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杏樹凍害的發生與防御措施

   2021-06-10 中國果樹微信號620
核心提示:杏樹原產于我國,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杏樹耐瘠薄、耐旱、耐寒,常作為改善生態環境及增加農民收入的優良樹種,近年來杏(仁用、
杏樹原產于我國,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杏樹耐瘠薄、耐旱、耐寒,常作為改善生態環境及增加農民收入的優良樹種,近年來杏(仁用、鮮食品種)產業成為貧困山區脫貧致富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支柱產業。但是杏樹開花期早,易受早春低溫、晚霜等惡劣天氣的影響,進而造成凍害,嚴重影響和制約了杏產業的發展。杏樹花期氣溫變化大,特別是北方杏產區,3—4月經常會不同程度地遇到寒流和大風降溫天氣,當氣溫低于杏花、幼果能耐受的臨界溫度時,對杏樹的花芽、花朵以及幼果等組織造成凍害,致使杏減產或絕收。
 
  2020年4月中下旬在甘肅、河北、寧夏、新疆等北方杏產區,特別是河北張家口、寧夏固原等地先后遭受了較為嚴重的倒春寒,造成杏減產和絕收,農民的收益受到極大損失。以2020年寧夏銀川市原州區杏花果實凍害為例:4月11—12日,最低氣溫-10℃且持續2d,鮮食杏、山杏花受損嚴重(50%以上);4月24日,氣溫-20~-10℃,幼果期又遭受晚霜凍害,致使當地2020年杏產區山杏、仁用杏、鮮食杏均遭受嚴重凍害,絕大部分絕收。本文探討和總結了杏樹凍害形成的原因、凍害防御措施及災后補救措施,以期為杏園管理及產業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低溫凍害的成因及對杏樹的影響
 
  杏樹凍害形成的原因


  氣候因子的影響
 
  杏樹耐寒性較強,但杏樹是開花最早的落葉果樹,早春氣溫變化幅度較大,倒春寒發生較為普遍。造成凍害的主要原因為:早春降溫降霜形成霜凍;早春白天升溫快、夜晚溫度低,氣溫變幅大。杏樹在春季花期和幼果期最容易遭受晚霜低溫傷害,在氣溫回升過程中,杏樹解除休眠,開始開花、發芽,但劇烈的變溫特別是低溫突然來臨,使已活動的細胞組織凍結,造成凍害或枝干低溫日灼傷、凍花、凍果,導致杏樹減產或產量不穩。據調查,在花蕾期溫度低于-3.9℃,花期低于-2.2℃,幼果期低于-0.6℃,低溫時間持續超過30min,就易造成花、果的凍害。杏樹不同生長時期對低溫的耐受力不同:花芽萌動期較強,其次為盛花期,子房膨大期和幼果期最弱。
 
  2020年杏樹凍害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寒潮到來之前氣溫急速回升,隨之冷空氣來襲,氣溫驟降,且低溫天氣持續時間長。以寧夏固原市為例,據氣象資料,4月8—10日,最高氣溫達19℃,持續3d的高溫天氣打破了樹體休眠,樹液開始流動,杏樹從休眠期進入開花生長期;4月11—12日,氣溫驟降至-2.0~-1.0℃,持續近8h,此階段花芽開始膨大,芽鱗片松動,芽內部生理活動較為旺盛,對低溫天氣較為敏感,0℃以下低溫導致花芽內部細胞結構因冰凍而被破壞,導致花芽內組織壞死,隨即褐變干枯,致使2020年春杏產區大部分地區凍害嚴重,幾乎絕收。不同杏產區凍害發生情況見表1。

  地形條件的影響
 
  在河南省鎮平縣杏花山,選擇丘陵坡頂、南崗坡前平地、溝底3個代表性小區進行凍害調查。由于它們所處環境條件不同,會形成差異很大的小氣候,杏樹凍害程度明顯不同。
 
  從表2可以看出,在山坡中下部溝底,下墊面為裸露山坡,因受到太陽直射,地溫和氣溫升高較快,杏樹物候期會比山坡下提早2~3d,且這里地形處于較封閉狀態,當寒潮到來時,冷空氣容易集聚下沉,樹體凍害最嚴重,凍害率為100%,凍害指數高達85%。在南崗坡前平地,地面為農田,凍害程度比下坡及溝底要輕;在丘陵坡頂,地形開闊,海拔高,下墊面植被蓋度大,物候期推遲,凍害相對要輕,凍害率為65%,凍害指數僅35%。
 
  凍害對杏樹及杏果產量的影響
 
  花期霜凍是影響杏樹產量的主要因子之一。春季天氣逐漸回暖,但往復變化極不穩定,若遭遇冷空氣突襲,氣溫驟降,會對杏樹造成較大危害。倒春寒會使杏樹枝條、花、嫩葉、主枝甚至整株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凍害(圖1~圖5)。凍害嚴重時花朵枯萎,主枝、主干凍傷。當開花時,倒春寒來臨,不利于正常授粉、坐果;當坐果后,倒春寒來臨,造成幼果凍傷損害、發育停止和脫落,導致減產,嚴重時絕收。



  凍害防御措施


  適地適樹、科學建園
 
  (1)選擇合理地址建園。在山區坡地建園要求背風向陽,平地建園要求地勢平緩、水肥條件較好。盡量避免低洼地、陰坡及冷空氣滯留的溝底和風口建園。新疆、內蒙古等春季風沙大的西北地區在園區周邊建造防護林帶。
 
  (2)選用耐低溫抗寒品種。在低溫晚霜頻發的地區種植杏樹,應該選擇花期晚、抗寒性強的杏品種,以避開霜期,適應低溫環境,減輕晚霜的危害,這是最直接有效的防御措施。
 
  預防倒春寒
 
  在杏樹成蕾后和即將開花時,時刻關注天氣預報,遇到天氣變化即倒春寒來臨前應及時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以避免或減輕霜凍、冷害對杏樹樹體和花果造成的危害。首先,加強樹體管理;其次,根據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地采取灌水、熏煙和安裝風扇、噴藥等措施進行防御。
 
  加強果園土壤和樹體管理,


  增強樹體抗性
 
  受凍后的果園要及時淺鋤松土,促進根系的生長,進而保證樹體的正常生長,為已坐的果實提供養分。加強樹體和土壤管理,增強樹勢,提高花芽的充實飽滿程度和對低溫天氣的抵抗能力。做好整形修剪,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合理施有機肥,加磷鉀肥,保證樹體健壯,促進枝條成熟,可提高果樹的抗寒、抗凍能力。
 
  冬季樹體涂白
 
  落葉后樹體涂白不僅能保護樹體、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而且還可以推遲開花期,防止初春氣溫過低,枝條和花受凍害。涂白劑有出售的專用成品,也可以自行配制。
 
  果園熏煙
 
  低溫來臨時進行全園熏煙,可使果園內氣溫升高2℃以上,驅散或減少冷空氣下沉,起到預防和避開低溫的作用。熏煙堆應放置于果園的上風口,每堆用柴草20~25kg,每畝以6~8堆為宜。首先要在田間安置低溫預警裝置,根據天氣信息或低溫預報警信息,及時點放準備好的煙堆,達到預防霜害的目的。
 
  采取灌水法或噴藥法推遲花期
 
  在秋季落葉前對樹體噴布赤霉素等防凍劑可提高抗凍能力并推遲花期3~5d;早春花芽膨大期和萌芽初期噴青鮮素、萘乙酸鉀鹽、0.5%氯化鈣等可推遲花期5~7d。由于各地每年氣候條件差異很大,凍害和晚霜發生的時間不確定,噴藥時間和藥量不易把握,延遲開花只能起一定程度的減緩作用,在大幅降溫發生時并不能從根本上避免和解決杏樹的晚霜危害。
 
  在低溫來臨前對全園灌水,不僅可以補充樹體水分,而且可以增加空氣濕度,降低地面輻射,提高露點溫度,特別是在萌芽前灌溉,一般可推遲花期2~3d,以避開寒流,盡可能降低霜凍危害。


  采取補救措施,減少


  凍害損失


  人工授粉或放蜂授粉
 
  杏樹花期遭遇輕微低溫霜凍時,花粉活性降低,授粉效果較差,坐果不良,因此,對凍害程度較輕的杏園采取人工輔助授粉,并噴施0.2%~0.3%硼砂+0.3%~0.5%尿素混合液,可提高坐果率。
 
  果園放蜂能有效提高杏樹的坐果率,但當氣溫低于15℃時,蜜蜂飛行傳粉活力降低,會大大影響蜂群對杏花的授粉效果。為刺激蜜蜂采集杏花粉的積極性,可在開花期對花朵噴0.3%~0.6%蜂蜜水或0.6%~1.0%白糖水,能顯著提高蜜蜂授粉效果,提高坐果率。
 
  輔助授粉和保花保果
 
  霜凍過后,及時剪去嚴重受凍的花枝,對于未受凍或受凍較輕的枝、花,加以保護利用,人工輔助授粉;幼果受凍時,不要急于疏果,要等自然落果和凍害影響過后,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


  及時追肥和葉面噴施速效肥
 
  發生凍害后,果園可結合澆水及時施肥,也可葉面噴施氮肥(含鋅)等速效營養元素,促進杏樹生長,力爭保住沒受凍害的花果,取得一定產量;同時補充營養元素,可增加光合作用效能,促使葉面制造充足養分,以利于樹勢迅速恢復,促進樹體正常生長。
 
聲  明:本文摘編自《中國果樹》2021年第6期“杏樹凍害的發生與防御措施”(陳玉玲,宋文清,夏樂晗,陳龍,黃振宇)。 


日期:2021-06-10
 
地區: 河北 張家口市
標簽: 管理 新疆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