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湖北省糧食局關于印發湖北省糧食科技項目揭榜制工作實施方案 (試行)的通知

   2021-05-11 湖北省糧食局472
核心提示: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發改委(糧食局),各有關單位:  現將《湖北省糧食科技項目揭榜制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印發給
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發改委(糧食局),各有關單位:
 
  現將《湖北省糧食科技項目揭榜制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湖北省糧食局
 
  2021年4月20日
 
  湖北省糧食科技項目


  揭榜制工作實施方案(試行)
 
  為深入推進“科技興糧”,根據《發展改革委糧食和儲備局科技部關于“科技興糧”的實施意見》(國糧發〔2018〕100號)、《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鄂發〔2018〕28號)和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若干措施》(鄂政發〔2020〕26號)要求,探索糧食重大科技需求揭榜攻關機制,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推進糧食流通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需求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突破制約我省糧食行業發展的重大技術難題,增強糧食產業健康發展新動能,提高我省糧食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二、目標任務
 
  創新方式,通過糧食科技揭榜制項目實施,引導糧油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圍繞糧食產業發展重大技術需求,集中優勢資源,持續對行業共性、關鍵性、重大前瞻性技術開展研發與應用,聚力全省糧食流通領域重大技術突破,放大技術轉移成效,推動產學研用融合和產業結構升級,推進全省糧食行業轉變發展方式和高質量發展。
 
  三、項目范圍和類型
 
  糧食科技項目揭榜制聚焦安全、綠色、智能、精細倉儲科技,糧油適度加工技術和深加工技術,先進裝備制造和集成,優質糧食質量和安全科技,高效物流科技等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和產業發展急需、瓶頸科技成果。項目分為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兩大類,具體范圍詳見附件。
 
  (一)技術攻關類。主要由省內企事業單位提出技術需求,經省糧食局發榜后,由省內外符合條件且有研究開發能力的單位揭榜攻關。
 
  (二)成果轉化類。主要由省內外擁有科技成果的單位提出轉化需求,經省糧食局發榜后,由省內企事業單位揭榜應用轉化。
 
  四、發榜和揭榜方條件
 
  (一)發榜方條件。
 
  1.技術攻關類項目發榜方。是指提出技術需求的單位,主要為省內依法注冊,具有法人資格的糧油企業、糧機企業、事業單位。須符合下列條件:
 
  (1)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財務管理制度健全,會計信用、納稅信用和銀行信用良好,資產負債率不得超過70%;
 
  (2)具有保障項目實施的資金投入,能夠提供項目實施的配套條件,持續投入資金進行科技研發和應用,實施周期原則上不超過三年;
 
  (3)需求符合項目范圍,屬于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產品,具有迫切需求,在項目攻關成功后能率先在本企業推廣應用,能較好補齊短板,提升企業競爭力,在行業有引領示范作用,推動創新發展;
 
  (4)近三年內無不良信用記錄,無重大違法行為。
 
  行業已有的、僅為企業自身尚未解決的技術難題,2018年以來省相關部門對糧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項目資金支持過的項目技術不重復給予支持。
 
  2.成果轉化類項目發榜方。是指需要依托企事業單位實施自有科技成果轉化的單位,主要為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須符合下列條件:
 
  (1)有健全的研發機構、機制,能持續開展科技研發。擁有成果轉化的技術支撐隊伍,能主動參與和協助推廣科技成果轉化;
 
  (2)項目范圍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已取得重大突破,擬轉化的成果具備產業化和推廣應用條件,在省內或行業尚未投入應用,且符合省內糧食企業和產業創新發展需求;
 
  (3)擬轉化的成果知識產權明晰,市場用戶和應用范圍明確,對糧食產業轉型升級能夠發揮關鍵推動作用,優先在省內推廣應用;
 
  (4)近三年內無不良信用記錄,無重大違法行為。
 
  2018年以來省相關部門對糧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項目資金支持過的項目技術不重復給予支持。
 
  (二)揭榜方條件。
 
  1.技術攻關類項目揭榜方。主要為省內外有研究開發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或其組成的聯合體(與發榜方不能為同一單位或其下屬子公司)。須符合下列條件:
 
  (1)有健全的研發機構、機制,有良好的科研條件和穩定的人員隊伍;
 
  (2)能針對發榜項目需求,提出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可行性方案,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符合發榜方要求,達到國內或行業先進水平,具有較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3)近三年內無不良信用記錄,無重大違法行為。
 
  2.成果轉化類項目揭榜方。主要為省內依法注冊,具有法人資格的糧油企業、糧機企業、事業單位(與發榜方不能為同一單位或其下屬子公司)。須符合下列條件:
 
  (1)擁有較強的成果推廣應用隊伍,能積極開展示范應用;
 
  (2)能夠提供成果轉化所需的資金、場地、市場等配套條件;
 
  (3)近三年內無不良信用記錄,無重大違法行為。
 
  五、實施步驟
 
  糧食科技揭榜制項目實施主要包括需求征集、需求遴選、對接揭榜、項目申報、評審公示、資金撥付等環節。
 
  (一)需求征集。省糧食局組織征集項目需求。為確保需求征集質量,每個企業技術攻關類需求不超過1個,每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果轉化類需求不超過2個。
 
  企事業單位向所在縣(市、區)發改(糧食)部門提交技術需求。項目需求應明確主要指標、時限要求、產權歸屬、資金投入及對揭榜方其他條件要求等內容。縣(市、區)發改(糧食)部門對需求審核后上報市(州)發改(糧食)部門復審(市屬企事業單位直接向本級發改(糧食)部門提交審核),市(州)發改(糧食)部門復審合格后,匯總上報省糧食局。中央在漢單位、省屬企事業單位經所在單位審核后可直接向省糧食局提交需求。
 
  (二)需求遴選。省糧食局組成專班或委托第三方對征集的需求進行初步審查。對通過初步審查的需求,組織專家進行論證,遴選出能較好補齊短板,突破行業發展瓶頸,服務重大糧食工程,促進產業升級,創新發展的項目。經省糧食局黨組研究后,通過省糧食局政府網站、各種媒體等形式向社會發榜公告。
 
  (三)對接揭榜。揭榜方按項目要求與發榜方對接,細化落實合作具體內容,達成共識;發榜方、揭榜方按有關規定簽訂技術合同,共同制定發榜項目的可行性方案;簽訂的技術合同中,甲方(技術攻關類項目發榜方、成果轉化類項目揭榜方)支付乙方(技術攻關類項目揭榜方、成果轉化類項目發榜方)的資金原則上應占支付費用的20%以上;雙方要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在技術合同中約定知識產權的歸屬和分配,避免產生知識產權糾紛。
 
  (四)項目申報。雙方完成對接后,由甲方向所在縣(市、區)發改(糧食)部門進行項目申報,申報內容包括:項目可行性方案、技術合同、首期撥款憑證、誠信承諾書等相關資料。縣(市、區)發改(糧食)部門對申報的項目進行初審,報市(州)發改(糧食)部門審核后,以市州為單位集中向省糧食局申報。
 
  (五)評審公示。省糧食局組織專家根據申報資料進行論證,必要時進行現場考察。根據論證意見,提出財政資金擬資助項目和額度,報省糧食局黨組研究。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每年安排項目數10個左右。
 
  省糧食局在政府網站對確定資助的項目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無異議的項目,及時發布成功揭榜公告,公示期間如有異議,組織核查,對確屬虛假申報、違規操作的企業或項目,取消申報資格。省糧食局根據公示結果,按有關規定與甲方簽訂科技計劃項目任務書。
 
  (六)資金撥付。省糧食局核實揭榜制項目的總投入和技術合同后,給予技術合同中的甲方省級財政科技資金獎補支持。原則上單個項目配套支持的經費不超過甲方應支付乙方的資金總額的30%-40%,且最高不超過150萬元。
 
  六、項目管理
 
  (一)加強項目管理。對實施周期三年以下的項目,以承擔單位自我管理為主,一般不開展過程檢查。各級發改(糧食)部門要掌握和跟蹤項目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揭榜制項目實施周期原則上不超過三年,揭榜方在實施項目過程中因不可抗力,導致任務無法按期完成的或不能完成的,經省糧食局審核同意后,可以延期繼續實施或終止項目。項目終止的,收回已撥付的剩余補助資金。
 
  (二)加強資金管理。項目資金按《湖北省糧食流通產業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執行,主要用于研發費用、行業標準制定、中試基地建設、工藝改造、人員技能培訓、人才引進、課題研究等開支。對于通過虛假申報等不正當手段騙取支持資金的,追回資金。
 
  (三)加強績效管理。糧食科技揭榜制項目納入“糧食流通產業發展項目庫”,省糧食局會同省財政廳組織績效監控和評價,依據任務書對項目階段任務和完成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對階段任務目標、主要技術指標、經濟與社會效益等完成達不到要求的,督促整改。對績效評價差,不能完成績效預期的,按有關績效管理要求執行。
 
  附件:糧食科技項目揭榜制范圍
 
  附件


  糧食科技項目揭榜制范圍
 
  1.糧食倉儲科技。安全、綠色、智能、精細化管理開展倉儲科技創新。包括:科學儲糧、綠色儲糧技術;儲糧生態系統相關基礎理論研究;儲糧信息自動感知和自動采集系統、倉儲機器人等先進技術開發與應用;物理、生物源儲糧藥劑等綠色防護技術;糧食分類收購和儲藏相關新技術的研發。
 
  2.糧油加工和食品加工。糧油適度加工技術和深加工技術與產品創新。包括:糧油適度加工工藝、產品標準;小麥、稻谷、大豆、雜糧、特色植物油脂等功能性、專用性新產品;油菜籽加工新型技術,油料蛋白、生物活性物質等高端、多功能制品開發;工業化傳統主食生產技術研發;副產物循環、全值和梯次利用研發;方便營養的米制品,強化稻谷、玉米、大豆在營養健康、生物化工、生物醫藥等領域深加工技術應用;新型功能性淀粉糖和醇類新產品,開展食用、可降解包裝和地膜用、精細化工用特種變性淀粉等產品研發,促進去庫存相關技術的產業化。
 
  3.糧食裝備制造。先進裝備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實現糧食裝備制造突破。包括:高效、環保、智能化糧食出入庫機械設備和物流設備研究開發;對標先進標準,提高糧食設備(裝備)制造核心技術水平;“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國產糧食清理、烘干設備節能環保技術水平和智能控制技術;高效節糧節能營養型糧油和特色雜糧等加工裝備;米制品加工關鍵設備和成套設備;推進糧食加工自動化、智能化,促進產業技術。
 
  4.糧食質量安全。研究完善“中國好糧油”系列標準及糧食質量控制作業系列標準和評價手段。包括:突破快速檢測技術瓶頸,開發糧食收購現場快速自動采集和質量檢測設備;專用品質評價儀器開發;真菌毒素、重金屬污染和農藥殘留超標糧食安全合理利用技術。
 
  5.糧食現代物流。移動糧倉的配套設施和技術;物聯網、北斗等信息技術應用;自動化、智能化的糧食物流裝備和出入庫設備研發;多式聯運銜接和物流管控一體化技術優化;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在提升糧食流通管理的數據獲取能力利用。



日期:2021-05-11
 
地區: 湖北
標簽: 糧食
行業: 糧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