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fā)現控制桃樹垂枝性狀的遺傳位點

   2022-11-17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王璐偉488
核心提示:近日,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核果類栽培生理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現了控制桃樹垂枝性狀的遺傳位點。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BMC系列的植物生物學(BMC Plant Biology)》上。……(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近日,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核果類栽培生理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現了控制桃樹垂枝性狀的遺傳位點。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BMC系列的植物生物學(BMC Plant Biology)》上。
 
  桃樹年生長量大、易形成冠內郁閉,每年需進行大量修剪。優(yōu)良的樹型能促進果實品質形成且節(jié)省人力物力。垂枝型桃樹開張角度大,利于樹冠內部通風透光,但目前垂枝型桃樹多見于觀賞桃。對桃樹垂枝性狀形成的機制進行研究有利于培育觀賞和食用兼顧型新品種,為桃樹的標準化、省力化栽培管理奠定了基礎。
 
  科研團隊以“97矮化”和“鴛鴦垂枝”為試材,通過構建雜交群體,明確了桃樹垂枝性狀的遺傳規(guī)律。利用分離群體的混池測序手段,對控制桃樹垂枝性狀的基因進行了定位和精細定位,最終將目標基因縮小至物理距離15萬個堿基對范圍內,并開發(fā)出與目標性狀完全連鎖的分子標記。同時,對普通型和垂枝型桃樹一年生枝條進行切片觀察,發(fā)現其次生木質部存在明顯差異,這為進一步研究桃樹垂枝性狀的調控機制奠定了基礎。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等項目支持。(通訊員 趙倩)
 
  原文鏈接:https://bmcplantbi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70-022-03840-1



日期:2022-11-17
 
地區(qū): 河南 鄭州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