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初,吉林省“新冠疫情”突發,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全省范圍內緊急采取封鎖、隔離、限制流動等控制疫情的必要措施和有效手段。但由于養殖業不能暫停生產的特殊性,肉牛產業各個環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3月20-22日,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5崗2站專家以及全省肉牛養殖企業和技術人員,采用電子調查問卷、電話、微信等方式,面向吉林省肉牛生產企業,針對此次“新型肺炎”疫情對肉牛生產造成的影響、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和后續工作建議等方面進行了調研。問卷發出后,得到廣大肉牛養殖企業和養殖大戶的積極支持,先后收到長春、松原、吉林、延邊、四平、白城等地區的種公牛站、繁育母牛場、育肥牛生產企業和屠宰加工企業等近百家企業的反饋。
總體分析認為:目前封(管)控時間較短,加之部分生產者在前期防疫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階段對肉牛生產的影響不是十分明顯;主要問題集中在交通不暢導致的草料、液氮等重要生產物資供應不足。具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受“疫情”影響,肉牛交易暫停;全省肉牛存欄相對穩定,近期沒有體現出下滑趨勢。部分屠宰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但是以“皓月”、“樺牛”等為代表的屠宰加工企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組織職工駐廠開工,保證了牛肉產品的穩定供應。飼料、冷凍精液、液氮等生產物資供應不暢,對養殖環節的影響相對較大。
二、主要影響
(一) 對肉牛飼養的影響
1、供應不暢,飼料不足
我省肉牛養殖場在秋季儲備越冬飼草,一般能夠保證飼喂到第二年的3~4月份。現階段70%牧場飼料儲備將在1個月內耗盡,60%牧場將出現干草短缺,30%牧場將出現精料短缺(見圖1)。
圖1 場內飼料可維持時間
調查結果顯示80%農村地區路口堵塞,10%的地區飼料車禁止下高速,飼料儲備不足的生產企業面臨飼料運輸不暢,價格上漲等問題,對后續生產將造成明顯影響。
圖2 飼料供應問題
2、繁育環節受阻,生產效率降低
(1)種公牛站
種公牛站生產的凍精無法及時銷售,部分企業只能通過減產的方式降低生產投入,影響了種群的利用效率和冷凍精液產量。
(2)繁育場(戶)
春季是母牛發情旺季,臨近配種高峰。由于運輸受阻,液氮無法正常配送到繁殖改良點,致使部分冷凍精液損失;而種牛站的冷凍精液又不能及時配送至繁殖改良點,加之繁殖改良員出行受限,因此導致母牛脫配,影響群體繁育效率。
調研結果顯示疫情對80%牧場影響較大,50%牧場因改良員禁止出村而受影響,40%牧場因液氮缺乏而受影響(圖3、4)。
圖3 疫情對母牛配種影響
圖4 影響配種原因
3、飼養員生活物資不足,影響正常生產
我省肉牛生產企業一般會儲存飼草料用以肉牛過冬。但是,一般不會儲備飼養人員的生活物資。且肉牛養殖場一般處于偏遠地區,遠離村屯,導致飼養人員生活物資吃緊。
(二)對屠宰加工的影響
市場消費需求減少,牛肉銷售量下降,餐飲行業大面積停業,造成牛肉的戶外消費量減少。受牛源流通不暢、工人居家隔離、交通管控、當地防控政策影響,部分屠宰加工企業受影響較大。以“皓月”為代表的龍頭企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組織職工駐廠開工,在高成本運行的前提下,保證了牛肉產品的穩定供應。
調研結果顯示,90%屠宰加工企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70%影響較大,影響原因主要是產品無法出場(70%),缺乏牛源(20%)和缺乏工人(20%)。
圖5疫情對肉牛屠宰加工的影響
(三) 對銷售流通的影響
1、購牛受阻、售牛不暢
購牛一般需要現場選購,直觀查看肉牛體況、膘情、健康狀態,并進行檢疫,聯系車輛,組織運輸等。區域封鎖使肉牛經濟人無法出行,工作陷入停滯狀態。
受隔離和下游餐飲雙重影響,短期內需求緊縮,達到出欄體重的育肥牛壓欄,出欄時間延長,造成牧場飼料、資金壓力增加。
2、產品銷售渠道受阻
現有牛肉及其相關產品有一部分通過網絡平臺銷售。受現階段風險區劃分的影響,產品銷售渠道受阻,市場份額降低。這種影響是潛在的、長期的,難以在短時間內恢復。
圖6 疫情對肉牛銷售影響
(四) 對疾病防控的影響
春季是防疫的關鍵時期、是呼吸道疾病和腹瀉類疾病的多發季節。受疫情防控影響,獸藥、疫苗等產品供應、流通受阻,防疫人員行動受限,影響免疫計劃實施。個別病牛無法得到及時救治,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三、補救措施
此次疫情對肉牛產業造成的影響是非養殖技術本身造成的,政府、企業和養殖戶都在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盡量減少損失。
(一)主管部門
肉牛飼料和相關產品的輸送渠道不暢,是目前肉牛養殖場遇到最棘手的問題。吉林省畜牧業管理局針對當前問題根源,制定和公布了多項政策,以緩解和解決相關問題,從而最大限度減少養殖等相關行業的經濟損失。先后頒發《致全省畜禽養殖場(戶)告知書》、《致全省畜禽屠宰企業疫情防控告知書》、《關于切實加強疫情防控積極保障飼料等生產投入品和畜禽等“菜籃子”產品有序流通的緊急通知》,轉發《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解決當前實際困難加快養殖業復工復產的緊急通知》等通知。吉林省防治動物重大疫病指揮部發出了緊急通知,為全省大型養殖企業、飼料企業、畜產品加工企業、屠宰企業、獸藥企業提供《民生保供資質證明》,要求各地指揮部認真做好證明發放、查驗和指導工作,切實解決各相關企業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帶來的運輸難題,保障了吉林省大型養殖企業的物資需求。同時對中小養殖企業的需求也進行了深入摸排,相關證明發放也同步申請,進而確保了跨區域運輸,打通了產業鏈條,最大限度降低產業鏈中各主體的經濟損失。
(二)繁殖改良部門
吉林省畜牧總站傳達相關文件精神,要求各級繁殖改良部門認真組織、積極協調,將冷凍精液和液氮配送至養殖相對集中的縣、鄉、村。物資車輛停于村口,不進村。村內的獸醫或者繁殖改良人員負責到村口補充液氮和凍精。通過這種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液氮、凍精流通,保證肉牛春季繁殖需求。
(三)養殖企業
肉牛養殖企業首先要堅定疫情過后市場信心。下一步隨著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疫情防控情況的好轉,企業、學校等單位復工復課,餐飲行業將會得到恢復,牛肉市場需求會明顯增加,必將拉動牛肉價格上漲;相關企業積極探尋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下,提高牛場的技術和管理措施,減少疫情帶來的影響,按照各級管理部門要求,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認真對生產區、生活區進行消毒。為企業員工配發消毒裝備和物資,保證人員安全。積極挖掘企業現有的生產物資,統一調配;調整細化肉牛養殖方案,保證生產重要環節不受影響,保證牛場經濟效益和企業平衡運行。
四、發展的建議
(一)開通綠色通道
政府相關部門為肉牛等畜牧業開通綠色通道,科學規劃道路管制政策,在嚴格執行防疫要求的前提下,保證必要物資流通順暢。同時加強對畜禽產品物流、流動人員教育、體溫和流向監控。
(二)政策和資金扶持
針對在“疫情”期間支撐作用明顯,但受損嚴重的企業,通過政策扶持、專項貸款支持等方式給予支持。對于拿不到專項再貸款、經營遇到困難的農業企業,延長貸款期限或無還本續貸,降低貸款利息或減免逾期利息。堅決杜絕盲目抽貸、斷貸行為,以緩解肉牛產業資金壓力。對不裁員或減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針對保供民生企業可發放貸款。在疫情防控應急物資、民生物資采購、飼料、獸藥等生產資料及畜禽(產品)運輸過程中,給予道路通行方便。
(三)科學調整生產方案
養殖企業科學合理調整不同階段肉牛飼養管理方案,通過生產母牛良繁、補償生長育肥、犢牛科學飼養、疾病科學防控等,最大程度做到飼草料優化組合搭配,最大程度地緩解企業經濟損失。加工企業主動對接市場,通過線上各類農產品銷售平臺等拓展銷售渠道,合理引導屠宰加工企業復工、有序組織市場投放和供應。
(四)啟動各級牛肉儲備制度
針對疫情期間出現的市場供應環節受阻、生產環節停滯兩難局面,及時啟動各級牛肉儲備制度,牛肉就地就近儲備,同時養殖企業適當延長育肥牛出欄時間。通過牛肉儲備,不僅可以保障居民肉食品供應鏈的安全和暢通,同時解決了育肥牛難以出欄問題,并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了良好的物資保障。
(五)規范產業、實現綠色安全生產
規范和完善肉牛繁育、飼養、銷售、屠宰、加工、餐飲等方面的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強調全產業鏈的綠色安全生產。重點針對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完善建立溯源系統;規模化企業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防止相關事件發生,奠定產業健康發展基礎。
(六)協調相關產業、共同發展
由農業農村部組織相關產業技術體系建立農業產業技術大數據信息平臺,共建行業預警閾值,實現產業信息及時共享和精準預警。同時開展農業不同產業資源的有效開發和綜合利用,促進上中下游產業協同發展,共同進步。
(七)規劃建立生產物資儲備中心
近幾輪疫情對肉牛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究其根本是物資流通不暢、儲備不足引起的。建議在肉牛生產相對集中的村屯,建立統一的飼草料、繁殖配種、疫病防控等物資的儲備中心。便于統一協調調配,提高生產效率,保障產業發展。
日期:2022-03-31
3月20-22日,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5崗2站專家以及全省肉牛養殖企業和技術人員,采用電子調查問卷、電話、微信等方式,面向吉林省肉牛生產企業,針對此次“新型肺炎”疫情對肉牛生產造成的影響、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和后續工作建議等方面進行了調研。問卷發出后,得到廣大肉牛養殖企業和養殖大戶的積極支持,先后收到長春、松原、吉林、延邊、四平、白城等地區的種公牛站、繁育母牛場、育肥牛生產企業和屠宰加工企業等近百家企業的反饋。
總體分析認為:目前封(管)控時間較短,加之部分生產者在前期防疫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階段對肉牛生產的影響不是十分明顯;主要問題集中在交通不暢導致的草料、液氮等重要生產物資供應不足。具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受“疫情”影響,肉牛交易暫停;全省肉牛存欄相對穩定,近期沒有體現出下滑趨勢。部分屠宰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但是以“皓月”、“樺牛”等為代表的屠宰加工企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組織職工駐廠開工,保證了牛肉產品的穩定供應。飼料、冷凍精液、液氮等生產物資供應不暢,對養殖環節的影響相對較大。
二、主要影響
(一) 對肉牛飼養的影響
1、供應不暢,飼料不足
我省肉牛養殖場在秋季儲備越冬飼草,一般能夠保證飼喂到第二年的3~4月份。現階段70%牧場飼料儲備將在1個月內耗盡,60%牧場將出現干草短缺,30%牧場將出現精料短缺(見圖1)。
圖1 場內飼料可維持時間
調查結果顯示80%農村地區路口堵塞,10%的地區飼料車禁止下高速,飼料儲備不足的生產企業面臨飼料運輸不暢,價格上漲等問題,對后續生產將造成明顯影響。
圖2 飼料供應問題
2、繁育環節受阻,生產效率降低
(1)種公牛站
種公牛站生產的凍精無法及時銷售,部分企業只能通過減產的方式降低生產投入,影響了種群的利用效率和冷凍精液產量。
(2)繁育場(戶)
春季是母牛發情旺季,臨近配種高峰。由于運輸受阻,液氮無法正常配送到繁殖改良點,致使部分冷凍精液損失;而種牛站的冷凍精液又不能及時配送至繁殖改良點,加之繁殖改良員出行受限,因此導致母牛脫配,影響群體繁育效率。
調研結果顯示疫情對80%牧場影響較大,50%牧場因改良員禁止出村而受影響,40%牧場因液氮缺乏而受影響(圖3、4)。
圖3 疫情對母牛配種影響
圖4 影響配種原因
3、飼養員生活物資不足,影響正常生產
我省肉牛生產企業一般會儲存飼草料用以肉牛過冬。但是,一般不會儲備飼養人員的生活物資。且肉牛養殖場一般處于偏遠地區,遠離村屯,導致飼養人員生活物資吃緊。
(二)對屠宰加工的影響
市場消費需求減少,牛肉銷售量下降,餐飲行業大面積停業,造成牛肉的戶外消費量減少。受牛源流通不暢、工人居家隔離、交通管控、當地防控政策影響,部分屠宰加工企業受影響較大。以“皓月”為代表的龍頭企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組織職工駐廠開工,在高成本運行的前提下,保證了牛肉產品的穩定供應。
調研結果顯示,90%屠宰加工企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70%影響較大,影響原因主要是產品無法出場(70%),缺乏牛源(20%)和缺乏工人(20%)。
圖5疫情對肉牛屠宰加工的影響
(三) 對銷售流通的影響
1、購牛受阻、售牛不暢
購牛一般需要現場選購,直觀查看肉牛體況、膘情、健康狀態,并進行檢疫,聯系車輛,組織運輸等。區域封鎖使肉牛經濟人無法出行,工作陷入停滯狀態。
受隔離和下游餐飲雙重影響,短期內需求緊縮,達到出欄體重的育肥牛壓欄,出欄時間延長,造成牧場飼料、資金壓力增加。
2、產品銷售渠道受阻
現有牛肉及其相關產品有一部分通過網絡平臺銷售。受現階段風險區劃分的影響,產品銷售渠道受阻,市場份額降低。這種影響是潛在的、長期的,難以在短時間內恢復。
圖6 疫情對肉牛銷售影響
(四) 對疾病防控的影響
春季是防疫的關鍵時期、是呼吸道疾病和腹瀉類疾病的多發季節。受疫情防控影響,獸藥、疫苗等產品供應、流通受阻,防疫人員行動受限,影響免疫計劃實施。個別病牛無法得到及時救治,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三、補救措施
此次疫情對肉牛產業造成的影響是非養殖技術本身造成的,政府、企業和養殖戶都在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盡量減少損失。
(一)主管部門
肉牛飼料和相關產品的輸送渠道不暢,是目前肉牛養殖場遇到最棘手的問題。吉林省畜牧業管理局針對當前問題根源,制定和公布了多項政策,以緩解和解決相關問題,從而最大限度減少養殖等相關行業的經濟損失。先后頒發《致全省畜禽養殖場(戶)告知書》、《致全省畜禽屠宰企業疫情防控告知書》、《關于切實加強疫情防控積極保障飼料等生產投入品和畜禽等“菜籃子”產品有序流通的緊急通知》,轉發《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解決當前實際困難加快養殖業復工復產的緊急通知》等通知。吉林省防治動物重大疫病指揮部發出了緊急通知,為全省大型養殖企業、飼料企業、畜產品加工企業、屠宰企業、獸藥企業提供《民生保供資質證明》,要求各地指揮部認真做好證明發放、查驗和指導工作,切實解決各相關企業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帶來的運輸難題,保障了吉林省大型養殖企業的物資需求。同時對中小養殖企業的需求也進行了深入摸排,相關證明發放也同步申請,進而確保了跨區域運輸,打通了產業鏈條,最大限度降低產業鏈中各主體的經濟損失。
(二)繁殖改良部門
吉林省畜牧總站傳達相關文件精神,要求各級繁殖改良部門認真組織、積極協調,將冷凍精液和液氮配送至養殖相對集中的縣、鄉、村。物資車輛停于村口,不進村。村內的獸醫或者繁殖改良人員負責到村口補充液氮和凍精。通過這種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液氮、凍精流通,保證肉牛春季繁殖需求。
(三)養殖企業
肉牛養殖企業首先要堅定疫情過后市場信心。下一步隨著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疫情防控情況的好轉,企業、學校等單位復工復課,餐飲行業將會得到恢復,牛肉市場需求會明顯增加,必將拉動牛肉價格上漲;相關企業積極探尋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下,提高牛場的技術和管理措施,減少疫情帶來的影響,按照各級管理部門要求,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認真對生產區、生活區進行消毒。為企業員工配發消毒裝備和物資,保證人員安全。積極挖掘企業現有的生產物資,統一調配;調整細化肉牛養殖方案,保證生產重要環節不受影響,保證牛場經濟效益和企業平衡運行。
四、發展的建議
(一)開通綠色通道
政府相關部門為肉牛等畜牧業開通綠色通道,科學規劃道路管制政策,在嚴格執行防疫要求的前提下,保證必要物資流通順暢。同時加強對畜禽產品物流、流動人員教育、體溫和流向監控。
(二)政策和資金扶持
針對在“疫情”期間支撐作用明顯,但受損嚴重的企業,通過政策扶持、專項貸款支持等方式給予支持。對于拿不到專項再貸款、經營遇到困難的農業企業,延長貸款期限或無還本續貸,降低貸款利息或減免逾期利息。堅決杜絕盲目抽貸、斷貸行為,以緩解肉牛產業資金壓力。對不裁員或減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針對保供民生企業可發放貸款。在疫情防控應急物資、民生物資采購、飼料、獸藥等生產資料及畜禽(產品)運輸過程中,給予道路通行方便。
(三)科學調整生產方案
養殖企業科學合理調整不同階段肉牛飼養管理方案,通過生產母牛良繁、補償生長育肥、犢牛科學飼養、疾病科學防控等,最大程度做到飼草料優化組合搭配,最大程度地緩解企業經濟損失。加工企業主動對接市場,通過線上各類農產品銷售平臺等拓展銷售渠道,合理引導屠宰加工企業復工、有序組織市場投放和供應。
(四)啟動各級牛肉儲備制度
針對疫情期間出現的市場供應環節受阻、生產環節停滯兩難局面,及時啟動各級牛肉儲備制度,牛肉就地就近儲備,同時養殖企業適當延長育肥牛出欄時間。通過牛肉儲備,不僅可以保障居民肉食品供應鏈的安全和暢通,同時解決了育肥牛難以出欄問題,并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了良好的物資保障。
(五)規范產業、實現綠色安全生產
規范和完善肉牛繁育、飼養、銷售、屠宰、加工、餐飲等方面的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強調全產業鏈的綠色安全生產。重點針對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完善建立溯源系統;規模化企業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防止相關事件發生,奠定產業健康發展基礎。
(六)協調相關產業、共同發展
由農業農村部組織相關產業技術體系建立農業產業技術大數據信息平臺,共建行業預警閾值,實現產業信息及時共享和精準預警。同時開展農業不同產業資源的有效開發和綜合利用,促進上中下游產業協同發展,共同進步。
(七)規劃建立生產物資儲備中心
近幾輪疫情對肉牛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究其根本是物資流通不暢、儲備不足引起的。建議在肉牛生產相對集中的村屯,建立統一的飼草料、繁殖配種、疫病防控等物資的儲備中心。便于統一協調調配,提高生產效率,保障產業發展。
日期:20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