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30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主辦,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質量安全與營養品質評價崗承辦的2024年小麥籽粒質量營養與安全品質評價技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研討會旨在探索發展小麥產業新質生產力,促進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農科院作科所黨委書記、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劉錄祥研究員到會指導。加工所黨委書記康威出席開幕式并講話。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質量安全與營養品質評價崗位科學家張波研究員主持會議。
劉錄祥指出,1949至2022年,我國小麥年產量增加了9倍,單產增加了8倍。最近幾年,我國每年用3.5億畝面積生產了1.3億噸小麥,小麥畝產正在突破400公斤,為我國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同時,小麥品種結構逐年優化,小麥品質逐年提高。但小麥產業仍面臨著巨大挑戰,如高水平小麥單產帶來的高投入和不斷增加的生產成本,以及我國小麥進口量持續增加。他強調,小麥體系應持續做好全產業鏈創新:注重量質并重,特別是創制與中國面食品質協調的專用品種;加強節水節肥、抗逆抗病的綠色品種創新;重視推廣集成,將試驗單產轉化為大面積單產;促進小麥全產業鏈關鍵環節融合協同。
康威表示,加工所谷物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承擔著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質量安全與營養品質評價崗位職責。團隊緊緊圍繞小麥產業發展需要,不斷完善小麥籽粒質量營養和安全品質評價技術,揭示品質在小麥加工過程中的演變規律,在小麥籽粒質量穩定性評價、氣象因子對小麥籽粒質量影響、鹽堿地種植小麥加工特性、“麥香味”特征性物質揭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為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大文章”,為河北邢臺、滄州,河南延津等縣域小麥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研討會邀請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院、河南工業大學等單位多位專家圍繞“我國小麥加工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我國小麥儲藏現狀和發展”“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及展望”等小麥產后加工鏈的質量調控展開研討。小麥產業技術體系20余位崗位科學家、試驗站長,100余位技術骨干及企業代表參加交流。
日期:2024-09-09
劉錄祥指出,1949至2022年,我國小麥年產量增加了9倍,單產增加了8倍。最近幾年,我國每年用3.5億畝面積生產了1.3億噸小麥,小麥畝產正在突破400公斤,為我國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同時,小麥品種結構逐年優化,小麥品質逐年提高。但小麥產業仍面臨著巨大挑戰,如高水平小麥單產帶來的高投入和不斷增加的生產成本,以及我國小麥進口量持續增加。他強調,小麥體系應持續做好全產業鏈創新:注重量質并重,特別是創制與中國面食品質協調的專用品種;加強節水節肥、抗逆抗病的綠色品種創新;重視推廣集成,將試驗單產轉化為大面積單產;促進小麥全產業鏈關鍵環節融合協同。
康威表示,加工所谷物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承擔著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質量安全與營養品質評價崗位職責。團隊緊緊圍繞小麥產業發展需要,不斷完善小麥籽粒質量營養和安全品質評價技術,揭示品質在小麥加工過程中的演變規律,在小麥籽粒質量穩定性評價、氣象因子對小麥籽粒質量影響、鹽堿地種植小麥加工特性、“麥香味”特征性物質揭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為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大文章”,為河北邢臺、滄州,河南延津等縣域小麥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研討會邀請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院、河南工業大學等單位多位專家圍繞“我國小麥加工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我國小麥儲藏現狀和發展”“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及展望”等小麥產后加工鏈的質量調控展開研討。小麥產業技術體系20余位崗位科學家、試驗站長,100余位技術骨干及企業代表參加交流。
日期: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