廁、改廚”有機結合,因地制宜、分區分類推進農牧區生活污水治理。積極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農膜回收利用、畜禽糞污和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加快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完善醫療廢物和污水處理,規范醫療廢物貯存設施建設和管理。(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廣電局)

四、全力保障城鄉飲用水安全

按照“水量保證、水質合格、監控完備、制度健全”的要求,完善水源保護、自來水生產、安全供水全過程監管體系,全面建立“從水源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流程。完善覆蓋城鄉的飲用水衛生監測網絡,定期發布水質監測數據,及時掌握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加快城鎮供水設施建設改造和二次供水規范化管理,解決影響群眾身體健康的水質問題及局部地區的缺水問題,進一步提高供水保障率。推進農牧區供水保障工程建設,加強凈化消毒設施配套,不斷提高供水水平。(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衛生健康委)

五、扎實推進廁所革命提質升級

加快農牧區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改造進程,立足本地實際,按照“宜水則水、宜旱則旱”的原則,科學選擇簡單實用、成本適中、群眾接受的改廁模式,堅持改廁與治污同步實施,積極推廣“秸稈發酵”等農牧區旱廁糞污處理新技術,試點先行,整體推進,推動農牧區戶廁和公共衛生廁所質量全面提升。堅持建管并重,健全完善“建得起、用得上、管得好”的衛生廁所長效管理機制。全面開展農貿市場、醫療衛生機構、主要交通節點、加油(氣)站、火車站、客運站等公共場所廁所環境整治,統籌考慮老弱病殘等特殊人群如廁需求及男女廁位比例,規范廁所使用管理維護。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動員沿街商鋪、機關、企事業單位免費開放廁所,多渠道增加城鎮廁所有效供給,著力構建布局合理、數量充足、設施完善、管理規范的城鎮公廁服務體系(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省農業農村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省文化和旅游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中國鐵路青藏公司)

六、科學開展病媒生物防制

結合疫情常態化防控,積極開展以環境治理為主、藥物防制為輔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消除衛生死角,清理垃圾、雜物、雜草、積水等,從源頭上杜絕蚊蟲、蟑螂、老鼠孳生,防止各種病媒生物傳播疾病的發生和流行。健全病媒生物傳播疾病監測預警體系,完善防制相關技術標準,建立密度控制水平評價、群眾滿意度調查等考核評估制度。強化病媒消殺隊伍建設,定期開展演練,提升病媒生物防制能力,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向農牧區延伸,幫助指導農牧民定期開展“除四害”活動。(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省愛衛會各成員單位)

七、培養文明衛生健康生活習慣

持續推廣正確規范洗手、堅持開窗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科學佩戴口罩、注重咳嗽禮儀等文明習慣。加快無煙機關、無煙醫院、無煙學校等無煙環境建設,將無煙單位建設工作納入文明單位、衛生單位測評體系。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保障青少年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鍛煉時間。加強職工體育活動,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落實工間操制度。發揮各行業和體育協會的作用,組織開展多層次、多項目的群眾性比賽活動,倡導群眾終生鍛煉。加強全民健身科學研究,推廣體質監測和科學健身方法,提高全民健身水平。(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省愛衛會各成員單位)

八、樹立科學良好飲食風尚

倡導優良傳統文化,樹立杜絕浪費意識,建立健全制止餐飲浪費長效機制。興飲食健康新風,引導群眾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等不良陋習,摒棄“野味滋補”觀念。鼓勵全民參與減鹽、減油、減糖、限酒,樹立全面、均衡、適量、科學的飲食習慣。積極推行“公筷公勺制”,通過示范帶動、宣傳引導、教育普及等方式,推動“公筷公勺制”從餐飲場所向家庭延伸,成為日常餐飲禮儀。(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各市州政府,省林草局、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省廣電局,青海日報社)

九、踐行綠色環保生活理念

積極開展生態道德宣傳教育,提升公民生態道德素養,引導各族群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切實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大力開展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和節約型機關創建等活動,優先發展綠色公共交通,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導使用環保用品,推動不可降解塑料產品替代和限制使用,著力解決過度包裝問題。(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省愛衛會各成員單位)

十、促進群眾心理健康

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提高群眾心理健康素養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各類心理健康服務,逐步建立政府、社會組織、專業機構和高等院校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機制。結合“世界精神衛生日”等相關主題活動,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工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傳播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現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形成和諧向上的社會氛圍。(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各市州政府,省廣電局、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省教育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

十一、加大衛生城鎮創建力度

依托鄉村振興、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為載體,積極開展衛生城鎮創建工作,堅持以城帶鄉、以城促鄉,將衛生創建成效作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創建的重要內容,推動衛生創建向基層和農牧區發展。加強對衛生城鎮創建的技術指導和監督管理,改革衛生城鎮創建評審工作機制,完善省級衛生城鎮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創建目標和實施方案,加快構建全域創衛、全民創衛的工作格局。(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省愛衛會各成員單位)

十二、全面開展健康城市建設

總結推廣我省健康城市試點工作模式,逐步擴大健康城市建設的深度和廣度,努力打造衛生城市升級版,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制定出臺并不斷完善城市衛生健康、法治、教育、社會保障、交通、食品、藥品、體育健身、養老服務等各領域的綜合策略和干預措施。結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設適應城鎮化快速發展和城市人口密集特點的公共衛生體系,強化健康風險防控,不斷優化健康服務,促進城市建設與人的健康協調發展。(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省愛衛會各成員單位)

十三、積極推進健康細胞建設

引導和規范各地開展健康細胞示范建設,以健康社區和健康家庭為重點,以整潔宜居的環境、便民優質的服務、和諧文明的文化為主要內容,向個人、家庭就近提供生理、心理健康服務,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以學校、醫院、企業、機關和事業單位等為重點,完善控煙措施、落實健康體檢、職業衛生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創造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工作環境。以點帶面,逐步擴展,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使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單位都成為健康青海建設的倡導者、參與者、實踐者,筑牢健康青海建設的微觀基礎。(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省愛衛會各成員單位)

十四、加強地方病綜合防控

大力普及鼠疫防治知識,依法打擊非法獵捕販運銷售旱獺及其制品活動,落實鼠疫防控措施,健全完善聯防聯控機制,及時發現并有效處置鼠疫疫情,嚴防鼠疫疫情人間傳播。進一步完善犬只登記管理,加強流浪犬、無主犬收容管理工作,定期開展犬驅蟲,規范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持續降低包蟲病感染比例。加強布魯氏菌病、碘缺乏癥和地方性氟(砷)中毒、大骨節病等其他地方病的防控力度。強化地方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引導農牧區群眾改變不科學、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逐步消除各類地方病危害。(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省愛衛會各成員單位)

十五、持續做好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

高標準推進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愛國衛生運動,堅持人物環境同防,抓實抓細大型會議活動、聚集場所和外來人員等重點場所、重點人群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做好冷鏈食品溯源工作,對通關、運輸、倉儲、經營等環節實行全程管控、全鏈條追溯,堅決阻斷病毒由物及人傳播。從嚴管理醫療機構,進一步加強預檢分診、發熱門診、住院探視等關鍵部位和環節的管理,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有效預防院內感染,筑牢重點傳染病和疫情防控“最后一米”防線。強化學校傳染病和疫情防控工作,持續開展校園環境衛生整治,加強學生個人衛生習慣養成教育,做到不吃生冷食品和不潔食品,嚴防“病從口入”,有效防止流感、水痘、手足口病、結核病、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等傳染性疾病在校園內發生和擴散。(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省愛衛會各成員單位)

十六、統籌做好疾病防控

在傳染病、慢性病、精神疾病等疾病防控工作中,發揮愛國衛生運動的獨特優勢,堅持預防為主,根據疾病流行規律和研判情況,及早動員部署,調動各方力量,推動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協作配合,共同落實傳染源管理、危險因素控制、防病知識普及、社會心理支持等綜合防控措施,協同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重大疫情防控、大型活動衛生防疫保障等工作。在重大自然災害應對中組織開展環境和飲用水消毒、食品安全保障、病媒生物防制等工作,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省愛衛會各成員單位)

十七、強化組織實施

各地各部門要把愛國衛生運動作為重要民生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有機結合。健全愛國衛生組織體系,做到機構、人員、經費、任務四落實。要創新工作機制,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進基層黨組織、進校園、進機關、進社區(村鎮)、進企業等“五進”活動,加快愛國衛生運動與基層治理工作融合,推動愛國衛生運動融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持續發揮各類媒體宣傳品牌效應,形成主流媒體定期報道和新媒體廣泛宣傳相結合的愛國衛生運動宣傳主陣地,營造全社會重視、參與愛國衛生運動的良好氛圍。強化督導考核,及時掌握工作進展,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暢通監督渠道,主動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省愛衛會各成員單位)

青海省人民政府

2021年6月4日

(此件公開發布)



 
地區: 青海
標簽: 環境衛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