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玉米生產技術

   2024-03-20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微信號989
核心提示: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玉米生產技術:綠色食品生產應選擇距工礦區1千米以上,距公路、鐵路、生活區50米以上的生態環境良好、無污染的地區,在無有效的緩沖帶或物理屏障的條件下,應與常規生產區域設置8米寬的緩沖隔離帶。產地的土壤、空氣、水質質量應符合NY/T 391《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的要求?!ㄊ澜缡称肪W-www.cctv1204.com)
一、產地選擇
 
  綠色食品生產應選擇距工礦區1千米以上,距公路、鐵路、生活區50米以上的生態環境良好、無污染的地區,在無有效的緩沖帶或物理屏障的條件下,應與常規生產區域設置8米寬的緩沖隔離帶。產地的土壤、空氣、水質質量應符合NY/T 391《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的要求。
 
  1.選地:選擇地勢相對平坦、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塊。
 
  2.選茬:盡量選擇三年輪作的地塊,前茬未使用長殘留農藥的大豆、小麥或馬鈴薯等肥沃的茬口,如果只能選擇玉米茬,則選擇肥沃的玉米茬口。
 
  二 、種子及其處理
 
  1.品種選擇:根據生態條件,選用經國家或省級審定推廣的高產、優質、多抗適合于本地種植的優良品種。如:先玉335、金博士825、合玉29、德美亞3號、益農玉14、東農270等。
 
  2.種子質量:種子純度和凈度不低于98%,發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6%。
 
  3.種子處理:播種前要進行機械精選或人工粒選種子,剔除病斑粒、蟲蝕粒、破碎粒和雜質。
 
  曬種:播前15天,選擇晴朗微風天氣,將種子攤在干燥向陽的地面或席上晾曬2~3天,并經常翻動,白天晾曬、晚上收起。
 
  試芽:播前10天進行1~2次發芽試驗,測定種子發芽勢及發芽率。
 
  藥劑悶種:地下害蟲較重的地塊,應使用50%辛硫磷乳油公斤兌40公斤水悶種400公斤。
 
  藥劑拌種:玉米絲黑穗病較重的地塊,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克拌種100公斤。
 
  浸種催芽:將種子放在28~30℃水中浸泡8~12小時,然后撈出置于20~25℃室溫條件下進行催芽。每隔2~3小時將種子翻動一次,在種子露出胚根(擰嘴)后,置于陰涼處煉芽,待播種。
 
  三、耕翻整地
 
  提倡用少耕、免耕,秸桿還田等技術措施,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實施以深松為基礎,松、翻、耙結合的土壤耕作制時,三年應耕翻一次。耕翻深度22厘米~25厘米,做到無漏耕、無立垡、無坷垃,翻后耙耢,按種植要求的壟距及時起壟鎮壓或夾肥起壟鎮壓。
 
  四、施肥
 
  增施有機肥料或農家肥,無機氮素和磷素用量不得高于當季作物需求量的一半,相應減少無機鉀肥施用量。推薦使用作物專用肥,合理減少化肥使用量。使用肥料應符合NY/T 394 《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
 
  1.有機肥:每畝施用含有機質8%以上的農肥2~2.67立方米,結合整地撒施或條施夾肥。
 
  2.化肥:每畝施用磷酸二銨10~15公斤,結合整地做底肥或種肥施入;鉀肥:每畝施用硫酸鉀4~6公斤,做底肥或種肥,不能做秋施底肥;氮肥:每畝施用尿素13.3~15公斤,其中25%~30%做底肥或種肥,另60%~70%做追肥施入。無機氮素用量不得高于當季玉米需求量的一半。
 
  3.菌肥:每畝施用生物菌肥2公斤做底肥一次施入。
 
  五、播種
 
  1.播期:地溫穩定通過7~8℃時搶墑播種。第一積溫帶4月25日~30日播種;第二積溫帶、第三積溫帶4月28日~5月5日播種。第四積溫帶5月5日~5月15日播種。
 
  2.種植方式
 
  常規清種:采用65厘米或70厘米標準壟等距種植。
 
  大壟清種栽培:在130厘米或140厘米的大壟上,按壟上行距(窄行行距)40厘米,壟與壟之間玉米的大行距(寬行行距)90厘米或100厘米雙行種植。
 
  3.播法方法:可采用人工播種和機械精量播種。土壤含水量低于20%的地塊,采取機械開溝、坐水,按種植密度等要求,精量等距播種;土壤含水量高于20%的地塊,按種植密度等要求,可直接精量播種。播種做到深淺一致,覆土均勻,直播的地塊播種后及時鎮壓;坐水種的播后隔天鎮壓。鎮壓做到不漏壓,不拖堆。鎮壓后覆土深度3~4厘米。
 
  4.種植密度
 
  常規標準壟清種:耐密型品種:每畝保苗4000~5000株;稀植品種:保苗3667~4000株。
 
  大壟清種栽培:耐密型品種:每畝保苗4667~5667株;稀植品種:保苗4000~4667株。
 
  5.播種量:按種子發芽率、種植密度要求等確定播種量。
 
  六、田間管理
 
  1.查田補栽:出苗前及時檢查發芽情況,如發現粉種、爛芽,要準備好補種用種或預備苗;出苗后如缺苗,要利用預備苗或田間多余苗及時補栽。3~4片葉時,要將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2.鏟前深松趟地:出苗后要進行深松或趟一犁。
 
  3.鏟趟:頭遍鏟趟后,每隔10~12天趟一次。做到三趟。
 
  4.病蟲草害防治:運用綜合防治措施,創造不利于病蟲草滋生和有利于各種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保持生態系統平衡和生物的多樣化,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蛇x用后附清單中的農藥進行防治,應符合NY/T 393《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要求,蟲害防治以生物和人工防治為主。推薦防治措施如下:
 
  粘蟲: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50頭粘蟲時達到防治指標,進行人工捕殺。
 
  玉米螟:防治指標為百稈活蟲40頭蟲。A〕殺蟲燈防治:當地玉米螟成蟲羽化初始日期,每晚9時到次日早4時,小雨仍可開燈。B〕赤眼蜂防治:于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間兩次放蜂,每公頃放蜂22.5萬頭。C〕Bt乳劑:在玉米為心葉末期(5%抽雄)每畝100~200克的BT乳劑制成顆粒劑撒放或對水30公斤噴霧。
 
  玉米絲黑穗?。河衩捉z黑穗病較重的地塊,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克拌種100公斤。
 
  除草:可選用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處理??蛇x擇藥劑有精異丙甲草胺、噻吩磺隆、磺草酮等。
 
  5.去分蘗:及時去除分蘗(俗稱)丫子,避免損傷主莖。
 
  6.追肥:玉米拔節前或7~9葉期間,每公頃追施尿素總量的70%~75%,追肥部位離植株10~15厘米,深度8~10厘米。
 
  7.放秋壟:8月上、中旬,放秋壟拿大草1~2次。
 
  七、收獲
 
  1.收獲時間:玉米完熟后期收獲。
 
  2.收獲方法:采取機械收獲。不可地面堆放,要單收、單運、單貯,防止與普通玉米混雜。
 
  3.晾曬脫粒:收獲后要及時進行晾曬。籽粒含水量達到20%以下時脫粒,高于20%以上凍后脫粒。脫粒后的籽粒要進行清選。
 
  八、質量追溯體系
 
  生產全過程,要建立質量追溯體系,健全生產記錄檔案,包括:地塊檔案和整地、播種、鏟趟、施肥、病蟲草害防治、收獲、倉貯、銷售記錄等。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日期:2024-03-20
 
地區: 黑龍江
行業: 有機食品 糧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