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聯合國內多家科研單位,綜述我國近20年在植物病毒學領域取得的一系列開創性研究進展。相關研究發表在《植物學報(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上。
植物病原體引起的植物病害每年會造成全球農作物產量損失高達40%,給全球經濟帶來超過2200億美元的損失,其中約一半的植物病害發生與病毒有關。迄今為止,已報道的植物病毒有2026種。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植物病毒學研究取得飛速發展,研究領域從植物病毒病害調查和鑒定,到深入研究病毒的基因組、病毒的結構與功能;從對病毒病害的宏觀描述到對病毒致病分子機制的揭示;從缺乏植物病毒防治手段,到逐漸建立綜合防控策略,現已發展至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培育抗病毒植物。與此同時,植物病毒與寄主植物的互作,植物病毒與傳毒介體如昆蟲、真菌的互作,以及病毒、介體昆蟲與真菌和寄主植物之間復雜的多元互作等交叉學科研究也蓬勃發展。
該研究指出了未來我國植物病毒研究的若干重要方向,為全面了解我國植物病毒學的研究現狀和未來發展提供了高價值的參考資料。(通訊員:郭建英)
原文鏈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924266/
日期:2024-05-09
植物病原體引起的植物病害每年會造成全球農作物產量損失高達40%,給全球經濟帶來超過2200億美元的損失,其中約一半的植物病害發生與病毒有關。迄今為止,已報道的植物病毒有2026種。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植物病毒學研究取得飛速發展,研究領域從植物病毒病害調查和鑒定,到深入研究病毒的基因組、病毒的結構與功能;從對病毒病害的宏觀描述到對病毒致病分子機制的揭示;從缺乏植物病毒防治手段,到逐漸建立綜合防控策略,現已發展至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培育抗病毒植物。與此同時,植物病毒與寄主植物的互作,植物病毒與傳毒介體如昆蟲、真菌的互作,以及病毒、介體昆蟲與真菌和寄主植物之間復雜的多元互作等交叉學科研究也蓬勃發展。
該研究指出了未來我國植物病毒研究的若干重要方向,為全面了解我國植物病毒學的研究現狀和未來發展提供了高價值的參考資料。(通訊員:郭建英)
原文鏈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924266/
日期: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