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張紅印教授在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IF=9.912)在線發表題為“Securing fruit production: opportunities from the elucidation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ostharvest fungal infections”的綜述(http://doi.org/10.1111/1541-4337.12729),系統闡述了病原菌侵染水果的分子機制及其防治策略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該成果已被《食品科學》公眾號(https://mp.weixin.qq.com/s/ze9IG8Q8TrRYFBGmcmu84w)推送,并被網易(https://www.163.com/dy/article/G4IUIETB0530N4P3.html)、今日頭條(https://www.toutiao.com/i6937171261021831688/)、新浪微博等媒體廣泛報道,產生了較大的學術影響。江蘇大學博士后Guillaume Legrand Ngolong Ngea、碩士生錢鑫、副教授楊其亞為文章的并列第一作者;江蘇大學張紅印教授和意大利莫利澤大學Raffaello Castoria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指出,水果消費與健康生活息息相關。而由于含水量高,水果對真菌的侵染非常敏感。全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每年約有25%的水果和蔬菜在生產領域和采后鏈上損失掉,且大都是由真菌病害造成的。致病性霉菌造成的危害和風險導致水果不可食用,且引起的感染導致新鮮水果的品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具有產真菌毒素能力的霉菌在侵染果實時還往往會生成真菌毒素。真菌感染水果的過程通常從空氣、昆蟲、土壤顆粒、收獲工具、工人的手等攜帶的孢子到達水果表面開始。散布在環境中的真菌的孢子,當它們感受到良好的生長條件時就會發芽。真菌對信號的感知是感染過程成功的關鍵,它整合了乙烯、光和pH的傳感。在適當的環境刺激下,真菌孢子通過復雜的分子機制整合感染信號。細胞內的信號傳遞通常是通過各種特定的信號途徑進行的。
通過對侵染機理的理解,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可以促進果實采后病害的持續預防甚至根除。對果實采后侵染分子機制的研究有助于鑒定重要的抗真菌蛋白/基因。以真菌感染的生理和分子機制為基礎的各種生物技術方法現已成為化學殺菌劑的替代方法。生物防治方法被證明與病原真菌感染的機制密切相關。使用生物抑制劑、水解酶、天然化合物和生物防治劑來控制/預防水果感染是生物技術的新的發展方向。綜合防治應該達到預期的效果,需要考慮協同效應,為確保防治方法的有效性和具體性,鼓勵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戰略,以便建立有效的控制策略以確保水果生產的安全。
日期:2021-03-26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指出,水果消費與健康生活息息相關。而由于含水量高,水果對真菌的侵染非常敏感。全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每年約有25%的水果和蔬菜在生產領域和采后鏈上損失掉,且大都是由真菌病害造成的。致病性霉菌造成的危害和風險導致水果不可食用,且引起的感染導致新鮮水果的品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具有產真菌毒素能力的霉菌在侵染果實時還往往會生成真菌毒素。真菌感染水果的過程通常從空氣、昆蟲、土壤顆粒、收獲工具、工人的手等攜帶的孢子到達水果表面開始。散布在環境中的真菌的孢子,當它們感受到良好的生長條件時就會發芽。真菌對信號的感知是感染過程成功的關鍵,它整合了乙烯、光和pH的傳感。在適當的環境刺激下,真菌孢子通過復雜的分子機制整合感染信號。細胞內的信號傳遞通常是通過各種特定的信號途徑進行的。
通過對侵染機理的理解,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可以促進果實采后病害的持續預防甚至根除。對果實采后侵染分子機制的研究有助于鑒定重要的抗真菌蛋白/基因。以真菌感染的生理和分子機制為基礎的各種生物技術方法現已成為化學殺菌劑的替代方法。生物防治方法被證明與病原真菌感染的機制密切相關。使用生物抑制劑、水解酶、天然化合物和生物防治劑來控制/預防水果感染是生物技術的新的發展方向。綜合防治應該達到預期的效果,需要考慮協同效應,為確保防治方法的有效性和具體性,鼓勵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戰略,以便建立有效的控制策略以確保水果生產的安全。
日期: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