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奶牛保健新技術論壇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

   2021-07-22 中國奶業協會微信號884
核心提示:2021年7月19日,由中國奶業協會衛生保健專業委員會和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聯合主辦的奶牛保健新技術論壇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2021年7月19日,由中國奶業協會衛生保健專業委員會和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聯合主辦的奶牛保健新技術論壇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之年。此次論壇以“凝聚共識保健康,創新驅動開新局”為主題,旨在通過創新技術幫助牧場進一步提升奶牛健康水平,促進奶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亞清蒞臨本次論壇,并作重要講話。中國奶業協會衛生保健專業委員會主任李秀波,中國農業大學高級獸醫師馬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顧憲紅、東北農業大學副教授李洋、北京農業職業學院教授侯引緒等多位領導及專家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奶業協會衛生保健專業委員會主任李秀波研究員和安徽省畜牧總站張莉研究員共同主持。
 
  劉亞清秘書長在致辭中回顧過去一年奶業的發展,指出疫情蔓延嚴峻時刻,我國奶業展現出了強大的發展韌性,是疫情中為數不多的逆勢增長的產業。現在站在兩個百年交匯點,我國奶業發展將迎來重要戰略時期,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劉秘書長對近年來中國奶業協會衛生保健專業委員會在奶牛重要疾病防治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和多項研究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三點希望,一要謀定而后動,確定未來五年工作重點;二要有條不紊、扎實推進各項新技術新成果的落地;三要借四海之氣、聚八方之力,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在奶牛衛生保健新技術的研究上,打造中國影響力。
 
  中國農業大學馬翀高級獸醫師在論壇上與代表們分享了犢牛腹瀉的最新研究成果。犢牛腹瀉是導致哺乳期犢牛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可由非感染性和感染性兩類原因引起,其中感染性腹瀉主要病原為輪狀病毒和隱孢子蟲,其檢出率均超過30%。此外,關于犢牛腹瀉的風險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犢牛島/圈和產圈清潔頻率、犢牛混群日齡、小群內的頭數、初乳飼喂人員是目前的主要風險因素。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顧憲紅研究員長期從事健康養殖與奶牛福利研究,論壇上做了題為“北京奶業現狀及奶牛福利研究進展”報告。顧研究員介紹了北京奶業的特點、面臨的挑戰以及近五年的發展變化,并分析了科技投入對都市型現代高端奶業的重要作用,深入淺出地分享了她所在團隊開展的部分奶牛福利研究工作,包括奶牛福利養殖關鍵評價指標篩選、良好福利實踐方法的研發內容。
 
  東北農業大學李洋副教授分享了地頂孢霉培養物在奶牛中應用的最新研究結果。驗證了地頂孢霉培養物對患乳房炎大鼠的抗炎能力,并初步揭示其作用機制;通過瘺管牛的安全性驗證試驗、犢牛和泌乳牛的生產性能試驗、圍產牛的能量負平衡和抗氧化試驗,以及大群體奶牛的乳成分和產奶量試驗,驗證了地頂孢霉培養物在奶牛實際生產應用效果,進一步證明地頂孢霉培養物是一種能夠改善奶牛生產性能和免疫能力、預防奶牛乳房炎的新型綠色飼料添加劑。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侯引緒教授做了題為《奶牛肝膿腫與低血鎂癥的臨床防治》報告。牛肝膿腫是一種隱性多發性疾病,發病率高達17%—32%,早期診斷困難,后期治愈率低下。另外,元素缺乏性代謝病發病率呈不斷增長趨勢,在代謝性疾病中,奶牛低血鉀癥和低血鎂癥診斷與治療最為薄弱。侯教授從實際案例出發,對肝膿腫與低血鎂癥的發病原因,臨床癥狀,發病機理,防治等進行了臨床研究,為這兩種疾病的防控、診斷、治療提供新的防治思路與辦法。
 
  本次論壇從奶牛養殖的實際問題出發,展現奶牛健康養殖前沿技術成果,現場互動熱烈,得到了與會代表的高度好評,為奶業同行交流經驗、凝聚共識提供了有益平臺,必將為我國奶業開創新局面貢獻更大的力量!



日期:2021-07-22
 
地區: 安徽 合肥市
行業: 乳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