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發布關于2021年農業科技領域技術榜單的通知,通知稱,為落實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工作要求,集中攻克農業產業的難點問題,圍繞河北省委、省政府重點部署,經“自下而上征集技術需求”和“自上而下凝練重點方向”,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研究制定并發布了“基于母乳研究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精準開發”等4項技術榜單,有關單位可以積極揭榜申報。
申報時間
申報人網絡受理時間:2021年3月24日至4月7日17:00
申報單位審核截止時間:2021年4月8日17:00
歸口推薦審核截止時間:2021年4月9日17:00
有關要求
1.揭榜單位應為在河北省行政區域內注冊的或者河北省所屬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省外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可作為合作單位參與申報項目,合作單位應與牽頭單位簽訂合作協議。
2.須組織產學研聯合申報,揭榜單位應具有前期研究基礎,項目團隊擁有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
3.每個技術榜單支持項目為1項,項目實施期1-2年,專項經費不超過300萬元。
4.農業科技領域技術榜單項目納入河北省科技計劃項目統一管理,服從限項規則。
5.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自籌經費與申請省財政資助經費比例不低于1:1。
6.項目申報的其他事項參照《河北省科學技術廳關于印發2021年度河北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中的“2021年度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須知”。(登錄“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網站”—“科技計劃”—“河北省科技計劃項目綜合服務平臺”進行操作)。
2021年農業科技領域技術榜單如下:
基于母乳研究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精準開發技術榜單
(指南代碼:3140101)
一、項目背景
《河北省奶業振興規劃綱要(2019-2025年)》中提出大力發展嬰幼兒乳粉,到2022年河北省實現嬰幼兒乳粉市場占有率排名全國第一。嬰幼兒奶粉是現代嬰幼兒喂養中最主要的母乳替代品,母乳是嬰幼兒奶粉開發的金標準。我國尚未建立系統的、專門針對中國母乳的數據庫,尤其缺乏母乳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嚴重制約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升級。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國家標準中營養素限量寬泛,僅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規定了營養素的安全上限和下限,未進一步明確營養素的科學設計范圍,如何科學、精準地設計配方成為我國嬰兒配方奶粉生產亟待解決的重大難題。
二、項目目標
采集我國母乳樣本,構建華北地區母乳中關鍵營養素和活性成分的數據庫,利用現代生物分析技術研究母乳基本成分和主要活性物質,并建立適宜生產應用的標準化檢測方法和功能性原料的驗收標準,開發類母乳嬰幼兒奶粉,并實現產業化。
三、考核指標
1.構建華北地區的區域性母乳數據庫,以華北地區為主,采集母乳樣本1000份以上,涵蓋母乳中主要營養指標30項以上。
2.創新母乳中低聚糖、乳鐵蛋白、乳脂肪球膜蛋白等活性成分的檢測方法3項以上,建立功能性原料的驗收標準5項以上。
3.建立適合我國嬰幼兒的配方奶粉中15種以上營養素的精準設計區間,開發類母乳化嬰幼兒配方奶粉1-2個,年產值2-3億元。
玉米淀粉中海藻糖結晶提純技術榜單
(指南代碼:3140201)
一、項目背景
玉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也是重要工業原料。國務院在《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提升農產品加工業,扶持糧食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我省玉米淀粉加工技術居于國內領先,增加玉米淀粉中海藻糖的提取量是生產上的難點和重點。海藻糖是一種天然的糖類,具有非特異性保護生物體細胞和大分子的活性和功能的作用,可以提高動植物的耐寒、耐旱、抗凍等能力,可在食品和醫藥生產中廣泛應用,但目前的生產工藝存在酶制劑催化效率低、結晶工藝落后、轉化海藻糖單耗低、各種輔料消耗高、耗水量大等突出問題,亟需改進。
二、項目目標
優化國產優質玉米淀粉轉化為海藻糖方法和生產工藝。培育相應的酶制劑,通過改進和優化生產工藝,提升整體轉化率,降低生產能耗,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玉米淀粉生產海藻糖連續結晶加工工藝技術。
三、考核指標
1.優選培育適宜的多種酶,提升酶制劑轉化率,將海藻糖生成比率提升到80%以上,建立生產示范線。
2.改進和優化生產工藝,縮短工藝流程,實現智能化生產,水、電能耗降低50%以上。
3.降低生產成本,可批量生產,中試示范效果良好。
河北省冷水魚綠色高效養殖技術集成與示范
(指南代碼:3140301)
一、項目背景
為鞏固和擴大我省產業扶貧成果,做好我省山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圍繞我省科技幫扶重點工作,利用山區豐富冷水資源持續發展冷水魚養殖業,有效解決養殖疫病高發、綠色環保飼料缺乏、養殖尾水處理等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支撐山區特色產業興旺和農民生活富裕。
二、項目目標
針對我省冷水魚養殖病頻發,重點研發出鱘魚和虹鱒魚主要病害、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機制和防控技術;集成出低氮低磷、營養平衡、高效的冷水魚飼料系列;針對冷水魚養殖尾水氮磷排放過高,研發冷水魚養殖尾水處理系列技術,使養殖尾水排放達到環保要求;探索冷水魚養殖與休閑漁業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建立高效養殖示范基地,延長產業鏈,促進三產融合發展。
三、考核指標
1.集成出冷水魚主要病害防控、綠色高效配合飼料、尾水處理等技術,建立一種適合河北省冷水魚綠色高效技術并在全省推廣應用,推廣應用率40%以上。
2.集成養殖尾水排放治理技術模式2-3個,達到環保要求的排放標準;冷水魚飼料蛋白和磷含量分別降低20%以上,養殖尾水中的氮磷降低20%以上,飼料系數降低5%以上,冷水魚養殖成活率提高10%以上,因疫病造成的損失降低15%以上。
3.建立高效養殖示范基地5個以上,申請專利2-4件,制定技術規程1項,培訓技術人員100名以上。
河北省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建設與應用技術榜單
(指南代碼:3140401)
一、項目背景
中央國務院在《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了要建立中藥材生產流通使用全過程追溯體系,實現中藥重點品種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要求。圍繞落實省委省政府明確要強化中藥安全質量監管,進一步完善中藥材質量追溯平臺,推進建立中藥材生產流通使用全過程追溯體系。我省是中藥材大省,在中藥材生產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方面缺少一體化的規劃建設與落地應用。
二、項目目標
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搭建河北省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追溯體系中融入區塊鏈技術,將物聯網、人工智能和藥材生長模型聯合應用,利用大數據整合中藥材生產信息,提升中藥材產業種植、產地初加工等環節的抗風險能力,促進相關企業提質增效。
三、考核指標
1.建立中藥材生產全過程質量追溯綜合服務平臺,包含河北省中藥材資源信息,中藥材種植、產地初加工物聯網監測,專家服務,中藥材賦碼系統大數據分析等功能;規范追溯綜合服務平臺接口標準,對接國家追溯服務系統,實現動態接入。
2.獲得軟件著作權6項以上,執行期內為平臺推廣應用培訓不少于10000人/次,專家系統入駐人數不少于100人。
3.項目完成中藥材生產環節企業入駐,簽約入駐省內種植基地不少于1000家(其中應用物聯網視頻監測的不少于100家)。
申報時間
申報人網絡受理時間:2021年3月24日至4月7日17:00
申報單位審核截止時間:2021年4月8日17:00
歸口推薦審核截止時間:2021年4月9日17:00
有關要求
1.揭榜單位應為在河北省行政區域內注冊的或者河北省所屬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省外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可作為合作單位參與申報項目,合作單位應與牽頭單位簽訂合作協議。
2.須組織產學研聯合申報,揭榜單位應具有前期研究基礎,項目團隊擁有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
3.每個技術榜單支持項目為1項,項目實施期1-2年,專項經費不超過300萬元。
4.農業科技領域技術榜單項目納入河北省科技計劃項目統一管理,服從限項規則。
5.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自籌經費與申請省財政資助經費比例不低于1:1。
6.項目申報的其他事項參照《河北省科學技術廳關于印發2021年度河北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中的“2021年度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須知”。(登錄“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網站”—“科技計劃”—“河北省科技計劃項目綜合服務平臺”進行操作)。
2021年農業科技領域技術榜單如下:
基于母乳研究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精準開發技術榜單
(指南代碼:3140101)
一、項目背景
《河北省奶業振興規劃綱要(2019-2025年)》中提出大力發展嬰幼兒乳粉,到2022年河北省實現嬰幼兒乳粉市場占有率排名全國第一。嬰幼兒奶粉是現代嬰幼兒喂養中最主要的母乳替代品,母乳是嬰幼兒奶粉開發的金標準。我國尚未建立系統的、專門針對中國母乳的數據庫,尤其缺乏母乳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嚴重制約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升級。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國家標準中營養素限量寬泛,僅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規定了營養素的安全上限和下限,未進一步明確營養素的科學設計范圍,如何科學、精準地設計配方成為我國嬰兒配方奶粉生產亟待解決的重大難題。
二、項目目標
采集我國母乳樣本,構建華北地區母乳中關鍵營養素和活性成分的數據庫,利用現代生物分析技術研究母乳基本成分和主要活性物質,并建立適宜生產應用的標準化檢測方法和功能性原料的驗收標準,開發類母乳嬰幼兒奶粉,并實現產業化。
三、考核指標
1.構建華北地區的區域性母乳數據庫,以華北地區為主,采集母乳樣本1000份以上,涵蓋母乳中主要營養指標30項以上。
2.創新母乳中低聚糖、乳鐵蛋白、乳脂肪球膜蛋白等活性成分的檢測方法3項以上,建立功能性原料的驗收標準5項以上。
3.建立適合我國嬰幼兒的配方奶粉中15種以上營養素的精準設計區間,開發類母乳化嬰幼兒配方奶粉1-2個,年產值2-3億元。
玉米淀粉中海藻糖結晶提純技術榜單
(指南代碼:3140201)
一、項目背景
玉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也是重要工業原料。國務院在《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提升農產品加工業,扶持糧食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我省玉米淀粉加工技術居于國內領先,增加玉米淀粉中海藻糖的提取量是生產上的難點和重點。海藻糖是一種天然的糖類,具有非特異性保護生物體細胞和大分子的活性和功能的作用,可以提高動植物的耐寒、耐旱、抗凍等能力,可在食品和醫藥生產中廣泛應用,但目前的生產工藝存在酶制劑催化效率低、結晶工藝落后、轉化海藻糖單耗低、各種輔料消耗高、耗水量大等突出問題,亟需改進。
二、項目目標
優化國產優質玉米淀粉轉化為海藻糖方法和生產工藝。培育相應的酶制劑,通過改進和優化生產工藝,提升整體轉化率,降低生產能耗,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玉米淀粉生產海藻糖連續結晶加工工藝技術。
三、考核指標
1.優選培育適宜的多種酶,提升酶制劑轉化率,將海藻糖生成比率提升到80%以上,建立生產示范線。
2.改進和優化生產工藝,縮短工藝流程,實現智能化生產,水、電能耗降低50%以上。
3.降低生產成本,可批量生產,中試示范效果良好。
河北省冷水魚綠色高效養殖技術集成與示范
(指南代碼:3140301)
一、項目背景
為鞏固和擴大我省產業扶貧成果,做好我省山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圍繞我省科技幫扶重點工作,利用山區豐富冷水資源持續發展冷水魚養殖業,有效解決養殖疫病高發、綠色環保飼料缺乏、養殖尾水處理等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支撐山區特色產業興旺和農民生活富裕。
二、項目目標
針對我省冷水魚養殖病頻發,重點研發出鱘魚和虹鱒魚主要病害、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機制和防控技術;集成出低氮低磷、營養平衡、高效的冷水魚飼料系列;針對冷水魚養殖尾水氮磷排放過高,研發冷水魚養殖尾水處理系列技術,使養殖尾水排放達到環保要求;探索冷水魚養殖與休閑漁業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建立高效養殖示范基地,延長產業鏈,促進三產融合發展。
三、考核指標
1.集成出冷水魚主要病害防控、綠色高效配合飼料、尾水處理等技術,建立一種適合河北省冷水魚綠色高效技術并在全省推廣應用,推廣應用率40%以上。
2.集成養殖尾水排放治理技術模式2-3個,達到環保要求的排放標準;冷水魚飼料蛋白和磷含量分別降低20%以上,養殖尾水中的氮磷降低20%以上,飼料系數降低5%以上,冷水魚養殖成活率提高10%以上,因疫病造成的損失降低15%以上。
3.建立高效養殖示范基地5個以上,申請專利2-4件,制定技術規程1項,培訓技術人員100名以上。
河北省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建設與應用技術榜單
(指南代碼:3140401)
一、項目背景
中央國務院在《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了要建立中藥材生產流通使用全過程追溯體系,實現中藥重點品種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要求。圍繞落實省委省政府明確要強化中藥安全質量監管,進一步完善中藥材質量追溯平臺,推進建立中藥材生產流通使用全過程追溯體系。我省是中藥材大省,在中藥材生產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方面缺少一體化的規劃建設與落地應用。
二、項目目標
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搭建河北省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追溯體系中融入區塊鏈技術,將物聯網、人工智能和藥材生長模型聯合應用,利用大數據整合中藥材生產信息,提升中藥材產業種植、產地初加工等環節的抗風險能力,促進相關企業提質增效。
三、考核指標
1.建立中藥材生產全過程質量追溯綜合服務平臺,包含河北省中藥材資源信息,中藥材種植、產地初加工物聯網監測,專家服務,中藥材賦碼系統大數據分析等功能;規范追溯綜合服務平臺接口標準,對接國家追溯服務系統,實現動態接入。
2.獲得軟件著作權6項以上,執行期內為平臺推廣應用培訓不少于10000人/次,專家系統入駐人數不少于100人。
3.項目完成中藥材生產環節企業入駐,簽約入駐省內種植基地不少于1000家(其中應用物聯網視頻監測的不少于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