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

   2025-07-08 523
核心提示:《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

一、出臺背景及目的

茶葉是我省最具特色、最具優勢的歷史經典產業,也是推動山區共同富裕的重要“土特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2016年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茶產業傳承發展的指導意見》(浙政辦發〔2016〕11號),有力促進了我省茶產業傳承發展。當前,國內外茶產業發展形勢與消費市場快速變化,根據省政府歷史經典產業“一業一策”和“土特產富”全鏈發展要求,迫切需要新的指導性意見,以進一步明確今后一個時期浙江茶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舉措。

二、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分總體要求、工作舉措、保障措施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包括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土特產富”全鏈發展要求,推進良種化、生態化、品牌化、 融合化、數字化發展,持續提升茶文化引領力、茶產業競爭力、茶科技驅動力,加快形成“以綠茶為主導,紅茶、黃茶等多茶類協調發展;以龍井茶為龍頭,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等多品牌協同并進;以茶葉為主體,茶飲品、茶食品、茶日化品、茶保健品等多產品協力開發”的新格局。發展目標分兩個時間節點:到2025年底,全省茶園面積達到320萬畝,干毛茶產量超過21萬噸,干毛茶產值超過315億元,年銷售額超1億元的茶葉龍頭企業達到35家,茶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300億元,累計培育20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到2027年底,全省茶園面積達到330萬畝,干毛茶產量超過22萬噸,干毛茶產值超過350億元,年銷售額超1億元的茶葉龍頭企業達到50家,茶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500億元,累計培育30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茶葉區域公用品牌。

第二部分工作舉措,共16條,可概括為6個方面。

一是產區布局和茶園建設。包括優化茶葉區域布局、推進茶園宜機化建設等2條舉措。主要是支持龍井茶產區質量標準化、經營品牌化、加工精深化,深化白化茶產區產業融合和多業態發展,加快早茶產區產品質量提升和品牌升級,推動其他特色茶產區做精做優“一縣一品”;擴大茶園機械化作業規模,支持茶園合理開展生態化建設、景觀化改造、融合化經營等內容。

二是推進生產現代化。包括加快名優綠茶提檔、推進精深加工產業化、研發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等3條舉措。主要是支持名優綠茶產區升級裝備、優化工藝、提升品質;鼓勵茶葉精深加工園區建設,開展茶葉精深加工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及裝備改建提升,鼓勵因地制宜發展紅茶、黃茶等多種茶類;支持茶葉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研發應用等內容。

三是擴大浙茶市場影響。包括打造浙茶品牌矩陣、提升現代市場營銷體系、推動茶葉出口結構優化等3條舉措。主要是構建“龍井茶+區域公用品牌”的“1+N”浙江綠茶品牌矩陣;優化茶葉產地市場布局,創新市場交易模式,推動浙產茶葉包裝全面符合國家標準;加快名優綠茶全球推廣,支持通過新式茶飲出海帶動茶葉貿易等內容。

四是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包括深化茶旅融合發展、傳承創新茶文化等2條舉措。主要是支持建設茶葉特色小鎮和精品旅游線路,加強古茶園、古茶樹、古茶場等保護開發,支持茶葉農業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支持茶博館、茶莊園、茶空間建設等內容。

五是推動全產業鏈共富合作。包括加速全產業鏈數字化、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完善聯農帶富機制、加強跨省協同聯動等4條舉措。主要是加快茶葉生產基地、加工設備、市場銷售、品質監管等全過程數字化改造提升,鼓勵做大做強茶葉龍頭企業,培養茶葉“新農人”,建立穩定的茶葉聯農帶農機制,發展茶葉“地瓜經濟”等內容。

六是要素支撐和行業監管。包括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行業監管力度等2條舉措。主要是統籌各級各類涉農涉企政策,支持標準化茶廠、名優茶和原料茶生產線、精深加工、品牌培育項目建設;探索建立誠信獎懲機制,完善茶葉質量追溯機制,做好茶葉知識產權保護等內容。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明確了省級相關各部門在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主要工作任務。

三、施行時間

本實施意見自2025年6月30日起施行。

四、解讀機關

解讀機關:浙江省農業農村廳

聯系電話:0571-86757282




 
地區: 浙江
標簽: 茶產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