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宋爽教授課題組在海參自溶引發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4-09-15 工大食院997
核心提示:近日,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海洋食品加工與安全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學術期刊《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 Part D: Genomics and Proteomics》年第52卷(Volume 52)(Q2,IF:3.0)發表題為“An analysis combining proteomics and transcriptomics revealed a regulation target of sea cucumbe
近日,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海洋食品加工與安全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學術期刊《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 Part D: Genomics and Proteomics》年第52卷(Volume 52)(Q2,IF:3.0)發表題為“An analysis combining proteomics and transcriptomics revealed a regulation target of sea cucumber autolysis”的研究性論文,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22YFD2100102-5)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2372399)項目資助。大連工業大學嚴婷婷為論文第一作者,楊靜峰副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遼寧省海洋與漁業科學研究所鄭杰研究員也參與了研究工作。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bd.2024.101274
 
  01
 
  研究背景
 
  海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食品、醫藥和化妝品方面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但是,當受到外界刺激,如高溫、鹽濃度或紫外線照射時,海參會進行自溶,這種現象對海參產業產生了負面影響,降低了海參的商業價值。關于海參自溶的焦點多集中在海參體壁膠原蛋白解體和海參體內源酶的作用機制。然而,海參自溶過程中涉及的調控網絡和關鍵信號調控機制尚不清楚。
 
  02
 
  研究成果
 
  本研究聯合蛋白質組學與轉錄組學,探究紫外誘導海參自溶的分子機制,并確定調控海參自溶機制的新靶點。研究成果揭示了海參自溶過程伴隨著組織解體和細胞內細胞骨架破壞:海參體壁細胞核與細胞骨架的連接減弱,細胞與肌動蛋白、微管連接的穩定性明顯降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可作為調節海參自溶靶點。ACE靶點的調控驗證研究使調控海參自溶成為可能,為海參保鮮運輸過程中維持海參品質穩定提供了理論標靶。




日期:2024-09-15
 
地區: 遼寧 大連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