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真菌毒素和食源性細菌等危害物引發的食源性疾病每年導致全球5.5億人感染和數十萬人死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負擔。建立高靈敏的現場檢測技術對于早期、即時有效地監管食品安全,保障消費者健康具有重大意義。近日,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汪崇文副教授開發出基于膜狀SERS標簽的高靈敏免疫層析檢測技術,可以快速、準確地鑒定復雜食物樣本及環境樣本中的多種真菌毒素和致病菌,檢測毒素的靈敏度達1 pg/mL,檢測細菌的靈敏度達10 cells/mL,檢測時間小于20分鐘。相關研究內容發表在領域內著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汪崇文副教授為此項技術的第一及通訊作者,軍事醫學研究院王升啟研究員和廣東省人民醫院顧兵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此外,汪崇文副教授近期還開發了一種基于磁性富集/熒光增強機制的真菌毒素免疫層析檢測試劑盒,可以高靈敏同時檢測糧食作物(如玉米、谷物等)中的三種常見真菌毒素(黃曲霉毒素B1、伏馬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該試劑操作簡便,利用紫外手電或便攜式熒光讀取儀即可實現高靈敏分析,檢測時間小于35分鐘,靈敏度達1-20 pg/mL。相關論文發表在中科院一區雜志《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鄭帥博士為第一作者,汪崇文副教授、金青教授及軍事醫學研究院王升啟研究員等為共同通訊作者,本校為第一單位。
汪崇文副教授于2018年人才引進至我校以來,在學校及生命科學學院的大力支持下與軍事醫學研究院全軍傳染病分子診斷新技術重點實驗室深度合作,取得系列科研成果,開發了多種高靈敏現場檢測技術和產品。(生命科學學院)
日期:2022-07-13
此外,汪崇文副教授近期還開發了一種基于磁性富集/熒光增強機制的真菌毒素免疫層析檢測試劑盒,可以高靈敏同時檢測糧食作物(如玉米、谷物等)中的三種常見真菌毒素(黃曲霉毒素B1、伏馬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該試劑操作簡便,利用紫外手電或便攜式熒光讀取儀即可實現高靈敏分析,檢測時間小于35分鐘,靈敏度達1-20 pg/mL。相關論文發表在中科院一區雜志《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鄭帥博士為第一作者,汪崇文副教授、金青教授及軍事醫學研究院王升啟研究員等為共同通訊作者,本校為第一單位。
汪崇文副教授于2018年人才引進至我校以來,在學校及生命科學學院的大力支持下與軍事醫學研究院全軍傳染病分子診斷新技術重點實驗室深度合作,取得系列科研成果,開發了多種高靈敏現場檢測技術和產品。(生命科學學院)
日期:202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